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纤复方I号对酒精性肝病时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的影响.方法 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Kang Xian Fu Fang I, KXI)直接灌胃,于4周、8周、12周末 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毛细血管化.结果 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药组病理改变及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与酒精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 抗纤复方I号能够预防酒精性肝病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Ⅰ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K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0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K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Ⅰ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和中药组.酒精组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药组预防性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灌胃,共12 W.实验4、8、12 W末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应用TBA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酒精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明显减轻,无纤维化形成.酒精组MDA含量随乙醇摄入量的增加而进行性升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酒精组和中药组SOD活性在实验4 W末均有升高,但随着实验进程,酒精组SOD活性进行性下降(P<0.05),而中药组仍维持较高水平,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抗纤复方Ⅰ号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阻止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洼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R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R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动态变化及表达。方法: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在大鼠灌胃4,8,12,16周分别麻醉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TIMP-1的动态变化和表达。结果:抗纤复方Ⅰ号预防及治疗组的肝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TIMP-1水平也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酒精肝病组TIMP-1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肝窦细胞的胞浆。结论:抗纤复方Ⅰ号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酒精性肝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I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g·kg^-1·^-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I号水煎剂4.0mL·ks^-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I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 g·kg-1·d-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4.0 mL·kg-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Ⅰ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KXⅠ)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g·kg-1·d-1,3次灌胃,共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生理盐水2.0ml,KXⅠ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KXⅠ水煎剂4.0ml.kg-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对照组、酒精组、KXⅠ组大鼠,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NF-α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其结果半定量分析。结果酒精组12周末,肝小叶脂肪变,肝细胞坏死增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KXⅠ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对照组的正常肝脏组织,肝细胞的胞浆中散在有TNF-α弱表达,酒精组4周末开始,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胞浆中TNF-α表达增多,且随着乙醇刺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胞浆中TNF-α的表达呈进行性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酒精性肝病过程中,TNF-α表达进行性增强,KXⅠ能抑制TNF-α的表达,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I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g·kg-1·d-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I号水煎剂4.0mL·kg-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I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κ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I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Ⅰ)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为酒精性肝病组;3组为KXⅠ治疗组;4组为KXⅠ预防组。在大鼠灌胃4周、8周、12周及16周分别麻醉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MP-2及MMP-9的动态变化和表达。结果KXⅠ预防及治疗组的肝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并且MMP-2及MMP-9水平也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MMP-2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肝窦细胞胞浆。MMP-9主要位于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及肝窦细胞胞浆中。结论KXI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酒精性肝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及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抗纤二号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及对肝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使用吡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中药组仅用复方中药治疗。应用HE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DGF-BB和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massson染色观察肝脏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胶原定量。结果 吡喹酮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组的肝脏病理改善最明显,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及腔原含量的下降均最明显,与吡喹酮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PDGF-BB的表达、α-SMA阳性细胞数和肝脏胶原较对照组(18周)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抗纤二号治疗不能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进展,但联合吡喹酮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由于联合应用能更好的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和降低PDGF-BB的表达和α-SMA阳性细胞数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研究祛瘀化痰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表达、分布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其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为 :正常对照组 ;中药预防组 ;模型对照组 ;中药治疗组 ;模型自然恢复组。采用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α -SMA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中药祛瘀化痰汤能显著减少中药预防组及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α -SMA表达、分布 ,中药预防组及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α -SMA表达、分布分别较模型对照组及模型自然恢复组明显减少 ,染色明显减淡 ,中药预防组与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自然恢复组之间比较 ,肝组织α -SMA表达、分布半定量分析及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祛瘀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 ,进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而达到较显著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纤复方I号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HA、IV-C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制一种有效的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通过乙醇灌胃法成功地制备了酒精性肝病的大鼠模型[7],并通过对传统中医药的研究,研制了抗纤复方I号.本实验在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了抗纤复方I号对乙醇引起的肝脏损伤及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IV型胶原(IV-Collagen,IV-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理气活血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血浆内毒素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饲按Lieber-Detarli配方配制的含酒精液体饲料复制酒精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设正常组(n=5)、无酒精液体饲料组(n=9)、酒精液体饲料组(n=9)及酒精液体饲料+中药组(n=9)。在造模第4周开始灌胃给药或蒸馏水。8周末取材观察:①肝组织病理变化(HE和油红染色);②肝组织甘油二三酯(TG)含量;③肝损伤指标(血清ALT、AST活性):④血浆内毒素水平;⑤肝组织P-IκB、TNF-α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的变化。结果:①口服酒精液体饲料8周后,模型大鼠肝细胞出现显著的脂肪变性,肝脏TG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正常组和无酒精液体饲料组显著升高。此外,肝组织P-IκB、TNF-α蛋白表达增强。②健脾理气活血方组较之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程度显著减轻,其肝组织TG含量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ALT活性接近正常水平:此外,肝组织P-IκB、TNF-α蛋白表达也较模型组下降。结论:健脾理气活血方具有显著的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毒素和大鼠肝组织P-IκB、TNF-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茶多酚及EGCG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茶多酚治疗Ⅰ组、茶多酚治疗Ⅱ组、EGCG治疗Ⅰ组、EGCG治疗Ⅱ组。以酒精+0.5mL鱼油灌胃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茶多酚治疗Ⅰ、Ⅱ组另外分别给予200mg/kg、100mg/kg茶多酚灌胃治疗,EGCGⅠ、Ⅱ治疗组则给予100mg/kg、50mg/kg EGCG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并测定肝功能。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IL-18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且肝组织表现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茶多酚及EGCG治疗组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与正常组相接近,肝组织仍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但未见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血清TNF-α、IL-1及IL-18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但给予茶多酚及EGCG治疗后,其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茶多酚厦EGCG可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的炎症与坏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18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崔香丹  金武丕 《吉林医学》2009,30(15):1558-1560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与TNF-α、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ALD)模型,模型组用40%酒精8g/(kg·d)分2次灌胃,共12周,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点状、灶状坏死区;TNF—α、Caspase-3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及肝细胞坏死灶周围细胞的胞质中,模型组TNF—α、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NF-α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Caspase-3参与肝细胞凋亡;TNF-α通过其受体介导Caspase-3活化参与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βRⅠ、TβRⅡ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柔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补肾柔肝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造模,造模组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5 ml/kg,3 d后皮下注射40%(V/V)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2次,造膜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水溶液灌胃(5 ml·kg-1·d-1),补肾柔肝方组给予补肾柔肝方流浸膏灌胃(5 ml·kg-1·d-1),连续8周。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采用P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βRⅠ、TβRⅡ、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βRⅠ、TβRⅡ、α-SMA蛋白表达升高;TβRⅠ、TβRⅡ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秋水仙碱组及补肾柔肝方组TβRⅠa、TβRⅡ、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TβRⅠ、TβR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能够降低大鼠肝脏内TβRⅠ、TβRⅡ、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简便、经济的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方法:3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予酒精灌胃,于实验的第4、12、24周末分批采血,以测定生化指标,后行放血法处死。将取出的肝脏进行常规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后行病理学观察。正常对照组以等量饮用水代替酒精灌胃,于实验第24周末处死,处理同模型组。结果:于实验第24周时观察到了除酒精性肝硬化外酒精性肝病的各种病理表现,并且随着酒精刺激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该方法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三七时酒精性大鼠肝组织的防治及时NF-κB/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同时,每天下午分别灌服给药,连续14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和IκBα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IκB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3,P<0.01),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肝组织IκBα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36,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0,P<0.01).结论 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服大鼠14周可成功制作ALD模型.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三七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的过度表达,降低血清TNF-α水平,这可能是其有效防治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