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痛、排便困难、腹泻、里急后重、大小便失禁和尿急。据报道,急性RE发生率为50%~75%,最早可在照射后2d发生,一般在治疗开始1~2周后出现,临床表现为肠鸣音增强、腹痛、水样腹泻及里急后重。慢性RE发生率为5%~20%,可以从急性阶段继发或经过至少90d的潜伏期(中位时间8~12个月)后出现,最长可在10年后出现,表现为出血、瘘道形成、直肠溃疡或狭窄。  相似文献   

2.
正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直肠、宫颈、膀胱等腹盆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放疗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累及肠道各个节段[1]。主要表现为反复的里急后重,腹痛,腹泻,大便黏液脓血样,甚至鲜血便,导致贫血,电解质紊乱,肠穿孔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2],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中医学中并无"放射性肠炎"这一说法,根据RE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临床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黏膜充血、水肿、肠蠕动增加而发生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重症可引起溃疡穿孔、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 h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有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和气促等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和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每周至少2次并连续6周以上)[1].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病人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3%[1]。根据直肠遭受辐射剂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痛、排便困难、腹泻、里  相似文献   

6.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并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CSDH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约占硬膜下血肿的25%,约占颅内血肿的10%[1],多发生于有头部外伤的中老年人[2],部分患者无明确外伤病史,常见的的发病部位为额顶颞半球凸面,双侧同时存在病灶的发生率为14.8%。CSDH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法完全明确[3],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2)精神症状:痴呆、淡漠、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3)局部颅内症状:偏瘫、失语、麻木、癫痫等。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为钻孔引流术,该术式具有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3, 4]。但是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疾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及再出血、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对护理具有较高的要求。现对慢性硬膜下钻孔引流术的护理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糜烂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特征为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的发生及胃黏膜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和呕血,间歇性出血多见,出血时常伴有上腹触痛或隐痛,大量出血可出现晕厥、休克、贫血等[1]。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于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无规律性腹痛、泛酸、嗳气、饭后腹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慢性糜烂性胃炎迁  相似文献   

8.
赵月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9-8479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2.6%~13.4%,临床表现为里急后重、腹痛、黏液便、腹泻、便血等,直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壁充血水肿增厚或溃疡,多发生在放疗中至放疗后1a内,我院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病变,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各种病毒均可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心肌炎急性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5.5%~60.0%[1],多于7 d~20 d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重建冠状动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1],PCI术后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是PCI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可高达20%~25%[2],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仅只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初始环节[3],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仍近1%.  相似文献   

11.
赵红霞  张继荣 《中国康复》2015,30(3):225-22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许多并发症,慢性疼痛为其主要并发症[1]。有研究显示至少80%的SCI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33%为重度疼痛[2]。SCI后除疼痛本身困扰外,其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日常生活都有严重的影响[3]。然而,SCI后发生疼痛的机制至今不明,其临床表现极其复杂,不同的疼痛形式常同时出现[4],而且描述症状的术语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强,治疗护理中要注意消毒隔离.现将69例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排便困难是AMI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有报道[1],AMI后2~3d有5.3%的患者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二次AMI、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即使无便秘的AMI患者,在排便时或排便后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可见,排便活动是威胁AMI早期患者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简称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左下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少数表现为中毒型菌痢或发展成慢性。本病发病率高 ,占我国感染性腹泻首位。由于多重耐药的困扰 ,近年来 ,对本病的治疗日趋困难。1 诊断1 .1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人与带菌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但 1岁以内少见 ,7、8、9月为全年的发病高峰季节。1 .2 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慢性两种。1 .2 .1 急性菌痢 分为普通型与中毒型。(1 )普通型 :潜伏期为半天至 7天。突然起病 ,畏冷发热 ,体温常在 3 8℃以上 ,同…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 ,按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前者多见 ,占急性胰腺炎的 90 % [1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一般症状较轻 ,临床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但对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误诊并不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 2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9例 ,女 7例 ,年龄 1 7~ 72岁 ,平均 39.6岁。有暴饮暴食或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者 1 5例。腹痛 2 2例 ,恶心、呕吐1 7例 ,腹泻 1 7例 ,发热 5例 ,胸闷、气短 2例。上腹…  相似文献   

16.
孙奉英  严谨  梁玉萍 《当代护士》2021,28(2):162-165
放射性肠炎是因放射线致上皮细胞增殖和成熟异常,隐窝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小肠黏膜变薄,绒毛缩短,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所致[1].其即对盆腔肿瘤的放疗造成相当的不利影响,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病人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生率在80%左右[3].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发生在放射治疗期间,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甚至脓血便[4].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可跨越3个月至30年[5].  相似文献   

17.
陈子龙 《新医学》2007,38(6):407-407
患者男,24岁.因腹痛、腹泻2个多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为阵发性,以脐周明显,排便后减轻,每日解大便2~7次不等,为稀便,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无发热.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1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1],目前认为与感染、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2].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岁~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梅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1],它是胚胎时期靠近回肠末端的脐肠瘘的遗迹,为距回盲部0·5~1·0 m处回肠系膜对侧的囊状突起,发生率约为2%[2],约25%~35%的憩室可发生炎症、溃疡、出血、穿孔、扭转,多数在发生上述并发症时方就诊,临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而误诊,憩室合并症的手术死亡率在6%~10%左右[3]。我院收治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5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诊断为梅克尔憩室炎并穿孔。1·2临床表现5例均有持续性右下腹疼痛,排柏油样大便和腹泻、腹部胀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1980年1月~1990年3月具有腹泻病史的纤维结肠镜检查资料418例进行分析,探讨纤维结肠镜检对腹泻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性别、年龄418例中男261例,女157例.年龄14~74岁,其中20~45岁240例(57.4%).1.2 病程 3天~30年,其中2个月以内33例(7.89%),2个月以上312例(74.64%),记录不详73例(17.46%).1.3 临床表现 腹泻次数多为每日2~3次,伴随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脓血便、血便、粘液便、腹泻与便秘交替等,其次尚有肠呜、纳差、消瘦、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418例腹泻患者绝大部分都做了大便常规检查,部分还做了X线钡剂灌肠、肛门指检和乙状结肠镜检.2 诊断2.1 内镜诊断 大肠粘膜未见异常150例,慢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