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SPECT脑血流显像在难治性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放射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定位诊断,指导癫痫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对8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外科(开颅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结果:SPECT脑血流显像的阳性率最高,90.9%,EEG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76.1%和40.9%。外科治疗患者SPECT与EEG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3.3%,SPECT与MRI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1.3%。3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5.0%。外科治疗的有效率为83.3%。结论:SPECT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正确选择癫痫手术或γ刀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灶定位诊断 ,指导癫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88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 ,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 ,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外科(开颅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结果 :SPECT脑血流显像的阳性率最高 ,为90.9 % ,EEG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76.1 %和40.9 %。外科治疗患者SPECT与EEG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3.3 % ,SPECT与MRI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1.3 %。3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5.0 %。外科治疗的有效率为83.3 %。结论 :SPECT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对正确选择癫手术或γ刀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发作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小儿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已行发作间期SPECT检查的癫痫患儿行发作期SPECT检查,并与脑电图(EEG)和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发作期SPECT、发作间期EEG和MRI的异常率分别为91.67%、70.83%和33.33%;发作期高灌注状态病例中以局部和单侧邻近区域性病灶为主(81.82%);EEG与发作期高灌注部位相符达87.5%,但EEG定位范围广泛,常超出高灌注区。结论发作期SPECT脑血流高灌注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其对致痫灶定位价值大于MRI和EEG,若与发作间期SPECT结合分析,更可提高癫痫定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孙春雷  辛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09-110,114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9例住院顽固性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行脑部SPECT定位致痫灶,并与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MRI、脑电图(EEG)比较检查结果符合率;根据SPECT定位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手术治疗或定位放射治疗;随访患者接受手术或放疗后2~3年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采用ILAE分级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分级.结果 39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脑致痫灶SPECT与PET、MR1、EEG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5.4%、5.1%、0.0%;治疗前后每日平均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对顽固性癫痫病灶进行定位指导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核医学的主要显像技术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脑血流显像,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异常有利于癫痫病灶定位。我们在1990年10月~1993年12月对30例患儿进行了SPECT显像,并与脑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核医学的主要显像技术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脑血流显像,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异常有利于癫痫病灶定位。我们在1990年10月~1993年12月对30例患儿进行了SPECT显像,并与脑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33例复杂部分发作癫痫患者进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磁共振(MRI)和脑电频谱分析(PSA)检查。其中有30例在发作间期进行SPECT检查,均显示颞叶局灶性脑血流减低,14例定位在左侧,10例在右侧,6例为双侧病灶。MRI结果显示26例存在颞叶异常改变(16例在左侧,7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病灶)。PSA发现30例有明确的病灶(11例在左侧,16例在右侧,3例为双侧)。SPECT和PSA结果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3.4%,MRI和SPECT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76.9%,MRI和PSA完全或部分一致的占55.1%,34.6%的病人3种检查定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张遵城  李小东 《天津医药》1998,26(9):522-525
对127例癫Jian儿童于癫Jian发作间歇期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并与脑电图(EEG)、脑CT和MR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血流显像阳性率高达82.7%,EEG、脑CT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50.4%,18.4%和32.1%。EEG出现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常亦有异常,二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8.1%(25/32)。脑CT出现局灶性异常时  相似文献   

9.
王永玲  张工化  王清理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19-2920,3026
目的探讨正电子药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脑显像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癫痫患者行18F-FDG脑三维PET/CT显像,将其定位结果与头皮脑电图(EEG)、颅脑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阳性检出率为90.6%(29/32),其中低代谢灶27例,高代谢灶2例,正常3例;EEG阳性检出率为65.6%(21/32),常规脑部CT或MRI阳性检出率为31.0%(10/32)。结论18F-FDG在PETJCT脑显像中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神经显微外科学和立体定向放疗外科技术的发展,癫痫病人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但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了25例手术确诊并定位的癫痫患者的SPECT显像资料,与同期MRI、CT及EEG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癫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91~1996年我院住院的老年癫癎患者126例,占我科同期老年人住院2520例的5%。男90例,女36例,年龄60~78岁,平均(69.34±3.28)岁。类型:强直-阵挛发作75例(59.5%),部分性发作30例(23.8%),其中21例由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3例(2.4%);癫癎持续状态18例(14.3%),其中死亡8例(44.4%)。CT异常率88.1%,脑电图异常率92.9%,其中以各导联持续性慢波伴散在尖波或尖慢综合波为多。癫癎病因以脑血管病占多数(78例,61.9%)。病灶部位与癫癎有明显关系,脑血管病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病灶位于额顶区或累及额顶区者易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更易出现癫癎。其余依次为脑肿瘤(转移瘤多于原发瘤)、颅内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另有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癫癎,表明糖尿病出现癫癎应重视血糖的控制。2例风湿性心脏病也出现癫癎发作,推测与心脏射血指数下降而致大脑缺血有关。鉴于老年患者机体应激能力差、脑细胞活性低、细胞膜稳定性差、兴奋性高、癎阈低,所以对老年人癫癎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229例,根据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分为癫痫发作组85例和无癫痫发作组144例。分析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对比观察癫痫发作患者与无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磁共振成像(MRI)及预后情况。结果229例患者在起病0—14d共有85例(37.1%)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组与无癫痫发作组EEG及VEEG异常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Hc=22.789,P=0.000和χ^2=5.847,P〈0.05);2组头颅MRI异常率分别为70.4%和39.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8,P〈0.005);2组皮层病灶发生率分别为53.5%和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P〈0.05);2组病死率分别为24.7%(21/85)和8.3%(12/144),自动出院及院内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结论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以强直阵挛性发作最常见,EEG及VEEG改变明显,MRI早期病灶及皮层病灶易于继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关系。方法 4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行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EG异常38例,异常率95%,TCD异常35例,异常率为87.5%。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至中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38例异常脑电图中9例出现痫样放电;TCD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减慢或不对称,频谱形态改变呈高阻型,TCD以血流速度增快具多。结论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EEG阳性率较高,但癫痫放电检出率较低;癫痫病灶一侧的脑血流速度多数增快,血流速度增快一侧对癫痫判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CT异常率63.5%,EEG异常率8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84.4%);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EEG、BEAM检查急性脑梗死优于CT,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病人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2例脑囊虫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该组病人中,癫痫发作占75.46%,颅内压增高占36.81%;异体感染占79.39%,农村高于城镇;脑电图异常率为73.84%;CT阳性率为84.72%;血和脑脊液间接血凝(IHA)阳性率分别为78.66%、75.5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率分别为85.82%和83.39%;循环抗原(CAg)阳性率为90.34%。结论 脑囊虫病病人以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异体感染为主要途径;在辅助检查中,CT和脑电图检查对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夏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55-1956
目的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对急性脑梗死早期(≤72h)实施检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20例首次发病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在72h内作脑电图(EEG)检查,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CT异常率73.3%,EEG异常率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BEAM的理和8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作为脑功能检查的EEG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有着较高敏感性,可以较好地提供临床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和CT在癫癎诊断、分型、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VEEG监测和CT对8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脑电图(EEG)出现瘸样放电33例(41.2%),监测到临床发作2例;VEEG癎样放电62例(77.5%),监测到临床发作15例,VEEG瘸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CT异常24例(30.0%).VEEG与CT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瘸EEG的瘸样放电率,特别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瘸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应用,成为癫瘸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VEEG与CT二者相互结合,对癫癎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