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 (IR)及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 1 33例 ,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后随机分为 2个亚组 :其中痰湿壅盛亚组 5 3例和非痰湿壅盛亚组 80例 (包括肝火亢盛型 31例、阴虚阳亢型 2 2例和阴阳两虚型 2 7例 )。分别检测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体重指数 (BMI)。结果 高血压病 2个亚组FINS、BMI、LDL -C均比正常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 ) ,ISI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痰湿壅盛亚组TC也比正常组显著增高 (P <0 .0 1 ) ,且痰湿壅盛亚组FINS、TC、LDL -C均比非痰湿壅盛亚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5 ) ,ISI显著降低 (P <0 .0 5 )。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患者血压分级越高 ,其ISI值亦相应越低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C血症、高LDL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IR可能为痰湿壅盛型和非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分型的部分病理基础 ,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和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将所有病例严格排除糖尿病和肝、肾疾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和阴阳两虚型.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和C-肽,并设立正常对照组作胰岛素抵抗的比较.结果:各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及C-肽的检测,痰湿壅盛型和肝阳上亢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肝肾阴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中痰湿壅盛型和肝阳上亢型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代谢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指标的差异。方法:检测89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的指标,通过协方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中医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以正常血压者82例为对照。结果和结论:与正常血压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变化,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体脂含量或肥胖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免双抗体法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h、2h血糖、血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及其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各时点胰岛素及服糖后1h、2h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ISI明显降低(P<0.05~0.01)。且此两证型组分别与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比较,这种升高和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除后者服糖后1h血糖、胰岛素值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P<0.05)外,余各指标较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EH患者存在IR,其证侯特点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提示IR可为EH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蒋卫民  唐蜀华 《中医杂志》1999,40(1):45-46,28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免双抗体法测定空腹及服糖1小时、2小时后血糖、血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高血压病组及其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各时点胰岛素及服糖1小时、2小时后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0.01),ISI明显降低(P〈0.05 ̄0.01)。且此两证型组分别与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比较,升高和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0.01)。而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除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在大庆地区高血压监测人群中严格筛选出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早期高血压病患者209你,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发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4例,并与健康对照组作胰钫素敏感性比较。结果:(1)高血压病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若将健康对照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定为1.00,则肝火亢盛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规律。方法:将高血压病的4种证型及健康对照组各选30例,测定血中胰岛素及C肽水平等。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吸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各证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其顺序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健康对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血症以实证为重而虚证较轻。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严格筛选出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无其他内分泌疾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51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并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Ⅱ型糖尿病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1),若将健康对照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定为1.00,则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胰岛素敏感性分别为0.815,0.765,0.89;3型间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则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心绞痛中医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近20a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着眼于稳定性心绞痛,对不稳定心绞痛关注较少。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与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胰岛素抵抗是否存在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是否有内在联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医药防治不稳定心绞痛工作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肥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1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并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且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较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明显(P〈0.05)。前两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称为湿阻型,后三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称为非湿阻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排除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后,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分型密切相关(P〈0.05),湿阻型的胰岛素抵抗较非湿阻型显著。结论胰岛素抵抗是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和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21):3273-3275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很不统一,临床上中医证候类型的划分呈现多样性,如何对高血压病进行适当分型,一直是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而中医临床的核心是辨证,本文主要针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错综复杂,本课题选取12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曹雪滨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分类:心气虚型22例,心阳虚型46例,气阴两虚型34例,阳气虚脱型18例,分别抽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IR。结果证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可作为判定慢性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血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92例高血压病人的中医证型研究,发现中医各证型在胰岛素抵抗,脂质及红细胞膜ATP酶等方面的改变,存在明显差异,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瑶瑶  陈云志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74-1675
选取12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心气虚、心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脱4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IR。结果证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辨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各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即左室舒张末期的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功能指标,即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计算E/A比值。结果阴阳两虚型左房、左室扩大程度较显著,肝火亢盛型左室后壁增厚情况较其他3型轻;阴虚阳亢型患者左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左室收缩功能亢进;4个证型的患者均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表现,E/A比值减低,其中阴阳两虚型E/A比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患者E值较肝火亢盛型明显减低,阴阳两虚型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3型,而阴虚阳亢型左室收缩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3型。结论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可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可以此确定治疗原则,为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翎 《光明中医》2008,23(6):884-884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IR在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其病因、病机,防治IR所致的代谢异常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选择126例患者参加本实验。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HDL2-c、HDL3-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示高血压病患者的TG、LDL-C/HDL-C、TC/HDL—C较对照组高(P<0.01),HDL─C、HDL2─C、HDL2─C/HDL3─C较对照组降低(P<0.01),肝阳上亢组的TG升高(P<0.05),阴虚阳亢组TG、TC/HDL─C、LDL─C/HDL─C升高(P<0.01),阴阳两虚组的TG升高(P<0.05),痰浊中阻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升高(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本身已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其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浊中阻型的血脂变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阴虚阳亢、痰浊中阻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并发有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认为: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重视防治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调整脂蛋白代谢紊乱,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