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鼠双侧输尿管梗阻后肾脏钠通道NHE3和TS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鼠双侧输尿管梗阻后肾脏3型钠氢交换蛋白(Na^+-H^+exchangers,NHE)和钠氯协同转运通道蛋白(thiazide-sensitivesodium cortransporter,TSC)的变化和了解输尿管梗阻解除后利尿现象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4只幼年大白鼠随机分为梗阻组(BUO,n=13)及对照组(n=11),梗阻组行双侧输尿管梗阻24h后再解除梗阻,对照组仅行输尿管游离而不结扎。每日观察体重、饮水量、食量、尿量变化,并留取尿液冰冻待检。4d后抽取动脉血化验,同时取出双侧肾脏,右肾全肾快速放入液氮冰冻备份、左肾分离出外髓内带(ISOM)、外髓外带加肾皮质(OS-OM+C),行免疫杂交(western blooting)实验,检测NHE3和TSC的变化。结果解除输尿管梗阻后,实验组肾脏功能明显受损,发生明显的梗阻解除后利尿现象,血浆渗透压增高,血液中肌苷和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外髓内带(ISOM)和外髓外带加皮质(OSOM+C)检查,发现NHE3均明显降低(P〈0.01和P〈0.05);而TSC在OSOM+C表达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白鼠BUO 24h肾近曲小管和Henle’S环的粗升管,NHE3表达明显下降,TSC水平显著降低,提示NHE3和TSC减少可能是形成肾小管性钠吸收障碍、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生鼠输尿管梗阻对肾脏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对肾脏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评价肾积水所致肾功能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生后48h内对70只Wister新生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或假手术。在术后的第1-28d切取肾脏,测其重量,取术后14d的肾脏分别行α-平滑肌(α-SM)肌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免疫。结果:UUO侧肾脏重量增长明显受到抑制,而对侧出现代偿性增长。术后14d的切片观察到α-SM肌动蛋白在梗阻侧肾脏中仍持续存在,而在对侧及假手术组肾中已消失。TGF-β1在梗阻侧肾脏中表达增强。结论:新生鼠UUO明显影响了同侧肾脏发育,并使肾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早期肾脏发育过程中的尿路梗阻影响肾脏形态发生及生长,严重的将导致肾功能不全.15% ~20%的梗阻性肾病患儿需要早期手术以维持肾功能,而部分没有显著肾功能下降的患儿有自然消退的趋势,可以行保守治疗.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输尿管梗阻存在不确定性和有创性,因此寻找能反映肾结构变化以及进行性肾功能下降的尿生物标记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幼鼠双侧输尿管梗阻24 h后肾脏水通道蛋白1-4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个月大白鼠双侧输尿管急性梗阻24h后肾脏水通道蛋白1-4的变化。方法14只大白鼠随机分为梗阻组(b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BUO,n:7)及对照组(Sham,n=7),梗阻组行双侧输尿管结扎,对照组仅游离输尿管而不结扎,24h后收集动脉血和肾标本,在显微镜下将肾脏分离出内髓(IM)及外髓外带加肾皮质(OSOM+C)后,分别行免疫杂交实验,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4)的变化。结果BUO24h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至(338±3.0)mOsm,原为(300±0.6)mIsm,P〈0.01,血钾显著上升至(5.4±0.2)mmol/L,原为(4.0±0.1)mmol/L,P〈0.01;血浆肌苷(372±5.3)μmol/L,原为(30±2.8)μmol/L,P〈0.01和尿素氮(40.7±1.4)mmol/L,原为(5.8±0.2)mmol/L,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钠低于正常(138.9±0.3)mmol/L,原为(141.0±0.3)mmol/L,P〈0.01。免疫杂交结果发现近端小管上皮细胞AQP,明显降低,下降到对照组的46.6%(P〈0.01);在肾脏集合管主细胞顶膜上,AQP2的表达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68.1%(P〈0.01);而基底膜上分布的AQR和AQP4也明显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76.3%和73.2%(P〈0.01)。结论双侧输尿管梗阻24h显著影响肾脏AQP。在近端小管和AQP24。在集合管的表达,使其明显下调。该变化可能对梗阻后水分重吸收障碍并引发低渗性多尿的病理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3例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肾积水,详细描述了其临床资料,讨论了其病因、诊断和巨大肾积水合并先天性单侧肾不发育时处理的原则,诊断中强调了延迟性低张力液波传导感的特殊意义,治疗上提出对巨大积水肾的取舍应持保守态度,只要梗阻解除,充分引流,肾盂、肾皮质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完全输尿管梗阻对肾发育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输尿管梗阻及其所引起的肾积水临床对手术治疗方面研究比较多 ,但梗阻对肾脏发育影响的机制报道甚少 ,今对实验性完全输尿管梗阻所致肾脏损害的有关研究作如下综述。一、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新生鼠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后 ,早期肾血流量 (RBF)呈三相性变化。开始肾盂压力升高 ,入球小动脉扩张 ,RBF增加。约 90min后 ,出球小动脉开始收缩 ,RBF逐渐降低。但由于入球小动脉尚未收缩 ,肾盂压力仍进一步升高。3~ 5h后入球小动脉开始收缩 ,RBF返回基线并进一步下降 ,肾盂压力开始下降[1,2 ] 。此反应在去肾脏交感神经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致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腰大肌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12只,分别应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及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前后10周分别对两组样本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及CT灌注扫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实质厚度、肾盂前后径、肾皮质及髓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Y)及表面通透性(PS)等,并以血肌酐、尿素氮、B超及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样本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样本右侧肾脏均呈慢性肾积水表现,血肌酐、尿素氮较术前升高,两组右肾GFR、肾实质厚度以及CT灌注参数BV、BF、PS均较术前下降,但套管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右肾肾盂前后径较术前增大,套管组增大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两种方法制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模型均具可行性.但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模型较为稳固,肾积水效果显著,相比于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肾积水模型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幼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幼鼠24只,随机分为PUUO组、PUUO+ EPO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PUUO组和PUUO+EPO组幼鼠采用输尿管腰大肌埋植法建立左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PUUO+ EPO组术后给予EPO腹腔注射(500 U/kg),首次于术后1h给予,其余隔天1次,共4次;PUUO组给予同等剂量9g/L盐水.假手术组仅分离输尿管,不包埋.术后1周处死大鼠,取左侧肾脏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AQ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UUO组内髓集合管AQP2阳性染色弱于PUUO+ EPO组和假手术组,经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PUUO组AQP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UUO+ EPO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为0.290±0.016、0.640 ±0.106和0.840 ±0.134,P<0.05).经荧光定量PCR检测,3组幼鼠肾脏组织中AQP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表达最多,PUUO+ EPO组次之,PUUO组表达最少(3组△Ct值分别为-7.60 ±0.18、-9.70 ±0.54和-10.80±0.31,P<0.05).结论 EPO有阻止PUUO幼鼠肾脏AQP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199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10例,年龄7-15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相应的检查,包括B超、CT、IVP、MRI及逆行性输尿管造影检查。6例术前确诊,手术的治疗方式:管壁原因所致梗阻为切除病变段输尿管,行端端吻合术;管外原因所致梗阻为去除外在压迫原因,如无法去除则行输尿管离断后复位吻合术,其中2例例行Anderson-Hyne手术。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术中证实梗阻原因为下腔静脉压迫,迷生血管和束带压迫;输尿管内瓣膜及输尿管狭窄。结论: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少见,病因复杂,术前确诊有利于术者的术中应变性。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术侧肾脏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皮素(ET)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术侧肾脏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左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4周后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T-1 mRNA水平及蛋白质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与术侧肾脏的残余尿液中ET-1浓度。结果两组ET-1 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显著。病变组大鼠血浆和尿液ET-1浓度急剧上升,病理上呈现明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结论ET-1参与UUO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查输尿管完全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早期肾脏损伤表达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将2月龄SD大鼠随机分成UUO12h组和对照组(sham),每组各6只,取肾脏组织,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及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寻找输尿管完全梗阻早期动物模型肾脏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用RT-PCR对鉴定的差异蛋白mRNA进行验证.结果 UUO12h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248个蛋白点下调,145个蛋白点上调,共找出19个差异蛋白点.经图像及统计分析,有6个可送质谱鉴定.其中搜索出两种蛋白,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和线粒体ATP合酶亚基D( ATP5h),两种蛋白都上调1倍以上.RT-PCR结果提示PEBP1和ATP5h mRNA在对照组和UUO12h组均有表达,且在UUO12h组二者的表达呈上调趋势,与双向电泳的结果一致.结论 UUO12h组筛选并鉴定出PEBP1和ATP5h这两种蛋白质参与UUO后早期肾损伤,可能与足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Gd-DTPA增强动态核磁共振(MRI)和动态肾扫描评估猪正常和梗阻肾脏形态和功能的意义。方法:用Gd-DTPA(0.1mmol/kg BW)增强动态MRI评估4~7月大小幼猪(n=10)肾脏,其中正常对照组7例,单侧输尿管梗阻3例。分别对0.1~60min记录的肾脏影像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肾皮质、髓质和肾盂的相对信号强度。MRI后用动态核素扫描对肾脏进行评估并对肾脏进行解剖学检查。结果:使用Gd-DTPA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和肾盂信号强度迅速增强,1min后开始下降,肾盂最明显可降至正常的44%,以后逐渐恢复。输尿管不全梗阻肾脏的变化明显较对照组慢。扫描肾图得到的肾功能信息和MRI一致,但后者能提供更清楚的形态变化。结论:Gd-DTPA增强动态MRI除了提供更清楚的正常和梗阻肾脏形态变化外,还能提供详细功能变化信息。Gd-DTPA增强动态MRI能帮助鉴别输尿管不全梗阻。  相似文献   

13.
双侧输尿管梗阻后大白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大白鼠模拟双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检测其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的变化,以期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泌尿系梗阻解除后排尿量增多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选取3个月雄性慕尼黑大白鼠(MunichWistarRats)12只,体重225g左右,随机分为实验组(n=6)及对照组(n=6),实验组行双侧输尿管梗阻24h后解除梗阻,对照组仅行输尿管游离而不结扎。每日观察体重、饮水量、食量、尿量变化,3d后取出肾标本,左肾全肾、右肾分离出内髓后行免疫杂交试验,检测水通道蛋白2(AQP2)的变化。结果解除输尿管梗阻后,实验组体重迅速下降(P<0.001),并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每日排出尿量显著增高(P<0.001);血浆渗透压增高(312±4.71vs301±0.45mmol/L,P<0.05)。全肾及内髓检查,发现AQP2明显降低(P<0.01),而以集合管为主的内髓更为敏感。结论泌尿系梗阻影响肾脏对尿液的重吸收和浓缩功能,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同时体重明显下降,体内脱水严重;AQP2表达减少是肾脏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少、尿液浓缩功能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生鼠输尿管不全梗阻后肾盂压力和肾脏形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建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4):344-347,F003
目的 了解新生鼠输尿管不全梗阻后肾盂压力和肾脏形态的变化。方法 65只新生鼠用腰大肌包埋不同长度的左侧输尿管,制成轻(n=31)、重(n=34)度输尿管不全梗阻。对照组仅进行剖腹探查。术后8周和24周分别用核磁共振检查肾脏形态变化,术后分别于24周和30周进行肾盂测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梗阻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严重梗阻组除积水较严重外,发现4例肾脏肾发育不全,其平均肾实质重量仅是对照组的35%。轻度梗阻组和对照组未见发育不良的肾脏。严重梗阻组的肾脏灌注压明显高于轻度梗阻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新生鼠输尿管不全梗阻后均产生明显肾积水。严重梗阻组可产生肾脏发育不良,可能与严重梗阻组肾盏灌注压明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是否能够迁移、分布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转染腺病毒-HGF (Ad-HGF),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HGF的表达情况;建立16只雌性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经鼠尾静脉注入Ad-HGF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7 d、14d取双侧肾脏,制作石蜡切片,Y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雌性受体大鼠.肾脏中是否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布及分布情况.结果 移植组术后7 d梗阻侧肾脏可见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ty)阳性细胞,14d Sry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区,肾小球区未见Sry阳性细胞,而梗阻对侧及对照组双侧肾脏未见Sry阳性细胞.结论 鼠尾静脉移植携带H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输尿管梗阻侧肾脏,并分布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对双侧输尿管梗阻(b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BUO)幼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对梗阻肾脏功能和AQP2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慕尼黑幼鼠随机分为BUO组、坎地沙坦干预组(BUO+ CAN)和对照组(Sham),每组n=8只。BUO组和BUO+ CAN组均行双侧输尿管结扎,并采用微型泵分别给以生理盐水和坎地沙坦,Sham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24h后解除梗阻并继续观察48h后收集血液和肾脏标本,采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肾脏AQP2表达水平。结果 梗阻解除后BUO组与Sham组相比尿量显著增高,(92±7)μl·min-1 ·kg-1比(25±3)μl· min-1·kg-1、尿渗透压显著降低,(636±55) mosmol/kgH2O比(1 853±163) mosmol/kgH2O、血浆渗透压和血浆醛固酮均显著增高,分别为(336±10) mosmol/kgH2O比(303±7)mosmol/kgH2O和(4.1±0.2)nmol/L比(1.4±0.1)nmol/L;肾脏AQP2表达下调到Sham组1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O+ CAN组与BUO组相比尿量显著减少,(55±5)μl·min-1 ·kg-1比(92±7)μl·min-1 ·kg-1,尿渗透压显著增高(783±47) mosmol/kgH2O比(636±55) mosmol/kgH2O,血浆醛固酮含量显著降低(2.8±0.5) nmol/L比(4.1±0.2)nmol/L,肾脏AQP2表达增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 Ⅱ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阻止AQP2下调纠正水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提示ANG Ⅱ通过调节肾脏AQP2表达参与输尿管梗阻后肾脏水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其中在产前诊断有先天性肾积水的患儿中,于出生后诊断为LJHO者约占10%~20%近年来,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利尿性肾图替代静脉尿路造影对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引起的肾积水进行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1年10月间的52例同时行静脉尿路造影和利尿性肾图检查并进行了肾盂成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7例,女5例,年龄0.2~13岁(平均6.5岁).结果本组52例静脉尿路造影对梗阻部位判断有52例(100%)正确;利尿性肾图检查后,52例患儿梗阻部位的判断也都(100%)正确.静脉尿路造影和利尿性肾图在梗阻部位诊断上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上,以利尿性肾图来替代静脉尿路造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手术治疗的UPJO合并UVJO患儿.术前常规行泌尿系超声、同位素利尿肾图(DR)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结果 我院共诊治单侧UPJO合并UVJO的43例患儿,失访2例.11例患儿术前明确诊断;41例患儿先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其中10例术后复查发现输尿管末端狭窄自行缓解,28例再次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后复查核素提示分肾功能低于10%,给予患肾切除;38例患儿术复查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单侧UPJO合并UVJO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术中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同时合并存在的病理改变.术前尽量通过超声、DR及MR等影像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术前明确有UPJO的存在,应选择首先进行肾盂成形术,术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0.5~14岁。29例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6例,肾核素扫描10例,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