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以恢复其动态平衡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中药的性能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复杂的性能中,有时可表现为作用的双向性,在某些中药之中,具有升与降,补与泻、散与收(敛)等不同作用,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文献中或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即同一个方或同一种药,或同针一个穴位而具有两相反的作用,这相反作用,就叫中医“双象调节”作用,又叫“双相性”。一常见到的“双向调节”现象1、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方剂:如肾气丸既能治疗肾阳虚引起的浮肿,尿少,服药能使小便次数增多;又能治疗肾阳虚引起的多尿或夜尿多,使小便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3.
读本刊1981年6期所载“谈谈遵古制炮”一文,略持疑义,讨论于后,与该文作者及读者商榷。一、“遵古”一词概念模糊“古”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它只是泛指已流逝的一切时间,不能清楚地确指某一时期。按中国历史的分期而言,习把鸦片战争以前直至夏商以远的炎黄时期皆称为古代。中经5000余年,提倡遵古首先从时间和朝代上就较含糊。药物的炮制方法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是从人类开始懂得使用生产工具和知道对火的利用以后,从简单地将药物打碎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1995年第1期51页刊载“麻黄用法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认为麻黄“宜先煎,去水面浮沫”是不合理的。依据是“若先煎,则使有效成分麻黄碱和挥发油大量逸失,降低疗效;浮沫中含有生物碱,不应除去。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大致可分为二个类型:一是趋中型双向作用,即类似“适应原样作用。”二是偏离型双向作用,即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使机体功能暂时偏正常状态,有利祛除病邪。造成中药双向作用有两类因素,即机体因素及药物因素,但机体因素与药物因素又是密切联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双向调节是中药的特征之一.例如大黄,在剂量为9~15克时,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而当剂量减少到1克时,却有收敛止泻作用,二者作用恰恰相反.又如川芎,小剂量使受孕子宫收缩增强,而大剂量则对受孕子宫呈抑制作用.许多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能使偏高的血液黏稠度下降至正常,而用于治疗血液黏稠度偏低的病人,又可使其升至正常.白术既可...  相似文献   

7.
中药成分与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剂量与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炮制与双向调节作用,机体状态与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成分与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剂量与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炮制与双向调节作用、机体状态与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药双性调节作用,从药用部位、炮制、配伍、煎法、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等六方面予以分析。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不容忽视,临证应合理运用,祛除疾病。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杨乃栋(山西省大同市39100部队卫生处037006)关键词中药,双向调节许多中药能纠正病理状态,但对正常人体和动物并无作用。例如,五苓散对健康人、正常小鼠及家兔均无利尿作用,单味茯苓更有使尿量减少的倾向。但水代谢障碍时,五苓散...  相似文献   

11.
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聂克 《新中医》2000,32(3):3-5
影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从总的方面来说,应包括机体机能状态和药物本身两大因素。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机体机能状态处于兴奋或抑制时,对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的反应性不同,由此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药物本身的剂量、炮制、制剂、配伍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临证时可以根据具体病证的不同从上述诸因素灵活运用药物,有目的地发挥中药的双向或单向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在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渗透下,认识中药的功效及性能,有了新的发展,为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中医药宝库开拓了思路,挖掘了潜力。现就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田红艳 《河北中医》2012,34(11):1700-1701
中药的双向调节是近年来中医药研究中出现的新术语,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功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病理状态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1].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通过选用适当的药物调节人体的阴阳,使机体重新恢复阴平阳秘状态,而许多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在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登善 《陕西中医》2003,24(10):936-937
中药呈现双向调节作用的特殊现象 ,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单味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已有不少学者涉及 ,复方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参阅有关文献 ,对中药复方双向调节作用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现代研究作以初步探讨。1 中药复方双向调节作用的概念有学者将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称为复合性作用 [1]。中药复方的双向调节作用 ,指当机体处于失衡状态时 ,给以特定的复方 ,既可使机体机能从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 ,亦可使机体机能从低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 ;或可使机体机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暂时偏离正常状态 ,以利于祛邪愈病。其显著特…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矛盾运动中出现完全相反的作用,从中医而论,用一方一药在不同条件下可产生几乎完全相反的效应,说明了这种双向效应有益于我们全面掌握药物的功能,以指导临床准确用药、组方。影响中药双向调节的主要因素如下。1药物剂量许多药物随剂量的增减而...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82年第2期《真阴衰竭一例临床病理讨论》(以下简称“真阴衰竭”)报道了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病理形态学方面来探讨、研究中医证型和辨证依据,使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证型有所客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一种具有多种成分的集合体,单味中药具有多种成分,复方中药更是如此。文中所指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实际上是指一种过程,在使用某一味中药时,这种中药可以让身体从亢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换,同样也可以让身体从低潮状态转向正常状态,因为身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最后使得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刻剖析,从其剂量、炮制方法、用药部位等多个方面,解释了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临床及药理的研究报道中,常常会见到单味中药以及复方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探讨。如白术既可以止泻,又可通便;黄芪既具有升压作用,又具有降压作用;桂枝汤既可以治疗汗出症,又可以治疗无汗症等等,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了解中医药研究的理论---双向调节作用.方法:从临床实践入手,从药材使用量,炮制方法,入药部位等入手.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药材,充分发挥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结论:中药双向调节理论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讀江苏中医一九六三年六月号张莘农先生的“退高热用冷敷法的商榷”一文(以下簡称該文)后,颇受启发,但其中有些論点,本人不敢完全同意。今就管窥之见,提出对几个問題的某些不同认識,愿与张先生商討。一、高熱的病因能否划为寒熱兩大类型該文在“高热的病因”一节中说:“实践証明高热确有寒热不同的两大类型”。笔下之意,就是高热有因寒而发和因热而发的两大类。实际上这样分类,并不能把高热的病因概括得尽。众所周知,以六淫病因的风、寒、暑、湿、燥、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