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造血抑制物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亲和层析法,DNA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SAA-I)患者血清在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E及CFU-GM的增殖,这种抑制活性存在于血清IgG片段中,为非补体依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证实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romyelocyticleukemia,PML)基因不仅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人体其它恶性肿瘤 (如肝癌 )的发病密切相关[1,2 ] ,是多种细胞凋亡途径的核心基因[3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细胞凋亡增加 ,但有关再障患者细胞凋亡增加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过去的研究中 ,我们证实了再障患者血清可诱导CD3 4 + 细胞凋亡[4,5] 。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测定再障患者血清对正常人CD3 4 + 细胞凋亡及PML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同时观察半胱天冬酶 (cas pase) 3,8抑制剂对这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 4 及亚群 ,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肝素抗凝骨髓 10 0μl加 2 0 μl单克隆抗体混匀 ,室温避光孵育 2 0min ,0 .1MPBS洗涤 ,加 1mlPBC悬浮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 4 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 ,亚群中CD3 4 CD3 8-,CD3 4 DW90 ,CD3 4 CD3 3 -HLA DR-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因素与骨髓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缺陷有关 ,CD3 4 检测是认识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 /祖细胞较为直接的方法。同时也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CD3 4 亚群中CD3 4 CD3 8-、CD3 4 DW90 、CD3 4 CD3 3 -HLA DR-这一类造血干 /祖细胞受损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bcl-2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 2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原癌基因 ,可抑制细胞凋亡 ,延长细胞寿命。我们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及正常骨髓CD3 4 细胞中bcl 2蛋白的表达 ,以期从bcl 2的表达情况了解再障的发生。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30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均为我院附属医院1997~ 1999年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年龄 36岁。初治 9例 ,复治 2 1例 ;原发 2 2例 ,继发 8例 ;慢性再障 2 4例 ,病程 3~ 2 2 0个月 ,平均 36个月…  相似文献   

5.
34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34+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质和 (或 )量的改变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环节。有关小儿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变化情况文献报道不多。我们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 34例初诊再障患儿骨髓CD34 + 细胞的数量 ,并与 2 1例对照组患儿骨髓CD34 + 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再障病例  34例再障患儿均系本院 1 999年 2月~ 2 0 0 1年 5月住院初诊患儿 ,再障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 ,其中 :男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4~ 1 5岁 ,中位年龄 9岁。重型再障(SA…  相似文献   

6.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CS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型)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SAA-Ⅰ型患者治疗前血清和治疗过程中G-CS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6例SAA-Ⅰ型患者中27例(75%)治疗前血清G-CSF水平高于正常,与血清G-CSF水平正常患者相比较,后者达到治疗有效所需疗程较短,且疗效较好;对7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患者血清G-CSF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CSF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人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组以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组两个平行对照组。结果:实验从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及DNA裂解分析三方面证实再障小鼠血清诱导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再障小鼠血清浓度的增高,其诱导DNA裂解百分率逐渐增高。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ε(PKCε)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体外诱导小鼠髓系前体细胞(32D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重型AA(SAA)患者血清、非重型AA(NSAA)患者血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分别与小鼠32D细胞孵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KCε(pPKCε)的表达.结果 血清孵育32D细胞0、12、24、36及48 h,饥饿4 h,SAA组和NSAA组pPKCε表达在24 h上升到最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孵育32D细胞24 h饥饿4 h后,SAA组pPKCε表达水平(0.90±0.10)较NSAA组(0.64±0.08)和正常对照组(0.54±0.08)明显上调(P值均<0.05),NSAA组较正常对照组pPKCε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P<0.05),SAA组细胞凋亡率[(4.05±1.05)%]较正常对照组[(2.45±0.51)%]明显增加(P<0.05),NSAA组[(3.24±0.56)%]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SAA组经同一份血清孵育的细胞的凋亡率与pPKCε表达水平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869,P<0.05).结论SAA和NSAA患者血清均可诱导32D细胞pPKCε的表达,前者可导致32D细胞凋亡,后者对32D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及护理特点,提高对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3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护理过程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23例接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儿中,基本治愈9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3%。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和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高质量的随访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人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组以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组两个平行对照组。结果:实验从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及DNA裂解分析三方面证实再障小鼠血清诱导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再障小鼠血清浓度的增高,其诱导DNA裂解百分率逐渐增高。再障小鼠血清与正常小鼠骨髓细胞接触8~12小时后,洗去血清,继续培养至24小时,仍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放线菌素D与放线菌酮(mRNA和蛋白合成抑制剂)及ZnSO4加入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动态观察表明,它们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骨髓细胞DNA的裂解,但不能阻止细胞凋亡的最终发生,在第24小时的标本,各组电泳结果均有梯状条带出现。结论:再障小鼠血清可诱导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提示设法阻断或抑制造血细胞凋亡过程可望成为治疗再障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清集落刺激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体外培养技术检测SAA患者IST前后和健康献血员血清体外红系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PA)及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活性(GM-CSA),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本组患者IST前后和正常对照 组血清红细胞生素(Epo)水平。结果:初诊SAA患者血清BPA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s(CD95)抗原表达及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 细胞、CD34^-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果 应用CsA治疗再障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40%。再障患者骨髓CD34^ 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再障患者骨髓CD34^ 细胞Fas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用CsA治疗后,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CsA治疗前CD34^ 细胞Fas表达率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CsA治疗可降低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CD34^ 细胞Fas的异常表达与再障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 9例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细菌谱 ,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GM CSF或G CSF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为 86 .0 % ,G+ 菌占5 4 2 % ,G-杆菌占 4 0 .0 % ,真菌占 5 .8% ;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艾希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感染主要是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降低有关 ,N <0 .2× 10 9/L感染率显著增高 ,且感染时间显著延长 ,N <0 1× 10 9/L者易发生 2个部位以上的感染 ;患者年龄、贫血程度、T细胞亚群分布、是否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不影响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氟嗪酸不能减少肠道感染。SAA患者并发感染总病死率为 2 3.1% ,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高 ,而使用GM CSF或G CSF组感染的病死率较低。结论 SAA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 ,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并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凋亡率,及抑制TRAIL凋亡途径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探讨TRAIL在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骨髓象正常者(正常组)及TRAIL作用后(TRAIL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14例AA患者(AA组)及TRAIL抗体作用后(TRAIL-Ab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果 (1)AA组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RAIL组(浓度为30 ng/ml,作用24 h)凋亡率[(39.98±4.594)%]高于正常组[(19.90±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RAIL-Ab组凋亡率[(30.28±4.594)%]较AA组[(51.29±7.355)%]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RAIL可使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抑制TRAIL诱导的凋亡途径后,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减少,提示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AA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Ⅲ型(Th3)、CD+ CD25+调节T细胞(Tr)数量和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索SAA患者细胞免疫耐受被打破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发病期和10例免疫抑制治疗(IST)后恢复期的SAA患者外周血表达TGF-β1的CD4+细胞(Th3)数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新发SAA患者、9例IST后未恢复和10例恢复期SAA患者的Tr数量,并与12名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其与CD3+CD4+、CD3+CD8+细胞及CD3+CD4+/CD3+CD8+细胞比值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SAA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分析其与Th3细胞、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Th3细胞、CD8+TGF-β1+细胞及Th3/CD8+TGF-β1+细胞比值分别为(5.10±0.91)%,(4.93±0.97)%、1.20±0.19;SAA发病组分别为(1.33±0.20)%,(1.72±0.24)%,1.00±0.25,Th3细胞、CD8+TGF-β1+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 0.01和P<0.05);SAA恢复组分别为(2.19±0.21)%,(2.07±0.33)%,1.71±0.52,Th3细胞、CD8+ TGF-β1+细胞比例均较SAA发病组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Tr比例为(8.25±1.96)%;新发SAA组为(3.32±0.8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AA治疗后未恢复组Tr为(7.09±1.84)%,较新发SAA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A恢复组Tr为(7.49±1.27)%,较新发SAA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A患者Tr与CD3+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呈正相关(r=0.855,P<0.01:r=0.729,P< 0.01),而与CD3+CD8+细胞呈负相关(r=-0.488,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TGF-β1水平为(11.06±0.49)μg/L,SAA组为(2.49±0.51)μ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SAA组血浆TGF-β1水平与Th3细胞呈正相关(r=0.396,P<0.05),与血小板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1)。结论SAA患者外周血Th3细胞、Tr数量和血浆中TGF-β1水平下降可能导致SAA患者细胞免疫耐受被打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 CD25+和CD8+HLA-DR+T细胞数量及其杀伤靶细胞的途径,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SAA(初治14例、缓解15例)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 CD25+和CD8+ HLA-DR+T细胞的数量及其胞质内穿孔素、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胞膜FasL表达。结果 SAA初治组患者CD8+ 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7±2.58)%和(2.25±1.35)%,缓解组为(5.19±4.29)%和(2.98±1.35)%,正常对照组为(4.84±2.31)%和(2.11±1.88)%,CD8+CD25+T细胞占CD8+和CD3+T细胞的比例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占CD8+T细胞比例为(39.30±8.13)%,缓解组为(20.65±5.38)%,正常对照组为(18.34±6.68)%,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为(27.81±7.10)%,缓解组为(12.02±3.03)%,正常对照组为(8.50±2.33)%,初治组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A初治组CD8+ HLA-DR+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TNF- β、FasL中位表达比例分别为8.51%、96.08%、72.11%、94.25%,均明显高于缓解组(1.78%、85.20%、34.38%、51.20%)及正常对照组(1.86%、82.09%、17.92%、32.91%)(P值均<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患者外周血CD8+ HLA-DR+效应T细胞比例增加,CD8+效应T细胞影响靶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细胞因子(TNF-β)途径、Fas/FasL途径均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nrelated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方法 用HLA配型 6个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allo CBSCT治疗 1例成人重型再障患者。脐血由广州市脐血库提供 ,输入的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1.89× 10 7/kg(按患者体重 6 0kg计 ) ,CD34 阳性细胞占 0 .0 0 9,CFU GM为 1.8× 10 4 /kg。预处理方案由环磷酰胺 (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组成 ,CTX总用量为 6 0mg/kg;ALG按 12 0mg/kg给予。用甲氨蝶呤 (MTX)和环孢菌素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CsA用至 8个月逐渐减量停药。结果 输入脐血后白细胞最低值为 0 .6× 10 9/L ,血小板最低值为 12 .0× 10 9/L ,中性粒细胞于移植后第 10天大于 0 .5× 10 9/L ,血小板于移植后第 2 0天大于 5 0 0× 10 9/L。移植后 8个月时出现皮肤局限性GVHD。微卫星法DNA指纹图示稳定的供、受体混合嵌合状态 ,但迄今ABO血型仍为受者型。结论 此例为国内首例采用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障 ,并获得成功 ,脐血造血干细胞已长期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