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老年人鼻出血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鼻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本院耳鼻咽喉科自1989年6月至2001年9月间256例老年鼻出血住院患,将其出血原因、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本组病例中,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出血原因,占49.61%;鼻腔后部出血居首位,占57.42%;正确的鼻腔填塞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血中隔手术、物理及化学药物局部治疗也较常采用,血管结扎术对顽固性鼻出血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并发症较为罕见。结论:老年人鼻出血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部,治疗方法根据出血部位选择,对顽固性鼻出血应积极采用血管结扎术。  相似文献   

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重症,难治性鼻出血指经前鼻孔填塞治疗无效,反复多次的出血。包括前鼻孔填塞期间仍有活动性出血,或前鼻孔填塞48h以上撤出填塞物后,再次鼻出血等情况。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因较复杂,通常出血量较大,来势凶猛,严重会危急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2-2005年共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43例,对其出血原因及治疗的特点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鼻腔黏膜糜烂性出血,以鼻中隔及鼻腔前端黏膜糜烂出血为常见,多由鼻出血反复发作,黏膜创面不能愈合而形成的一种顽固性鼻出血。对此类鼻出血治疗鼻腔黏膜糜烂是关键[1]。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对60例鼻黏膜糜烂性鼻出血患者,采用自制云南白药合红霉素眼膏药纱局部填塞、换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鼻出血住院患者。多数为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或者出血量大,来势凶猛,甚至危及生命者;包括经过鼻腔填塞还有出血活动性出血者;或填塞前鼻孔24小时取出填塞物后还有出血者;或者近期内反复多次鼻出血者。本文通过回顾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鼻出血住院患者198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有关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闫悦  毕英  付晓威  马福伟  关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93-1693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南于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故临床表现亦有较多变化。多为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而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或将鼻捏紧后自止。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黎氏区出血。对鼻出血患者进行微波热凝法止血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鼻腔Little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且Little区鼻出血常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对此有恐惧心理,故应为患者彻底治愈。我们从2004年到现在应用微波治疗鼻腔Little区出血10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也称鼻衄,即鼻窍出血。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引起。鼻出血一般属于急症,严重者可致休克。对活动性出血,应马上进行止血。鼻出血多为突然发生,患者精神高度紧张。3年来我科收治鼻出血患者62例,经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鼻出血患者克服了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中的常见急症,我院自1994年至今用微波凝固法治疗鼻出血患者254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4例鼻出血患者中,男134例,女120例,年龄10~76岁。鼻腔前部出血141例,后部出血113例。1.2治疗方法:采用WNZ—1C型微波治疗仪,Olym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急诊,其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全身性,局部性病因及病因不明三大类,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任何年龄,随着人口老化,年龄大者鼻出血的比例越来越大,多见于50-69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最多,本人观察体会,鼻出血的老年患者,普遍对鼻出血恐慌,紧张,急躁,特别是较长时间没有控制出血的情况下,此种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影响治疗,使出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微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镜下不能见到明确出血部位的鼻出血称为鼻腔深部出血,以往常称为后鼻孔出血,临床上常以前后鼻孔填塞治疗,但因出血点不能得到有效压迫而止血困难。我院在2002年1月到2004年3月之间,对经前后鼻孔填塞后仍有活动性鼻出血的12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微填塞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鼻出血患者以微波对出血部位进行热凝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1年,鼻出血痊愈72例占85.7%;有效9例占10.7%,无效3例占3.6%,总有效率96.4%。其中65例经微波一次治疗痊愈,19例接受再次微波治疗。结论: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疗效高。是对常见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卫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84-1684
目的:探讨鼻腔后部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鼻腔后部肉眼无法观察的鼻出血电凝止血。结果:112例全部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是鼻腔隐蔽部位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急诊,传统治疗方法以鼻腔填塞为主,对较深部及隐蔽部位的出血,填塞常有较大盲目性及填塞后仍出血不止等缺点,近年来随鼻内镜和射频在临床广泛使用,对鼻出血治疗显出很大优越性。我们从2002  相似文献   

14.
<正>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对于不能明确观察到出血部位的患者,一般都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鼻腔填塞,多为盲目性填塞,对鼻黏膜损伤较大,患者难以接受,出血反复,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隐蔽难治性鼻出血的检查、诊断与治疗提  相似文献   

15.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出血不止或-反复发作为特点.临床上,除血液和心血管疾病等出血因素外.由于出血部位隐蔽导致治疗时不能有效封闭出血血管是反复了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3].2005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采用经鼻内镜下50%葡萄糖鼻黏膜下封闭治疗单纯血管性鼻出血9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顽固性鼻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出血原因,不同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医用止血胶喷雾剂、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及DSA。结果医用止血胶喷雾剂28/40,治愈率70%,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91/98,治愈率92.8%,DSA30/30,治愈率100%。结论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痛苦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出血的原因很多,以局部原因多见。急诊鼻出血中,医师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合理,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变化及预后。随着检查方法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治疗效果愈加显著,并发症越来越少。笔者就此现状及相关内容做如下综述。1鼻出血部位及原因鼻腔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目前认为鼻出血的具体部位和原因有:(1)利特尔区,鼻—鼻咽静脉丛,海绵窦段颈内动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05-3106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鼻腔各部位出血的疗效及方法.方法:本组300例鼻出血病例,均在鼻内窥镜下寻找出血部位,鼻内窥镜直视下微波热凝止血后出血停止.结果:300例病人中292例经1次治疗出血停止,5例术后1~6个仍出血,经再次治疗出血停止,3例无效.结论:鼻内窥镜下配合微波治疗鼻出血,避免了以往传统止血方法的盲目性,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痛苦,因其照明度好,视野清晰,于直视下完成手术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止血的效果,尤其对鼻腔后方或鼻腔隐蔽部位的出血,诊断和治疗意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城地区的鼻出血的特点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出血止血在本地区的临床应用实际。方法通过研究过去5年的住院患者的情况,研究白城地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近半年来鼻内镜下鼻出血止血的临床经验。结果白城地区后鼻腔出血的平均年龄54.7岁,采用鼻内镜下止血的方法前,平均住院时间为5.24 d。采用鼻内镜下止血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 d。患者的痛苦较传统的填塞法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及实际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传统认为的鼻-鼻咽静脉丛的出血,在本地区相对少见,血管曲张、迂曲的较多,但实际发生的该静脉丛的出血并不多见。鼻内镜技术对于鼻出血的治疗即有临床治疗的意义,也有临床研究的意义,对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对于相应的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月华  杨莉萍  蔡丽 《河北医药》2012,34(17):2641-264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出血者还可危及生命.隐蔽部位鼻出血是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难于明确的反复鼻腔出血,亦称为难治性鼻出血或顽固性鼻出血[1],隐蔽部位鼻出血有效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出血部位.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了110例隐蔽部位鼻出血患者,对其出血部位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