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小儿肾盂积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诊断小儿肾盂积水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15分钟后静脉注射速尿,共检查肾盂积水患儿45例,其中7例作手术前后比较。定量分析指标包括:肾血流灌注率(BPR),高峰摄取率(PUR),半排泄时间(T1/2)。结果①BPR随积水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重度积水为168%±68%,中度积水为351%±69%,轻度积水为406%±92%。PUR在重度积水时为216%±129%。②7例患儿中6例术后BPR明显升高。术前、术后T1/2分别为413±204和229±119分钟。术后T1/2明显改善。结论①BPR可正确反映肾盂积水和肾功能受损程度,两者呈正相关;②术后肾功能改善情况和速尿介入能正确判断集尿系统有无梗阻存在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1a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文  刘秀珍 《武警医学》1999,10(9):516-5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因其安全、可靠、预测性强而在我国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其稳定性却是临床关注及研究的问题。怎样的屈光度及角膜条件更适合PRK手术,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我院自1995年7月以来已行PRK861例1664眼,在低中度近视眼(-6.00D以下)中,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治疗高度近视的结果有较大变异。现将有1a完整随访记录的122例238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18~61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预先照射以及随后大剂量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T细胞受体(TCR)、CD3、CD4和CD8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TCR、CD3表达采用间接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表达采用双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纯1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TCR,CD3阳性细胞数以及CD4-D8-,CD4+CD8+,CD4+CD8-和CD4-CD8+细胞数明显减少,当15GyX射线全身照射前6小时预先照射0075Gy时,可明显减轻其后15Gy照射对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各亚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15Gy照射组。CD4-CD8-亚组的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0075GyX射线全身照射能够诱导胸腺细胞TCR+,CD3+,CD4+CD8+,CD4+CD8-和CD4-CD8+亚组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TCA) 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24 例AMI患者( 直接PTCA组60 例,溶栓组64 例) 均于发病2 周时和12 周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20 个节段,并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计算发病2 周时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2WS) 、发病后12 周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12WS)和两者相减的积分(SDS)。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分别有38 人和35 人于心肌显像后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 直接PTCA 组与溶栓组比较:S2WS为18-3±6-9 和28-6 ±7-3(t=7-3,P< 0-001),S12WS为11-2 ±4-2 和24-4 ±6-2(t= 11-7,P< 0-001),SDS为7-6 ±3-2 和4-3 ±1-1(t= 5-4,P< 0-001)。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入院2 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分别为(41-4 ±6-5) % 和(39-5 ±7-2)% (t= 1-5 ,P> 0-05),出院12 周后的LVEF 分别为(62-6 ±7-8)% 和(51-4 ±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2例患者的105只药物无法控制眼压且又不宜行滤过手术的重症青光眼(眼压34~82mmHg,平均44mmHg±11mmHg),通过G探头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激光功率15~20W,脉冲时间2s,避开颞侧90°,在剩余的270°范围内击射12~20点,点间距2mm。以激光治疗后眼压≤21mmHg且除外眼球萎缩为治疗成功。结果治疗后经过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成功率达72.4%(76/105),疼痛控制率为95.2%(59/62)。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0mmHg±8mmHg,较治疗前下降55%(P<0.001)。每天使用降眼压药物次数由治疗前的27±09减至13±11,减少52%(P<0.05)。晚期并发症有慢性色素膜炎(5眼,4.8%)、眼球萎缩(4眼,3.8%)、光感丧失(4眼,3.8%)和低眼压(3眼,2.9%)。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相对安全、简便、副作用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因素与鼻咽癌( N P C)放疗后颞叶坏死( T L N)的相关性及不同的生物相等模式对判断预后的准确性。方法:选择 1976~1985 年间 T1 期 N P C 病人1 008 例,采用不同分割方案进行根治性放疗。平均随访69 年(01~175 年),856 例(85% )随访 2 年以上。用 45~6 M V 光子,标准三野照射,射野包括亚临床灶和咽后间隙第一站淋巴结,照射野的上缘在前床突上 5m m 。分割照射方案: A,38 Gy/次,在39 天中共 456 Gy,12 次; B,3.8 Gy/次,在 46 天中共53.2 Gy,14 次; C,4.2 Gy/次,在 39 天中共 504 Gy,12 次; D,2.5 Gy/次,在 42 天中共 60 Gy,24 次。结果:74 例(73% )在初程放疗后中位 67 年(19~149 年)出现 T L N,68 例有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54 例双侧损害,20 例单侧损害。对于 A、 B、 C、 D 四种方案, T L N 在第 10 年实际发生率分别为48% 、0% 、186% 、和 46% ,方案 C 明显较其它方案高( P< 0.001)。单变量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林  姚春华 《人民军医》2000,43(5):287-288
为探讨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的有效治疗方法,1996~1997年,我们用阿糖胞苷(Ara-C)结膜下注射治疗 HSK 30例,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0例(34眼)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3岁,平均39岁。其中单眼26例,双眼4例。首次发病后3~6 d 16例,10 d 5例,复发 9例。视力:0.6者11眼,0.4~0.5者15眼,0.1~0.2者8眼。树枝状角膜炎23眼,地图状角膜炎11眼。1.2治疗方法结膜下注射 Ara-C 5 mg和利多卡因6 mg, 1次/d;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3a)及其醚衍生物(4b、4c、4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小鼠前胸皮下接种肉瘤-180,待肿瘤生长至直径为6~8mm时,按体重和瘤径随机分成6组,每组8~10只。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3a、4b、4c和HpD组剂量均5mg/kg,4d组为2.5mg/kg)15min后用溴化亚铜蒸气-染料激光(630nm)垂直照射瘤区20min,功率密度150mW/cm^2,光斑直径1.5cm,能量密度180J/cm^2,光照后肿瘤完全消失,并在30天内不复发作为治愈。结果 3a、4b、4c、4d及HpD组的治愈小鼠数与实验小鼠数的比率分别为0/10,6/8,8/9,10/10,2/10。4b、4c、r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效果均优于参比药物血  相似文献   

9.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Bowen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owen病的疗效。方法5例Bowen病患者皮损发生于腹部及股部,面积3.2cm×30cm至4.5cm×30cm,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局部外用新鲜配制的20%ALA霜,3h后用波长632.8nm的HeNe激光照射,激光机输出功率为100mW,每次光剂量60~100J/cm2,照射时间8~15min。结果经1次(1例)和4次(4例)治疗后,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皮纹。随访6~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ALA-PDT治疗Bowen病简单、有效、耐受性好,为大面积Bowen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检测肺泡清除功能的方法以及肺泡清除功能变化的可能机理,应用99mTcDTPA雾化吸入2~3分钟后,启动γ相机连续动态采集30分钟,以前5分钟的曲线斜率为K1,5分钟后的曲线斜率为K2。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为单室模型曲线,Y=Ae-kt,在半对数坐标上为近似斜线,K1=(908±479)×10-3,K2=(735±325)×10-3(x±s);吸烟、甲亢和哮喘组的K1、K2均高于正常(t值3164~10230,P<001),为双室或三室以上的多室模型曲线。结果表明:上肺与中肺的K1有显著差异,K1是一个灵敏指标。各病变组呼吸膜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肺泡上皮或毛细血管内皮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