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大彤  杨际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40-164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188例孕妇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结果:此期间剖宫产率33.45%,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8.2%)、社会因素(27.1%)、相对头盆不称(10.1%)、胎位异常(9.0%)、脐带绕颈(8.0%)等;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1/2左右为“过度诊断”;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均无绝对手术指征。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产科诊断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宣传、建立合理、公正医疗行为保险制度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的指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为因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施行剖宫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128例剖宫产病例中206例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施行剖宫产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项胎儿窘迫诊断指标比单项胎儿窘迫诊断指标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高。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等。结论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诊断;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本院10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评价指征的合理性。结果表明,2004年剖宫产869例,占全年分娩40.9%,前四位的指征排列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再次剖宫产。1995年时此四项指征排列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位居第六,认为:随着医疗险指数的增高,剖宫率上升是必然的结局。控制剖宫产率必须要先控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第二产程剖宫产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20-302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相关因素。方法:以进入第二产程后施行剖宫产253例为观察组,从同期头位急症剖宫产中随机选择2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对母婴的危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头盆不称为主,并发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腔感染、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和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因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和加强分娩期监测,及早发现和诊断异常分娩征象,正确适时地施行阴道助产,可明显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5.
482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民园 《现代医院》2008,8(6):54-5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间剖宫产病例482例,分析其主要手术指征。结果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结论诊断明确,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保健,进行心理调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其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非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4126例中新生几窒息182例,比较产科病理因素及与+术各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脐带、胎盘因素、羊水过少、妊娠并发症为主要原因;麻醉及手术因素为次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术中防止低血压、掌握取头技巧以及新法复苏技术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214例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施行剖宫产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项胎儿窘迫诊断指标比单项胎儿窘迫诊断指标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高;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等.结论 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诊断;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3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结果:社会因素明显影响剖宫产率;胎儿因素剖宫产中,对胎儿宫内窘迫存在过度诊断;母儿因素中的相对头盘不称行剖宫产的指征不足。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慈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02-260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原因。方法:对宗汉医院2005~2009年1 75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6.10%,主要指征前五位依次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横位、羊水过少,其中社会因素本地孕妇剖宫产率达89.61%,臀横位外地流动人口剖宫产率87.20%。社会因素的孕妇中,以害怕疼痛、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时纠正臀横位,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秦美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97-2597
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处于危急状态的一种临床现象。围生儿死亡中有30%~50%与胎儿宫内窘迫或胎儿宫内窘迫合并其他因素有关,及时施行剖宫产,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由于目前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胎儿宫内窘迫与临床出现新生儿窒息有时并不一致,即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但有时可能无新生儿窒息现象;相反,发生新生儿窒息者,有时并无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症状。本文对我院以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的184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第二产程剖宫产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39-324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110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与同期对照组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指征前2位均为头盆不称和胎儿宫内窘迫,但是第二产程组中头盆不称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娩出胎头困难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高于其他时期剖宫产术,应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近5年来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求依据.方法 对6 465例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的构成及主要顺位变化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7.36%,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和胎位异常等.结论 如今,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随时代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胎儿宫内窘迫是剖宫产指征中的第一大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指征行剖宫产的228例产妇进行分析,来了解此指征掌握是否恰当,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8年3月~1998年11月间,我院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的剖宫产术共228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1124例的20.28%。其中术后证实出现新生儿窒息20例,占胎儿宫内窘迫的8.77%,占同期剖宫产的1.78%。发生胎儿窘迫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指标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行剖宫产的孕妇179例,按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结果: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多,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也相应升高.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应采取多指标来诊断.对有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原因及变化。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剖宫产共1306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臀位、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加强孕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适当限制剖宫产率,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辖区内孕妇剖宫产指征,为降低本辖区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2005年辖区产后访视的2047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2.05%。主要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18.14%)、社会因素(15.15%)、胎儿宫内窘迫(12.35%)、巨大儿(7.77%)等。结论:对产前监护的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孕产期保健教育,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较多;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创建孕妇学校,加强产前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镇痛阴道分娩法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在哪些情况下可放宽手术指征,并判定其合理性。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7年间841例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尤以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脐带绕颈、臀位、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相对头盆不称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阐明剖宫产的优、缺点,在医患沟通配合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的变迁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发生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82~2002年共9163例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臀位、胎儿窘迫、前次剖宫产、产科并发症、头盆不称、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张金芝  李淑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00-3801
目的:分析天津市宁河县医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521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的首位因素2003~2005年为胎儿宫内窘迫及头盆不称,2006~2007年为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因素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