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协鸣 《新中医》2016,48(12):44-4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脾虚湿盛型A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AAD,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中药加味参苓白术散汤剂,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咳嗽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os及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脾虚湿盛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os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各26例,对照组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外用复方樟脑乳膏,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盛证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单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走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肥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参苓白术散和培菲康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治疗慢性结肠炎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5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即分成两组,每组27人,实验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和培菲康,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愈18例(66.67%),改善或好转7例(25.93%),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治愈11例(40.74%),改善或好转9例(33.3%),总有效率74.0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对慢性结肠炎有较好效果,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片治疗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秦肠溶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结肠镜下表现及化验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粪便钙卫蛋白(F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肠镜下表现、ESR、CRP、FC均有改善(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症状改善明显,无论是结肠镜下表现,还是ESR、CRP、FC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采取参苓白术散的成效。方法:本次的72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培菲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培菲康联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成效为94.44%,相比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6.852,P 0.05),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都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1.44±0.45)明显优于对照组(4.85±1.0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228,P 0.05)。结论:对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采取培菲康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效十分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9例,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培菲康胶囊口服,治疗组再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腹泻疗效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脾虚湿盛型泄泻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脾虚湿盛型泄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30例参照组用西医治疗,剩余患者作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对比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х2=4.812,P=0.028)及不良反应(х2=4.356,P=0.037)均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出中医治疗的效果。结论 参苓白术散汤剂融合多种药材,重点改善脾虚湿盛型泄泻,治疗方式贴合机体运转机制,疗效比西药更佳,患者服用后很少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及相关内科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脾虚湿盛证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科门诊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脾虚夹湿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予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脾虚夹湿型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虚湿困型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中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在参芩白术散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困型动力障碍型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睥虚湿困型FD诊断标准的病例30例,设为参苓白术散治疗组,并在参苓白术散治疗前后根据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评分;选择健康体检者均元FD样症状及其他器质性疾病者3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通过采血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血浆MTL、VIP含量的变化.结果: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治疗后、健康对照组分别与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治疗前比较,血中MTL明显增高、VIP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参芩白术散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主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困型FD患者,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达80.00%,总有效率达90.00%.结论:脾虚湿困型FD患者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VIP含量的升高有关;提高血浆MTL含量,降低血浆VIP含量,促进胃肠运动,可能是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困型动力障碍型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指导;对照组42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6例,有效3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临床治愈22例,显效7 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各项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性脾虚湿盛型腹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虚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就诊被诊断为脾虚湿盛证肠易激综合征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中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HAMA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后,试验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是60.00%,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能够提高远期疗效,降低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虚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9.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脾虚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脾虚型泄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用参苓白术散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30例用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配合西药保留灌肠。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脾虚型慢性结肠炎较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1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两组均口服多酶片和培菲康,研究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化裁。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6.10%、对照组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儿积食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厌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的疗效。方法:将93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6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胃肠激素(GIP、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脂肪激素(脂联素、瘦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PG、2h PG、Homa-IR、瘦素均降低,GIP、GLP-1、Homa-β、脂联素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FPG、2h PG、Homa-IR、瘦素低于对照组,GIP、GLP-1、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可调控患者脂肪激素调控网络,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激素与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