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糖尿病临床的需要,"肝郁致消"、"脾虚致消"为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病机;"脾虚致消"与"肝郁致消"可以相互影响;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糖尿病的两大治法,并重点从理论上给予了全面的阐述,从而提出了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脾论治消渴及消渴之并发症血痹脱疽,首先在标本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从脾之生理功能出发,以运化生化之功能论治其气阴本虚,以提升统摄之功能论治其瘀血标实;其次,从脾之生理特性出发,"脾主四肢,在体合肉",肢体末端、关于肉的病变,自当责之于脾;接着在"脏-腑-经-皮"的内外观念下,可以看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部位与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整体论的观念下,探讨脾与肺、肾、胰的关系,认为"消虽分三部,皆与脾关"。总之,"脾虚致消"为糖尿病之根,而"脾虚致瘀"为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根。从脾论治糖尿病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从脾论治较少。昆明市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联合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从肺、胃、肾三脏考虑,但单纯从"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临床医治2型糖尿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家冲破传统"三消"观念,提出肝郁脾虚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的新论点,从而为医治2型糖尿病开辟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从理论基础、中医药疗法等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从肝脾论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德亮  李惠林  肖小惠 《新中医》2014,46(7):204-206
<正>血液循环障碍往往贯穿糖尿病的始终,因而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也应该贯穿于糖尿病的治疗。笔者将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理论研究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其中记载的"消渴"、"消瘅"、"脾瘅"等病与现代糖尿病相似,现代医家也多以这几个病论治糖尿病。《黄帝内经》中明确记载了血瘀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如《灵枢·五变》曰:"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  相似文献   

7.
王娟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7,34(8):537-540
中医学范围内讨论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2型糖尿病颇为相近,传统上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过于局限,而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瘀血"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基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2型糖尿病分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3个阶段。导师常柏教授指出无论是与肥胖相关的"中满内热"阶段,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阴虚燥热"阶段,还是多种并发症出现的"瘀阻脉络"阶段,瘀血均贯穿其中,为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文  谢春光  高鸿  晁俊  方传明  富晓旭 《新中医》2017,49(1):196-199
中医学自古有从脾论治消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又有脾主肌肉理论及健脾生肌治法。现代科学越来越多研究肌肉与糖尿病的关系。本文旨在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的潜在机制,建立"脾-肌肉-糖调节"轴心,探索从脾论治消渴及糖尿病性肌萎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郑少林  李红 《四川中医》2014,(1):186-187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认识的深入,现主要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痰湿瘀血论治,并结合现代医学2型糖尿病的有关生化指标与其辨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0-6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肥胖,而较少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单从"阴虚内热"或者"脾不散精,痰湿内盛"的病机出发论治2型糖尿病显然有失偏颇。燥与湿同形同病,与2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燥湿同形同病,湿郁不布津可化燥,燥郁不行水而又可夹湿,以此建立了其在2型糖尿病病机中的重要地位。故从"燥湿同治"论治2型糖尿病,可以取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思想,为临床论治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郑少林  李红 《四川中医》2014,(2):171-172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认识的深入,现主要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痰湿瘀血论治,并结合现代医学2型糖尿病的有关生化指标与其辨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消渴病范畴,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及临床观察,作者认为血糖波动是由于"脾气散精"功能失常而引起,因此,要想保持血糖的长久稳定,调理脾胃为第一要素,故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建 《中医杂志》2007,48(8):764-765
糖尿病部分病例可归属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常以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消渴与脾脏有密切关系,如《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脾瘅之说:“瘅为热也,脾热则四脏不禀,故五气上溢也;先因脾热,故曰脾瘅.”又《灵枢·本脏》篇说:“皮脆善病消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部分2型糖尿病,收效良好,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吕仁和教授从中西医结合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肝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吕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想,从肝论治贯穿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吕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主要侧重于清除人体代谢废物、改善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效果颇佳.本文从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消积除滞、疏肝调中、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诸法总结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特点,为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从脾论治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中医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优势突出。通过对脾胰关系的论证,从中医脏腑五行辨证的推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虚",中医治疗该病应打破以往"从肾论治"的思维局限,提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多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程。从发病根本、病理产物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应该抓住脾虚这一病机,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为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于糖尿病的论治,古今医家大多从"三消"进行论治,具有一定疗效。文章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传统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强调辨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的病。在中医辨病方面,认为血糖分为生理性血糖和病理性血糖,病理性血糖的中医内涵为:痰饮水湿;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痰饮水湿输布失常;脏腑病位多在脾、肝、心、肺、肾,其中脾的运化作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从"胃强"理论论治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状况,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从"胃强"论治2型糖尿病新的研究靶点。文章通过结合肠道菌群的角度,对2型糖尿病之中医"胃强"理论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