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60 只SD大鼠损伤左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LSG),实验组在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左足皮肤温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结果:实验开始后1、2周实验组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 0.01).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2、4、6周恢复均快于对照组(P〈0.01).分别测实验组、对照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2、4、6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于对照组(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正常组;2周后取SCI大鼠脊髓组织HE染色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出现脊髓组织出血、组织疏松、水肿,细胞胞浆外渗、变性,呈空泡状,神经元细胞核游离、固缩等严重损伤现象;补阳还五汤组和金纳多组上述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以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细胞核分布排列趋于完整尤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脊髓组织修复趋势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模型组。Tarlov评分比较,在0~3周内,补阳还五汤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后3 d,模型组大鼠评分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SCI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的组织结构损伤,营养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补阳还五汤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84 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 42 例,对照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4100 U,1 次 /d, 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1 剂 /d,分 2 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brinogen,Fib)、D- 二聚体(D-dimmer,D-D)术后 14 天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 14 天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术后 14 天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 14 天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 1 天与术前相比,时间缩短,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7、14 天与术前相比时间延长,统计学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 14 天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PA、PAI-1变化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 1 天,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1)术后 7、14 天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4 天,两组 tPA、PAI-1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高凝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治疗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自1982年3月至1995年3月,应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医源性脏总神经损伤2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岁。损伤原因:石膏压迫8例;夹板及纸压势压迫6例;皮车引不当,胶布压迫5例;手术操作不慎、牵拉损伤3例;骨牵引穿针失误3例;患肢屈曲外旋位脏骨小头处压在勃朗氏架边缘钢管处而致损伤2例;强的松龙局封失误1例;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过紧1例。其中院外发生转入本院治疗的有8例,本院发生的有ZI例。所有病例均有患侧踝关节及足趾不能主动背仲呈足下垂状,足背及小腿下段前…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的MSCs迁移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其中70只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 MSCs组20只、MSCs组20只、假手术组(无脊髓损伤)10只、中药组20只、空白对照组(无治疗)10只。中药 MSCs组、MSCs组、假手术组行大鼠尾静脉移植带Brdu标记的MSCs。各组大鼠于术后1、3、5周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MSCs迁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测定在术后1、3、5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移植组的脊髓组织内即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除外),术后5周中药 MSCs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MSCs组有显著性差异(P<1.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的MSCs能够迁移到脊髓损伤组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移植的MSCs迁移,同时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的MSCs迁移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其中70只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MSCs组20只、MSCs组20只、假手术组(无脊髓损伤)10只、中药组20只、空白对照组(无治疗)10只。中药+MSCs组、MSCs组、假手术组行大鼠尾静脉移植带Brdu标记的MSCs。各组大鼠于术后1、3、5周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检测带标记的MSCs迁移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测定在术后1、3、5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移植组的脊髓组织内即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除外),术后5周中药+MSCs组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MSCs组有显著性差异(P<1.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的MSCs能够迁移到脊髓损伤组织,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移植的MSCs迁移,同时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在右侧梨状肌下缘0.5cm处切断坐骨神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4W后观察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胞体直径和面积。结果 4W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59.87%,实验组为69.22%(P<0.01);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70.99%,实验组为79.13%(P<0.01)。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胞体直径、面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促进大鼠夹伤腓总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促进大鼠夹伤腓总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钳夹大鼠腓总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后的3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BYHWD组,弥可保组和模型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d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行电生理检测测定神经传导速度,计算胫前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结果:①展趾功能:BYHWD组(-0.15±0.07)、弥可保组(-0.17±0.08)与模型组(-0.25±0.07)相比增高(P〈0.01)。②神经传导速度:BYHWD组(18.36±2.74)m/s、弥可保组(16.32±3.54)m/s与模型组(9.08±2.56)m/s相比加快(P〈0.01及P〈0.05);弥可保组与BYHWD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胫前肌湿重比:BYHWD组(64.21±2.92)%、弥可保组(62.43±3.21)%,与模型组(54.27±2.05)相比提高(P〈0.01)。④胫前肌横截面积:BYHWD组(654.21±42.92)cm2、弥可保组(638.43±93.21)cm2,与模型组(574.27±52.05)相比增加(P〈0.01及P〈0.05);弥可保组与BYHWD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YHWD能加速大鼠展趾功能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延缓胫前肌横截面积和湿重比的减小,从而促进腓总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促进挤压伤大鼠坐骨神经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t-PA)对大嫌坐骨神经挤压伤修复的影响,并对其在周转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取36只Wistar大鼠,手术暴露两侧的坐骨神经,均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实验侧损伤处的坐骨神经外膜下注入2μl(5μg)t-PA;对照侧则注入2μl的生理盐水。术后14、28、56d分别进行大体、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术后14d时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束内或周围给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采用血管夹压迫一侧坐骨神经2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8):损伤神经束内或周围注射生理盐水(Intra-NS组,Epi-NS组)、1%罗哌卡因(Intra-Ropi组,Epi-Ropi组)0.2 ml.于给药后1、3、7、14、21、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给药后14、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观察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各时点SFI均依次升高(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SFI恢复,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纤维和髓鞘无明显病理改变;与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比较,Intra-Ropi组给药后3~28 d SFI、给药后14、28 d时NCV降低(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神经纤维粗细不一,髓鞘较薄.结论罗哌卡因神经束内给药可显著延迟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恢复,而神经周围给药对神经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碎化的自体坐骨神经脊髓内移植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碎化的自体坐骨神经植入大鼠的半横断损伤脊髓内,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及组织学方法,检查了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自体坐骨神经脊髓内移植能明显增加损伤脊髓的再生,而且移植的神经组织与脊髓相互融合,并形成新的纤维性连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优化法去细胞兔臂丛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免疫排斥情况、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以优化法处理新鲜取材的新西兰大白兔臂丛神经分支,移植修复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1.0cm缺损,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行功能评价、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免疫排斥、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面无显著差异,却明显优于新鲜兔神经移植组。3个月取材时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1个月取材时。结论 优化法去细胞神经在移植修复异种神经缺损时,可以达到免疫耐受,其早期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情况良好,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有望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神经毁损药物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n=5):正常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d组)、无水乙醇组(Aa组)、8%酚甘油组(Pg1组)、10%酚甘油组(Pg2组)、12%酚甘油组(Pg3组)和庆大霉素组(Ci组).于臀肌间隙显露左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穿入半膜肌和内收肌处注射相应药液各0.2 ml,C组:0.9%生理盐水,Ad组:5 mg/ml阿霉素,Aa组:无水乙醇,Pg1组:8%酚甘油,Pg2组:10%酚甘油,Pg3组:12%酚甘油,Ci组:4000 U/ml庆大霉素.于注药后21 d记录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为0.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A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其它药物组(P<0.05);Aa组及Pg3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与无水乙醇、酚甘油及庆大霉素相比,5%阿霉素对大鼠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提示其更适合作为神经毁损药物. 相似文献
16.
超激光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激光照射疗法对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家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根据是否钳夹坐骨神经分为两组(A组和B组),C组为钳夹后超激光治疗组.钳夹前、钳夹后24h、超激光治疗10d、20d、30d时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治疗30d后行坐骨神经神经纤维单丝制备、Bielschowsky染色、Loyez染色、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坐骨神经再生和修复情况.结果超激光治疗20d、30d时,C组MNCV明显快于B组(P<0.01),但仍慢于术前(P<0.01).治疗30d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C组损伤处神经纤维有大量轴突和髓鞘形成,郎飞氏结清晰,结间距变短,髓鞘板层样结构清楚,轴浆内线粒体结构正常且数目增多,雪旺氏细胞胞浆丰富,胞浆内线粒体数目增多.结论超激光照射疗法对神经钳夹损伤后再生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Bagis S Comelekoglu U Coskun B Milcan A Buyukakilli B Sahin G Ozisik S Erdogan C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2003,18(2):83-88
We evaluated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ffects of low-energy gallium arsenide (904 nm) laser irradiation on the intact skin injured rat sciatic nerve. Twenty-four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8 each). At the level of proximal third of the femur the sciatic nerve was crushed bilaterally with an aneursym clip (Aesculap FE 751, Tuttingen, Germany) for half a second. A gallium arsenide laser (wavelength 904 nm, pulse duration 220 ns, peak power per pulse 27 W, spot size 0.28 cm2, pulse repetition rate 16, 128 and 1000 Hz; total applied energy density 0.31, 2.48 and 19 J/cm2) was applied to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for 15 min daily at the same time on 7 consecutive days. The same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on the left sciatic nerve of same animal, but without radiation emission, and this was accepted as control.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from right and left sides in all three groups before surgery, just at the end of injury, at the 24th hour and on the 14th and 21st days of injury in all rats using a BIOPAC MP 100 Acquisition System Version 3.5.7 (Santa Barbara, USA). BIOPAC Acknowledge Analysis Software (ACK 100 W) was used to measure CMAP amplitude, area, proximal and distal latency, total duration and conduction velocity. Twenty-one days after injury,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The sciatic nerves of the operated part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by light microscopy. Statistical evaluation was done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two factors (right and left sides) repeated-measures (CMAP variables within groups) and the Tukey–Kramer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CMAP variables between laser groups). The significance was set at p 0.0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was found regarding the amplitude, area, duration and conduction velocity of CMAP for each applied dose (0.31, 2.48 and 19 J/cm2) on the irradiated (right) side and the control (left) side, or between irradiated groups. Twenty-one days after injury there were no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morphological pattern of the regenerated nerve fibres in either irradiated (0.31, 2.48 and 19 J/cm2) or control nerves when evaluated by light microscop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low-energy GaAs irradiation did not have any effect on the injured rat sciatic nerve. 相似文献
18.
银杏酮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78只,其中72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成损伤对照组与实验组,另6只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给予EGb50200mg/kg/d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灌胃,损伤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0ml灌胃,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d取吻合口远段的神经、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及脊髓,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所取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坐骨神经中NGFmRNA的表达在术后7、14和2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和14d,实验组脊神经节及脊髓中NGF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银杏酮酯治疗,在早期可促使坐骨神经及相应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NGFmRNA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党参、丹参、黄芪、生地等单味中药及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和对照组6组,每组18只。按取材时间分为术后2、4、8、周3个时间组(每组6只)。显露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坐骨结节远端0.8cm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根据分坐骨神经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神经组织中NGF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4、8周组,丹参和复方神肌再生冲剂组,坐骨神经组织中的NGF蛋白高表达。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中药丹参和复方神肌再生冲剂治疗,可促进坐骨神经组织N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损伤对照组、银杏酮酯高剂量组(200 mg·kg-1·d-1)、银杏酮酯中剂量组(100mg·kg-1·d-1)、银杏酮酯低剂量组(50 mg·kg-1·d-1).分别于术后2、4、6、8周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及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在各时间点上银杏酮酯各剂量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外,其它各项指标银杏酮酯高剂量组均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P<0.05).结论 银杏酮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且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