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阴津不足汗出乏源某患,男,25岁,于1997年8月10日初诊。主诉:自幼无汗,暑天烦热难忍,伴低热,精神疲乏,口干,肢麻甚至作痛,溲多而清。曾多次服用中西药物未效。查见肌肤干燥,舌体裂纹,苔有剥脱,脉弦细而数。体温37.4℃,此乃肺之气阴不足,不能宣散皮毛,汗源亏乏所致。治以益气养阴,清燥润肺。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先煎)30g,玄参12g,知母10g,六一散(包)30g,薄荷10g,太子参15g,生地12g,葛根、山药各10g,桑白皮12g,阿胶(烊冲)9g。水煎服,每日1剂。8月15日复诊,药后皮肤潮湿,有汗出感,其他诸症尽减。脉弦细不数。遵效不更方之意再进6剂,后…  相似文献   

2.
宗文汇 《北京中医》1998,17(1):59-59
临床中,许多疾病都以汗出为主症或兼症出现,在辨证过程中,能分清“汗证”的寒热虚实,往往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环节。所以临床医生对有汗(如自盗汗、冷汗、黄汗、绝汗等)的鉴别治疗普遍关注,而对无汗与疾病的关系则重视不够。临床常提“无汗”之症,首选太阳伤寒...  相似文献   

3.
无汗症治验     
熊某某,女,39岁。1992年5月11日收住院。患者全身无汗3年多,即使炎热盛夏也无汗出,而烦躁异常,稍稍活动则更感郁闷心烦不已。详查病史,患者自1989年冬天感受风寒后一直反复频繁发作恶风寒,微发热(腋下体温37.5~38℃),鼻塞,喷嚏,流清涕,头紧痛,烦躁,口渴喜冷饮,小便自利,色稍黄,月经色、质、量及周期均正常无异,舌质正红,苔薄白,脉略浮紧。曾服西药康泰克、感冒清等未见疗效。患者既往有十余年慢性鼻炎病史。入院体格检查未检出病理性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C_3测  相似文献   

4.
证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圣愈汤加减;伤湿自汗,治宜通阳利尿、除湿止汗。方用五苓散加减;阴虚火旺盗汗,治宜养阴清热而以清热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5.
薛晓寒 《光明中医》2003,18(3):47-48
在临床工作中所诊无汗证并不鲜见 ,就不同证型进行辨治 ,特作总结如下 ,以期抛砖引玉。1 腰以下无汗证  姜某 ,男 ,4 5岁 ,农民 ,徐州人 ,1 997年 7月 5日初诊。患者腰以下无汗证 5载。 5年前始於炎夏劳动之时 ,实不耐其炎热而跳入齐腰深河水中沐浴 2小时后才觉凉爽。几日后始是少汗 ,2旬后以下肢逐渐无汗 ,初始尚耐受 ,后渐加重以致腰部酸沉重着 ,双下肢乏力 ,步行艰难 ,每入夏加重 ,入冬犹可 ,真可谓“耐冬不耐夏”。曾多处就诊检查 ,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或以温补益肾之品而论治 ,效均不显 ,且病证逐年加重 ,以至夏季整日在家休息…  相似文献   

6.
汪丽娟 《河北中医》2000,22(1):52-52
例1陆某,男,50岁,干部.1998-07-21初诊.患者四季少汗,心悸而烦,失眠多梦1年余.西 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常服谷维素、安定等药,疗效平平.今时值暑季,患者周身无 汗,皮肤灼热、痛痒而红,心悸不安,烦躁失眠,精神疲倦,大便干燥.舌质淡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诊断: 无汗证.辨证:心阴亏虚,汗源不充.治宜滋阴养心.处方:太子参30 g,生地黄、玄参、天门冬、柏子仁、麦 门冬各15 g,百合、丹参各20 g,当归12 g,茯苓25g,制大黄10 g,灯心草2 g,五味子10 g,甘草10 g.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5剂.药后周身微有小汗出,皮肤痛痒大减.又服7剂,遍身汗出如常人,惟心 悸时作.原方加何首乌20 g、酸枣仁10g、合欢花25g,又服5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7.
张世友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15-1715
汗证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是指非因进食辛辣热汤、天气炎热、厚衣重被、剧烈运动、使用解热镇痛、发汗解表药等而出现的腠理开阖失常,导致汗液外泄、汗出超常的一种病证.因临床表现各异,证型不同,施治方法亦不同.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以下六法辨证施治汗证,收到满意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分自汗、盗汗。一般来说,汗证以虚者为多,但也有因肝火、湿热、瘀血所致者。临证当审证求因,辨别虚实,方能获效。现就笔者经验,举例如下。1经期汗证黄某,女,32岁,1995年6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行人流术3d后受凉感冒,发热、出汗,周身酸痛,服辛温解表药2剂后热退身凉,表证解除,但出汗持续数日方止。之后每月行经必汗出,经毕汗自止。近两月经期出汗增多,自汗,劳则加重。刻诊见经期如常,经行2日,量偏少,色淡红,周身出汗,动则尤甚,伴头昏、神疲乏力,纳食不馨,面色白光白,…  相似文献   

9.
陈某某,女,66岁。前天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急送医院抢救,病愈后全身汗出,每晚需更换衣服数次。曾服西药无效而要求服中药。刻下盗汗神疲,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大便2d未解,小便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为阳虚盗汗。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6g,白芍...  相似文献   

10.
汗证治验2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汗证治验2则赵凤山(江苏省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阜宁224421)关键词汗证中医药疗法例1.计某某,女,37岁,1994年8月11日初诊。患者自述入睡则汗出,睡衣湿透,醒后汗即止。因惧多汗睡前即焦虑不安,夜间心烦多梦,晨起倦怠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相似文献   

11.
汗证为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临床应辨证论治,根据病之寒热虚实准确立法,有的放矢,方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多例,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刘宁 《北京中医》1998,17(1):54-54
汗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证之一,虽然不属疑难病证,但现代医学缺少理想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效果,从一个侧面反映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将病例整理如下:例1、李××,女,36岁,1995年4月3日初诊。二年前顺...  相似文献   

14.
汗证治验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问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在临床上颇为常见,既可是一个单独的病症,也可与其他病症并见。作者近年来在临床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汗证取得较好的效果,今举四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周鲁辉  张珊珊  赵泉霖 《河南中医》2012,32(10):1314-1314
汗证亦分虚实,因患病日久或邪热伤阴,故多见于虚证,自汗多见于阳气亏虚,盗汗多见于阴虚,然阴阳互根,若病程日久,阴伤气耗,则致气阴俱虚,故临床多见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止汗,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6.
<正>汗证是指以异常出汗为突出症状的一类病症,其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自汗或盗汗。清醒时异常出汗为自汗,睡眠中异常出汗为盗汗。中医药对汗证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有时也会遇见久治不愈的病例。对这些病例,医者需要详细诊察,反复推敲,选方用药周全,才可取效。兹举4例介绍如下。1肾阳不足、营卫失和案李某,男,50岁,2009年3月26日初诊。患者自诉稍事劳动则项背腰部汗出湿衣4年。曾服用玉屏风散、牡蛎散及补中益气丸等,见效甚微。近月来因感冒服用发表剂,汗出更甚,稍活动则汗流浃背,伴项背畏风,腰部寒冷。面白形  相似文献   

17.
<正>汗证,由于病因甚多,病机复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证候错杂,因此,一般对汗证诊疗的准确把握较为困难。笔者在研读汗证相关文献之际,用之临床实践,疗效尚可,兹结合案例将治疗不同类型汗证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典型病例1.1脾胃气虚汗证案例1:患者,女,78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体型中等,面色?白,平素易劳累乏力。1个月前,因感冒服用安乃近片后汗出不止,周身如水洗,头面较重,  相似文献   

18.
汗证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异林 《广西中医药》1995,18(5):31-31,30
汗证治验三则邹异林广西博白县中医院537600博白县城关镇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见于营卫不和、肺气不足或阴虚火旺者,亦可见于阴阳失调、邪热郁蒸者。兹举3例异于常法之汗证验案,以就教于同道。例1盗汗梁某,男,56岁,1991年5月10日初诊。盗...  相似文献   

19.
夏玮 《新中医》1999,31(6):50-50
小儿汗证,是指非因天气炎热、衣着过厚、喂奶过急、活动剧烈等引起的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病证。笔者就小儿汗证治验举例如下。1益气止汗陈某,男,4岁,1993年10月24日初诊。出汗过多年余。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益甚,夜卧亦汗出,衣枕常...  相似文献   

20.
张彦成  蒋满妹 《新疆中医药》2010,28(1):F0003-F0004
历代医家对汗证论述颇多,但很少提及无汗证。无汗可见于全身,亦可见于局部皮肤,常伴有皮肤干燥、烦热、肢体酸楚、浮肿等症状。既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又可以独立为病,甚者也引发它病。笔者在临床中治验无汗两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