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然  肖衍宇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9,33(10):446-451
P-糖蛋白(P-gp)是一个ATP依赖性药物外排泵,可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导致药物吸收差以及肿瘤多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综述P-g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具有P-gp抑制作用的药用辅料的实验研究,探讨利用药物制剂技术抑制P-gP对药物的外排作用,促进药物体内吸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其通常作为惰性物质影响药物制剂的崩解、溶出等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常见药用辅料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润滑剂等均在体内外表现出一定的生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药用辅料可通过影响药物转运体和肝药酶,进而影响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发生改变,甚至引起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用辅料对常见ATP结合盒转运体,如P-糖蛋白转运体、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以及溶质载体转运体,如有机阴离子转运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和寡肽转运蛋白等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有少量报道辅料对转运体具有诱导作用,但其抑制和诱导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目前药用辅料对药物转运体影响的研究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仿制药及创新药物制剂方面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靖  李盼盼  杨锐  肖新月  邹健  涂家生 《中国药事》2021,35(12):1383-1390
目的: 汇总分析国内外对于药用辅料影响口服药物胃肠渗透的相关研究,及其常用的体外吸收预测模型,为药物制剂的研发、处方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对药用辅料影响药物胃肠渗透的方式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同时对几种常用于体外吸收预测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药用辅料可以通过改变胃肠蠕动、影响肠细胞P-糖蛋白介导的外排和影响药物的溶出,从而影响药物活性成分在胃肠道内的渗透吸收。常用的体外吸收预测模型主要有人结肠腺癌细胞模型、动物在体和离体模型及利用平行人工膜的实验模型。结论:在对口服药物的体内吸收进行研究时,区别于以往辅料作为惰性物质的观念,应更加注重辅料对药物在胃肠吸收过程中的影响。在体内外吸收预测模型方面,平行人工膜通透性测定以其分析快速且重现性好等优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7,(11):1563-1567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作为一种特性生物材料,有着广阔的药剂学应用前景。在药剂辅料中,TPGS可作为增溶剂、吸收促进剂、乳化剂、渗透促进剂。在新型给药系统中,可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胶束、前体药物,亦可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发挥抗多药耐药作用。本文就TPGS在传统药剂学和新型给药系统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东琴  徐贵霞 《中国药学》2005,14(2):105-109
目的评价维甲酸(RA)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溶出及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药物浓度.用四条比格犬交叉实验考察RA自乳化制剂与市售胶囊体内药动学.结果实验表明与市售胶囊剂相比:以水为溶出介质,维甲酸RA自乳化制剂15 min可以溶出80%以上; 而市售胶囊只溶出不到5%.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胶囊剂相比,自乳化制剂达峰时间提前,tmax=1.25 h 而市售胶囊 tmax=2 h;最大血药浓度达到市售胶囊剂的近两倍, AUC(0~∞)提高了67%.结论自乳化制剂可以显著提高RA的体外溶出及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2):285-288
目的:综述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肠道P-糖蛋白的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查阅糖尿病与肠道P-糖蛋白的相关文献。结果:糖尿病病理状态下肠道P-糖蛋白转运体(P-gp)的表达和功能与葡萄糖、胰岛素、一氧化氮合成酶及炎症因子等因素有关,P-gp的改变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学、药动学。结论:深入了解糖尿病病理状态下肠道P-gp的变化,对防范临床联合用药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景辉  张毕奎 《中国药房》2011,(35):3351-3353
目的:就姜黄素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相关研究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姜黄素可以调节P-糖蛋白活性或表达,若合用可影响P-糖蛋白底物的药动学,增加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姜黄素也可调节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活性或表达。结论:姜黄素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且姜黄素有望成为化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8.
唐靖  彭文兴 《中南药学》2007,5(6):535-539
药物相互作用一般分为药动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2大类。药动学相互作用可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阶段,其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介导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同细胞色素P450酶一样,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由于在其底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可介导体内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1]。随着对药物相互作用分子水平的认识和体外研究技术的进步,临床前的体外试验基本上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大大减少上市后因严重相互作用而被淘汰的巨大风险,对未来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P-糖蛋白抑制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戚世伟 《医药导报》2006,25(7):682-684
P-糖蛋白(permeability glycoprotein,P-gp)过度表达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产生的主要原因,P-糖蛋白抑制药可以抑制P-糖蛋白对肿瘤药物的外排作用,使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提高,从而逆转肿瘤MDR,第3代P-糖蛋白抑制药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高等特点,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从而逆转MDR。  相似文献   

10.
P-糖蛋白药物外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糖蛋白是一个ATP依赖性外排泵,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和血脑屏障上均有高度表达。P-糖蛋白的药物外排作用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性,降低了药物在脑内的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则可以抑制P-糖蛋白的药物外排作用,从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增加药物的脑摄取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