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38例多原发癌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MF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8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PC的发病率为5.2%,其中双重癌2.68%,三重癌0.39%,四重癌0.13%。男性15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1:15。两癌发病间隔时间6个月以内者8例,6个月~5年者21例,5年以上者9例。15例男性MPC中,消化呼吸系统内不同脏器或二个系统脏器组合总例数为12例。25例女性MPC患者中,12例为双乳腺癌,女性生殖器官不同脏器间组合5例。76.3%(29例)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年生存率为54.2%,5年生存率为25.9%。结论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占同期多原发癌的37%(26/70);52个病灶早期诊断62%(32/52);手术39例次;内镜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9例次。手术和EMR总切除率92%;5年生存率61%。次癌手术17例,中位生存期30.5个月,其中早癌12例,晚期癌5例;EMR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60个月,手术与EMR治疗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939)。结论:EMR治疗消化道黏膜癌效果与手术相同,对老年更适合。多原发癌早期诊断、治疗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多原发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原发癌的诊断、发病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3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诊断,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1例,异时性多原发癌12例,第1癌均按治疗原则接受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第1癌治疗结果12例均完全缓解。发生第2癌与第一癌间隔时间:8~181个月,平均51.4个月。第2癌治疗原则同第1癌,随访的12例中生存时间11~49个月。结论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认识,及时发现并注意与转移癌的鉴别,积极治疗,是提高多原发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共收治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38例,其中乳腺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9例,宫颈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1例,卵巢与甲状腺多原发癌6例,子宫内膜与甲状腺多原发癌2例.19例乳腺癌中导管癌12例、小叶癌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17例.11例宫颈癌中鳞癌10例、腺癌1例,HPV均为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6例卵巢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均为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38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21例.结论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其次是甲状腺-宫颈多原发癌;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相关;临床上对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痛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2009年4月该院收治的10例膀胱转移癌患者的诊治结果.原发癌包括:直肠癌3例,宫颈癌2例,前列腺癌2例,乙状结肠癌1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多发癌1例,卵巢癌1例.其中8例原发癌术后出现膀胱转移时间为8~60个月,平均20个月,2例同时发现原发病灶及膀胱转移病变.7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7例接受针对原发病灶的化疗及放疗.2例原发癌为前列腺癌行内分泌治疗+放疗.结果 9例忠者接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5.7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5例,从发现原发癌到死亡间隔时间为20~66个月,平均37.0个月,从发现膀胱转移癌到死亡间隔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4个月.其余4例均仍在随访中.结论 膀胱转移癌少见,预后差.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处理,术后配合针对原发病灶的化疗及放疗,可以缓解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相关泌尿系的多原发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原发恶性肿瘤是指同一宿主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近10多年来由于检治癌症的仪器B超、CT、MRI的普遍应用到临床上,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了明显提高,还因患者寿命延长,故对多原发癌的发现也随之增加.本文报告5例相关泌尿系的多原发癌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从46岁~74岁,平均62岁,第一原发癌诊疗后至第二原发癌出现为3个月~8年,平均58.2个月,其中1例在第二原发癌治疗后,2年再生第三原发癌.第一原发癌为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移行细胞癌、右肾上腺无功能皮质癌,在治疗后的5年、6年、3个月出现结肠癌,胃中分化腺癌及食道上段鳞癌;第一原发癌为左乳腺癌、胃癌在治疗后的5年、8年出现右肾盂癌,膀胱乳头状癌.本文还讨论了多原发癌病人与机体免疫缺陷,化疗后药物诱发,放疗后引起放射性二重癌及年老病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有关.对于多原发癌的病人,由于癌肿互为独立性,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病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证实陈氏报告第一原发癌为消化道癌而后发生尿路上皮癌者预后比先发生尿路上皮癌后发生消化道癌者好.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及追问病史中,应警惕第二原发癌的存在;对无法手术的病例应尽量行放射、化疗、免疫增强剂、中药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M P C发生重复癌的病灶是268个.其中同时性M P C占18.18% (24/132)、异时性M P C占81.82%(108/132).两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的达40.91% (54/132),在3~5年内的达27.28% (36/132).第二癌确诊后,治疗以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3年生存率为49.24%,5年生存率为23.47%,生存期最长的1例达9年余.结论 第二原发癌多在先证癌发生后1~5年出现,以3年内出现最多.多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积极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75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大肠多原发癌11例进行临床分析显示:大肠多原发癌患者具有男性多,同时性癌多,病变部位以升结肠-横结肠-直肠区域多,腺癌多等临床特点。如能早期发现大肠第二、第三原发癌,并及时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免疫治疗,根据病情适当地配合放疗,将大大地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原发癌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长沙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00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6例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双原发癌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同时性癌7例,异时性癌29例.其中死亡15例(41.7%),死亡病例存活时间5~37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目前存活21例,其中存活5年以上的5例,存活时间最长的达78个月.结论 第2原发癌的治疗原则同第1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双原发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个HNPCC家系共12例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 2个家系共有12例HNPCC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31~7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1岁,其中多原发癌患者4例,占33%,肠外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多见.结论 HNPCC多代垂直传递特征突出,多原发癌多见,应对HNPCC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严密监测随访,以便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