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起源于胃的间叶组织(平滑肌的Cajal起搏细胞[1]),是一种独立的肿瘤,临床上并不十分罕见,胃是GIST的好发部位(占60%~70%[2]),肿瘤组织对CD34和CD117(c-kit蛋白)呈阳性反应[3](CD117在胃间质瘤的阳性表达率高达9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5%。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胃间质瘤的CD117和CD34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提高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检测GIST中P-PDGFR—α的表达。结果P—PDGFR—α在CD117阴性的GIST表达显著高于在CD117阳性的GIST表达(P〈0.05);P—PDGFR—α在上皮型和混合型的GIST表达均显著高于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P〈0.05);CD117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上皮型和混合型GIST的表达(P〈0.05)。结论P—PDGFR—α对CD117阴性的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PDGFR—α基因突变后引起产物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CD117阴性的GIST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充质肿瘤,在胃肠道的每个层面都可能发生,而第二常见原发部位就是小肠,无症状的小肠间质瘤临床上不易被发现,因其活动空间大,下移至盆腔,容易被误诊为盆腔肿瘤。本文通过一例小肠间质瘤下移至盆腔误诊为卵巢肿瘤,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小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及误诊因素,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不常见,年发病率为1/10万。GISTs一般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是引起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主诉:黑便10d,晕厥3d。患者面色苍白,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腹痛及其他症状、体征。全血细胞计数显示,红细胞比容31%,平均血细胞体积75fl(正常范围80—98n),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4.6pg(正常范围26~34pg)。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由Mazur于1983年提出的,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是原发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免疫组化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或)CD34。恶性间质瘤发病多见于35岁以上成年人,但低龄者亦可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几乎均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肠、直肠、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LST)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3月到2011年3月间接收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重新复核、分析,根据患者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属于单发肿瘤,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2例,完全切除术34例,不完全切除术4例,愈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4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完全切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手术效果,前者愈后情况较为稳定。结论完全切除胃肠间质瘤可获得较好效果,手术后需服用预后药物,并进行常规检查,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锻炼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张晓琰 《药物与人》2014,(7):135-13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观察30例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并用S-P法观察了胃肠道间质瘤的CD117,CD34及DOG-1的情况。结果30例间质瘤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1例(70%),上皮型6例(20%),合型3例(10%)免疫组化显示CD117与CD34,DOG-1的阳性表达率为90.2%,83.6%,92.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核分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3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进行病理实验诊断,诊断内容为多层螺旋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根据治疗效结果对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本实验所选取的31例研究样本经过MR诊断后,共发现32处胃肠道外间质瘤,取得了93.75%的检出率;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得出病灶部位29处,取得了90.63%的检出率,相比于CT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下的检出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技术的优质在于肿瘤定位,而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的优质在于对能够对胃肠道外间质瘤进行准确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孙满红 《现代保健》2010,(26):196-19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2岁,上腹部不适半月余来院检查.患者上腹部可触及12 cm×10 cm包块,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上腹部可探及一包块,声像图表现为内部不均匀低回声,大小约12.8 cm×9.3 cm,有不规则液性暗区,可见小点状钙化,边界欠清晰,呈分叶状,活动度差,随体位改变移动不明显(图1),腹腔另可探及低回声,大小约3.2 cm×2.3 cm,境界清(图2).  相似文献   

11.
何艳梅 《现代医院》2012,(Z1):37-37
1病例资料患者曾XX,男,53岁,2005年6月7日因"间断性左鼻衄3年、左鼻塞4个月"到医院查鼻咽MRI示:左鼻腔、左侧前组筛窦肿物。活检病理:低分化鳞癌,给予原发灶放疗68 Gy/30次,区域淋巴结50 Gy/25次、区域淋巴结50 Gy/25次,并同期化疗后复查MRI示:鼻腔、鼻窦病灶明显缩小,后复查2次均正常。2007年12月发现左面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罕见原发性肾类癌1例,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原发性肾类癌患者1例,男,54岁。因"肾囊肿术后发现左肾占位病变2年"入院,无腰腹疼痛、血尿等症状。术前肾脏超声造影示左肾实质占位病变,大小48 mm×35 mm,不排除肾癌可能。术前CT考虑肾癌可能,其他部位未见转移瘤。行后腹腔镜下左肾癌根治术及切除侵犯的胰尾。结果肿瘤位于左肾内上方,部分突出肾表面并与胰尾粘连。术后病理示左肾原发性类癌,免疫组化示:Syn(+++),Chro-A(+),EMA(散在+),CK(+),S100(散在+)。胰尾未见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肾类癌十分罕见,文献报道多伴发于马蹄肾、畸胎瘤、多囊肾等,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其恶性程度较低,但也可转移肝、肺、骨骼等部位,因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卵巢肿瘤的B超与CT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慧华 《现代医院》2007,7(7):65-66
目的比较B超及CT检查卵巢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卵巢恶性肿瘤的盆腔内转移明显优于B超,但B超检查经济、方便,在健康普查中有明显优势,在B超不能定性时,则需要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究在卵巢肿瘤中细胞角蛋白7(CK7)及水通道蛋白1(AQP1)两者的表达状况,分析AQP1和CK7的相对应的关系以及探究两种相应的蛋白对发生与发展在卵巢肿瘤中的一系列作用。对在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以及防治后的评价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依据。方法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卵巢癌57例作为研究组;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转移性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分别选取12、8、15、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检查以上这些患者的肿瘤组织(如:卵巢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中的AQP1、CK7的表达状况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AQP1、CK7的表达状况。结果在不同种类卵巢肿瘤组织中AQP1及CK7在表达上呈阳性机率之间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APQ1与CK7的表达成正比例关系。结论 CK7和AQP1都共同配合与参与了卵巢肿瘤的引发和发展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小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489-2491
[目的]鉴于对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处理上的不确定性及疑问,通过对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收集和分析,以期获得为寻找妊娠期恶性肿瘤的最佳处理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199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在妊娠期被诊断为合并了恶性肿瘤的病例9例。同时随机抽出100例同期在院分娩没有妊娠合并症的正常产妇做为对照组。[结果]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院内检出率为0.318‰。[结论]妊娠合并恶性肿瘤发病率、生存率低,对母儿影响大,终止妊娠并不能延长生存时间。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孕期处理应在遵循肿瘤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妊娠孕周、患者意愿等制定出一个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病死率近年则居于各类疾病的首位。分析其疾病的类型及死亡原因,很有必要。本组资料对我院4835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选择1996年~2000年在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共4835例。肿瘤按ICD-9分类,统计分析。2 结果2.1 1996年~2000年总住院病人51,082人,恶性肿瘤患者4835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0.67%。男性2629例(54.4%),女性2206例(45.9%)。年龄分布在3~78岁之间。肝癌、支气管肺部以及消化道的各类恶性肿瘤较集中在45~65岁之间。淋巴和造血组织恶性肿瘤的患者中10岁以下儿童占有较大的比例(95/393占24.17%)。恶性肿瘤病人前十位的主要疾病类型及构成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恶性肿瘤化疗后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0年7月~2014年11月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26例,分为研究组(常规化疗+戈舍瑞林)和对照组(常规化疗),观察其月经情况及化疗期间与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化疗期间均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研究组月经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研究组在戈舍瑞林联合化疗期间,雌二醇(E2)水平减低到绝经后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也明显降低;对照组在化疗期间E2水平逐渐降低,FSH和LH则明显增加。结论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戈舍瑞林,能有效地防止化疗引起的卵巢功能损伤,使大多数中青年患者维持正常月经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利红  何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65-2366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97株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我院真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49.2,其次依次为泌尿道,占14.5,皮肤黏膜,占12.8,消化道,占10.4,血液,占7.7。真菌以白色假酵母菌为主,占64.0,其次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6.5;克柔假丝酵母菌,占10.8,烟曲霉菌,占4.0,黑曲霉菌,占3.0。真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达54.5,对氟康唑和酮康唑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均达40以上,对氟胞嘧啶最为敏感,敏感率达96.0。[结论]我院真菌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酵母菌为主要菌株类型,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企业群体中各类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以便进一步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预防。方法对企业1990~2000年患恶性肿瘤的人群作统计分析 ,并对常见的六类恶性肿瘤死亡率与一般城市居民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本企业职工中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的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 ;男性中肺癌占首位 ,女性中乳腺癌占首位。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道癌、乳腺癌相对危险度(RR)均高。结论化工企业特别要重视恶性肿瘤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