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霉素类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书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2):750-751
目的:介绍红霉素(EM)类近年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患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情况。方法:以国外文献报告为基础,对EM及其衍生物克拉霉素(CTM)、罗红霉素(RTM)、阿奇霉素(AZM)等在Hp相关性疾患,如维生素B12缺乏、妊娠剧吐、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喂养困难、降低孕妇异常围产结局、肺纤维化、儿童慢性腹痛、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运动性哮喘、蛋白丢失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非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EM类对上述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Hp相关疾病以EM类单用或联合其他抗感染药物,用于根治Hp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的关系。方法检测内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前病变439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情况。结果439例病人中胃癌前病变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CAG、IM、DYS病变显著增加,Hp感染率随病变类型的加重而明显上升,而且感染的部位逐步上移(P<0.05)。结论Hp感染在胃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能起持续促进作用。常规Hp检测应包括胃窦部及胃体高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在疟疾、弓形虫脑炎、放红菌病、小螺菌鼠咬热、卡他莫拉菌感染、庞克提亚热、人埃立克体病、分枝杆菌、Q热肝炎、散在复发性斑疹伤寒、品他病、Whipple病、弯曲菌病、汉赛巴尔通体病、沙眼、社区获得性肺炎、卡氏肺囊虫病、霍乱O139感染、TSS、细菌生物膜病等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书权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23(1):27-30
以红霉素及其新衍生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等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小而被临床推广为应用,尤其新衍生物具有酸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半衰期长,细胞渗透性好,组织中药物浓度高等特点,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某些较为难治的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尤其对幽门螺杆菌胃外致病作用的进一步显示,本类药物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亦不断被拓宽,近年在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荨麻诊,某些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肝脏纤维化,马红球菌感染,肝脏疾病,外科术后粘连,功能性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索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关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的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发展了多种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将1998年8月至1999年间在我院作胃镜检查的200例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6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共98例,获取患者的原发性胃癌标本,随机选取40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所有切片均作常规HE染色,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革兰染色法挑选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切片,对胃癌组切片其进行MMP-2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 98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68例,占69.4%.4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7例,占17.5%.胃癌组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MMP-2和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者.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密切相关,并在胃癌的转移和浸润中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HP相关性疾病及某些非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代表性药物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近年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原发性雷诺现象、红斑性痤疮、缺铁性贫血、餐后低血糖反应、胃癌、冠心病、淋巴瘤、原发性头痛、生长迟缓、肝脏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高血脂、癌性疼痛、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肺间质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扼要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进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9):53-5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临床合理选择抗Hp感染药物,对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重要作用.
1 用药原则
1.1 联合用药 Hp可分泌一种碱性物质,对细菌起保护作用,使细菌在胃酸中得以存活.故应用单一药物很难杀灭Hp,通常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在其产生耐药性之前杀灭,即质子泵抑制药(PPI)或铋制剂+2种抗菌药(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间,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胃镜活组织标本进行了Wathin-Starry法银染色镜检,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田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6):118-118
阿斯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之一,具有解热、止痛和抗炎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它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胃病发生率显增加,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为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作为疾病的两大致病因素,两合并存在是否加剧疾病的发生尚不清楚。本旨在探讨阿斯匹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任运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86-8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到本院作健康体检的4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阳性率77.1%,阴性率22.9%;对照组阳性率25%,阴性率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备浸润关系密切,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值得关注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发展中国家的感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H.pylori感染者的第一次感染在10岁以内。流学病学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H.pylori流行率在西北部为52.3%,西南部为40.7%,东部为40.93%[1-3]。H.pylori感染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血HP抗原检测是否能成为替代并弥补目前诊断HP感染的检测方法,从而用于评估根治疗效及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14C尿素酶呼气试验、血HP抗原检测均(+)患者120例给予同样的三联疗法治疗1周,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血HP抗原、14C尿素酶呼气试验。上述结果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P=0.219,Kappa检验,Kappa值为0.820,表明血清HP抗原检测不仅对诊断HP感染阳性率与14C尿素酶呼气试验类似,并且在HP根除率的检验中具有与14C尿素酶呼气试验相同的结果。结论 HP抗原检测方法对诊断HP现症感染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一种简便、易行、省时、便宜且适于多次重复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尤其适合于幼儿及孕妇,同时也可用于评估根治疗效及指导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田立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8):125-125
目的综述罗红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工作实际,介绍该抗生素的发展及其应用实例并进行评述。结果该抗生素提高了耐酸性、生物利用度和抗菌活性,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结论实践证明,罗红霉素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与胃溃疡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胃癌的患者4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及疗效以及两次诊断的胃镜图片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41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治疗疗效均不佳,胃癌发生部位与此前溃疡发病部位基本一致。结论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不佳可能导致进一步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主要与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约10%左右的肝癌患者发病原因不明。近年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在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或协同作用。本研究主要对Hp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Hp感染导致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Hp感染肝组织的病因学意义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胆囊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良性胆囊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良性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7929例被检人群中良性胆囊疾病发生率37%;HP感染率为56.6%.与对照组的HP感染情况对比发现胆囊内胆同醇结晶及胆囊切除者HP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不增加胆囊良性疾病的发病率.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及月日囊切除者HP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