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酮用于全麻后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氯胺酮和哌替啶都可有效治疗术后寒战。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哌替啶预防术后寒战的效能。方法60例于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ASAI或II级的病人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组),哌替啶20mg(P组)及氯胺酮0.5mg/kg(K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入。麻醉诱导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及阿曲库铵0.6mg/kg。麻醉维持用2%~4%七氟烷。麻醉诱导后,诱导后30min及用药前测量鼓室温度。另一位不知用药情况的麻醉医师进行寒战分级及用0~10视觉评分法行术后疼痛分级。结果三组病人情况无显著差异。P组及K组到恢复室时,术后10,20min时寒战病人数都明显少于N组,N组病人需第一次镇痛的时间短于K组及P组(P<0.05)。三组病人间视觉评分无差异。结论预防性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可有效预防术后寒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局麻药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间断给药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20例)硬膜外先予以1ml/min速度注入,10~15min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 B组(20例)初量注入10~15ml,间隔5~10min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SpO2、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总量 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A组血压波动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B组比A组短。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术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7例心肌梗塞病人用Gd-DTPA做了门控MRI。9例为前壁心肌梗塞,5例为下壁,3例为非穿透性心肌梗塞。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为单一血管狭窄,1例为两支,2例为三支(>75%狭窄)。11例发现与梗塞相应的冠状动脉已闭塞。MR磁场强度为1.5T。用自旋回波技术,TE=35或75msec,TR时间依心率确定,使T_R等于ECG的R-R间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泊酚与氯胺酮加地西泮联合硬膜外麻醉在LC手术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 2例行LC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 (A组 31例 )和氯胺酮加地西泮组 (B组 31例 ) ,术中监测给药前、给药后 2min、气腹后 5minHR ,BP ,SpO2 。结果 给药前两组HR ,BP ,SpO2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给药后 2min及气腹后 5minHR ,BP与给药前相比A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组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氯胺酮加地西泮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时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影响较轻 ,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诊胆绞痛的疗效。方法胆绞痛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片,用药前后30 min,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疗效,并观察其起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止痛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起效时间优于盐酸曲马多片(P<0.05)。结论盐酸曲马多具有确定改善胆绞痛作用,注射给药起效快,但止痛效果与口服给药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0.75%罗哌卡因(康博宁)与0.5%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单侧下肢骨或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国产0.75%罗哌卡因组(康博宁)(n=20);Ⅱ组:0.5%布比卡因组(n=20)。记录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范围、用药总量;进行运动阻滞评定和VAS患者疼痛评分:记录入室时、给药时、给药后15、30、45、60、75、90分钟时的血压(B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在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起效时间及达T8平面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Ⅰ组。Ⅰ组VAS疼痛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Ⅱ组患者在给药后30、60、90分钟舒张压有明显下降(P<0.05),而收缩压和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国产0.75%罗哌卡因(康博宁)与0.5%布比卡因相比,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程度相似,但运动恢复时间要短于0.5%布比卡因且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气囊漂浮起搏方法(使用Swan-Ganz双极起搏导管)床旁紧急插管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6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45~62岁(平均51岁);4例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6例均合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为Ⅲ度,2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并发症为合并低血压1例,泵衰竭(KillipⅢ级)1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2例;出现短暂阿斯综合征发作2例;2例心电图QRS增宽,其间期大于0.14s;6例心室率在20~38/min(平均33.5/min)。6例病人均用过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静点,因效果不佳而行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手术麻醉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骨折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小剂量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入室时、给药后、侧卧后和翻身平卧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以及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时间节点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入室时(P<0.05),对照组侧卧后和平卧后的SBP、DBP、HR水平显著高于入室时及给药后(P<0.05),观察组给药后及侧卧后的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2水平仅给药后时间点显著低于入室时和对照组给药后时间点(P<0.05)。观察组Ramasay镇痛评分为(2.2±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0.5)分(P<0.05)。结论:麻醉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可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患者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的疼痛,有利于更好地实施麻醉。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吗啡与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氯胺酮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部选择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使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吗啡组(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各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前、后10 min SBP、DBP、HR、SpO2的变化,48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循环呼吸功能均无明显改变。KM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不良反应M组和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以我科2007年6月~2009年5月用咪达唑仑治疗的25例局麻药中毒病例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治疗19例局麻药中毒病例为实验组,记录2组病例给药后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监测给药即时T1及给药后3min(T2)、5min(T3)、10min(T4)各时间点生命体征(HR、SPO2、MAP)变化.结果 2组给药后中毒症状都得到有效控制,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咪达唑仑组.结论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在治疗局麻药中毒时,能够快速控制症状、苏醒迅速完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鼻腔出血或鼻腔术后须做鼻腔填塞防止出血 ,鼻腔填塞后病人常感鼻部酸胀、疼痛难忍 ,临床上缓解疼痛通常以改善鼻腔填塞物为主。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4月 ,我们在鼻腔填塞术后应用止痛泵镇痛 ,疗效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鼻腔术后病人 6 5例 ,男 39例 ,女2 6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34± 5岁。鼻息肉鼻窦炎 2 1例 ,鼻中隔偏曲 10例 ,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 31例 ,肥厚性鼻炎 3例。随机分为两组 ,止痛泵组 (PCA组 ) 35例 ,采用止痛泵止痛 ,(止痛泵系北京科联升华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 ,京药管械生产许证 2 0 0 0…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3年2月至1995年1月用凝血酶治疗耳鼻咽喉科手术、外伤出血,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以耳鼻咽喉科自发性,手术及外伤出血的病例为治疗对象,共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岁,其中鼻部疾病或外伤前或鼻出血36例,鼻腔及鼻窦手术25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7例。用药方法,凝血酶粉剂2000μ加生理盐水20ml配成溶液。用棉片或凡士林纱条蘸溶液贴敷于出血部位,也可直接蘸粉剂使用。疗效判定,显效:2分钟内止血,用药次数不超过2次。有效:止血时间2~5分钟,用药2次以上,无渗血或有轻微渗血。无效:单纯使用凝血酶未能止血,而改用其它  相似文献   

13.
硫酸镁拮抗氯胺酮不良反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硫酸镁拮抗氯胺酮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小手术 6 0例 ,ASA Ⅰ~Ⅱ 级。随机分为A、B、C三组 ,2 0例一组。三组患者均静注氯胺酮 1mg·kg-1,其中 ,B组加硫酸镁注射液 5mg·kg-1,C组加硫酸镁注射液 10mg·kg-1,给药后每 5min记录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呼吸 (R)、潮气量 (Vt)、脉搏氧饱和度 (Sp0 2 ) ,苏醒时间和苏醒后的精神神经症状等。结果 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 ,A、B组的MAP ,HR明显增加 (P <0 .0 0 1) ,C组增加不明显 (P >0 .0 5 ) ;组间比较 ,A组MAP ,HR明显高于C组 (P <0 .0 0 1) ;苏醒期精神症状 ,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1)。结论 硫酸镁可明显拮抗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同时不延迟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用门电路心血池显象法研究心肌梗塞病例,了解何种情况出现右心功能低下。对象及方法:正常者10例,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缺血性心脏病者35例。正常者为1组,缺血性心脏病分为4组(2~5组)。2组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狭窄在冠状动脉的近位端(10例);3组亦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狭窄在冠状动脉的远位端(7例);4组为陈旧性前壁梗塞,无右冠状动脉狭窄(12例);5组为右冠状动脉近位端狭窄,但未并发心肌梗塞(6例)。全部病例均于两周内进行了门电路心血池显象及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最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剂量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患者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顽固性神经痛患者11例,于疼痛缓解期静注氯胺酮0.1 mg/kg后,持续静脉输注氯胺酮6μg/(kg.min),连续4 d。如果患者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则停止输注;反之如果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时,再次给药,方法、剂量同前。分别于每次输注前、输注24、48、72、96 h及输注后每周1次、4 w后每月1次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输注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11例均进行了至少2次输注,8例3次。第1次与第2次输注平均间隔4.2 w,第2次与第3次间隔6.9个月。输注氯胺酮后,VAS及触诱发痛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输注期间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P〉0.05),输注期间不良反应少。结论持续静脉输注低剂量氯胺酮对慢性顽固性神经痛患者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188Re-1-羟基-1,1-二膦酸钠乙烷(即依替膦酸盐,HEDP)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1例患者(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9例,肺癌3例,肝癌5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肾癌1例,均随时间顺序人选)知情同意后接受了按体质量肘静脉单次注射^188ReHEDP,据药物递增剂量分为4个组:20 MBq/kg组6例、30 MBq/kg组6例、40 MBq/kg组9例、50 MBq/kg组10例.低剂量组安全性分析结束并显示安全后,才开始下一剂量组试验.如果患者出现由于用药引起的不可耐受的、WHO公布的Ⅲ或Ⅳ级骨髓毒性,即终止剂量递增,并认为前一组剂量为最大可接受剂量.观察指标包括给药前及给药后8周内每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后1,6,12,24,48,72 h和1,2,3,4,6,8周),血细胞计数(用药后1,2,3,4,6和8周),心电图,肝、肾功能,ALP(用药后4,8周),"反跳痛"以及不良反应等.统计分析主要针对符合方案集(PP)人群,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t检验).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7例属于PP人群:20 MBq/kg组5例、30 MBq/kg组5例、40 MBq/kg组8例、50 MBq/kg组9例.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没有观察到188Re-HEDP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肝肾功能和ALP的不良影响.20 MBq/kg组的5例患者中仅1例自细胞出现WHO Ⅰ级毒性;30 MBq/kg组5例患者中2例白细胞出现WHO Ⅰ级毒性,其中1例合并血小板Ⅲ级毒性,但给药后8周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恢复正常;40 MBq/kg组8例患者中2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出现毒性反应,分别为WHO Ⅰ级和Ⅱ级,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同级减低;50 MBq/kg组9例患者中3例白细胞出现WHOⅡ级毒性.全部患者的血小板均在给药后4周达最低水平,平均为143.5×109/L;白细胞均在给药后6周达最低水平,平均为5.4×109/L(两者与给药前基线值比较,t值分别为3.1325和3.3156,P均<0.05),给药后8周自细胞和血小板均恢复到基线水平;而血红蛋白在给药后8周最低(与基线值比较,t值为3.4917,P<0.05).PP人群27例中有2例出现"反跳痛",发生率7.41%(2/27).结论 按体质量注射188Re-HEDP 20,30,40和50 MBq/kg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均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且随着用药剂量增加,188Re-HEDP对骨髓的抑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30例ASAⅠ -Ⅱ级儿童按 6mg/kg加入0 .2ml/kg饮料口服氯胺酮 ,其优点是病儿乐于接受 ,避免了因肌注引起的小儿心理恐惧 ,及器闹 ,在作用高峰期有 91%的儿童能安静地接受静脉穿刺 ,术中无一例呕吐发生。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ASAⅠ -Ⅱ级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为 2~ 6岁 ,体重 12kg~ 2 6kg,术程 2 0min~2h4 5min1.2 方法 患儿由家长抱入手术室休息室 ,将盐酸氯胺酮 6mg/kg加入 0 .2ml/kg饮料中 ,手术前 1h给患儿口服 ,观察镇静起效时间与父母分离时的反应 ,待病儿入睡后 ,抱入手术室 ,开放静脉 ,给予氯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滴定法在急诊创伤后术前疼痛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后急性剧烈疼痛(VAS>80)患者120例,采用羟考酮注射液滴定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处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后5、10、15、20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评判并记录给药后5、10、15、20 min各时间点的静态、动态VAS值,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患者羟考酮的总用量。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SpO_2值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各项呼吸循环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给药后各时间点的静态、动态VAS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15 min两个时间点患者的静态疼痛达到缓解标准;镇静评分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恶心6(5.0%)例,呕吐患者3(2.5%)例,呼吸抑制患者2例(1.7%),尿潴留患者4(3.3%)例,羟考酮的总用量0.08~0.10 mg/kg。结论羟考酮滴定法用于急诊创伤后术前疼痛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并以0.08~0.10 mg/kg的总用量为安全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是一种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的全麻药.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报道氯胺酮引起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逐渐增多,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体重55kg,诊断为L_(4~5)椎间盘突出.一般情况良好,体检:胸透及心电图等均无异常.在强化麻醉加局麻下行L_(4~5)髓核摘除术.术前45分钟肌注杜冷丁50mg,异丙嗪25mg,入手术室后15分钟静注安定10mg.局麻用1%普鲁卡因200ml加副肾素,手术90分钟因病人剧痛大汗淋漓,故静脉和肌肉分别注入杜冷丁25mg、异丙嗪12.5mg,效果不佳.15分钟后又静注氯胺酮60mg,阿托品0.3mg,给药后病人呼吸明显变浅变慢,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