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病的死亡位于脑血管病的首位,而脑卒中先兆是脑卒中病的前驱期,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先兆的发生,进一步阻止其发展为脑卒中病,让更多人免受此病带来的痛苦。因此,有必要了解脑卒中发病的先兆,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1临床表现脑卒中先兆是以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失语、一过性偏身瘫痪、一过性晕厥发作、瞬时性视物模糊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在脑卒中前发生的一组综合征,或伴有头痛、头晕、手指麻木、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睡等,具有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常反复发作的特点。2对先兆症状的观察2.1眩晕类似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情况,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对3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脑卒中健康知识总标准分为66.67(44.44,77.78),卒中先兆和卒中处理得分较低,分别为50.00(33.33,66.67)及50.00(0,100)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卒中病程短、无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脑卒中健康知识得分较低(P<0.05)。生活起居维度、卒中先兆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最低。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先兆和卒中处理部分的健康知识不容乐观,预防复发知识掌握度有待提高;卒中病程短、文化程度低、无脑卒中家族史的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尤应引起关注;建议对脑梗死识别、处理、控制危险因素、坚持服药等方面上加强延续护理、争取患者亲属的支持、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古代文献整理和现代研究进展两方面,对中风先兆证的病名、症状、病机、治疗及与中风病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中风先兆证的初步探讨,提示其对中风预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8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HFMD患儿除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8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口足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重度妊娠高血压分为先兆子病和子病。先兆子瘸多数由中度妊高症发展而来,是病情发展的严重阶段。除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种征象加重外,并伴有头痛、眩晕、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烦燥等症状。此期历时短暂,如不及时积极治疗,可很快发展为子瘸。无论先兆子瘸还是子病的发生,关键取决于护理质量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编制脑卒中先兆症状警觉测评问卷,对该问卷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90例脑卒中高危者及其照顾者,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表面效度、内容效度以及区分效度检验,选取96例脑卒中高危者及其照顾者,对问卷进行重测信度的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9个项目的终版问卷。问卷的整体内容效度系数为0.84,KR-20系数为0.798,重测信度系数为0.729,问卷中项目的难度(P值)均在0.63~0.86范围内,区分度(D值)在0.24~0.75范围内。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脑卒中先兆症状警觉测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反映了初步设计的编制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当于中医学的"中风先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主症为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晕厥发作;瞬时性视物昏瞀。随着近年来TIA进展为脑卒中(中风)概率的升高,及早发现及干预治疗TIA也越发受到重视。医学界已将TIA认为是脑卒中(中风),尤其是缺  相似文献   

8.
病耻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医护人员的关注,然而有关脑卒中病耻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病耻感的概念、来源、测量工具及脑卒中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对国内外脑卒中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旨在为今后脑卒中病人病耻感的护理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1974,(4)
本文分析了71例心肌梗死的一般情况。发现有发病诱因者占83.8%,发病时有心绞痛者占88.7%,病前一月有先兆症状者占76.8%。提出了五点先兆症状,并加以讨论。最后指出,抓主要矛盾,按病情轻重处理,重视先兆治疗是防治心肌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病残率也高,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三种主要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一。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又是脑卒中的先兆,因此加强TIA的防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知信行的影响。方法对7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stroke-preven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PKQ)、健康信念量表(Champion′s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CHBMS)、预防脑卒中健康行为问卷(stroke-prevention behavior questionnaire,SPBQ)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卒中先兆知识、患者的部分健康行为(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压力管理)优于干预前(均P0.05);预防脑卒中相关的其他知识、行为及健康信念,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卒中先兆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和压力管理行为,但未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预防脑卒中健康信念。建议运用生态学理论及健康信念模式,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干预方案,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知识、行为和信念。  相似文献   

12.
对病耻感的概念、测评工具以及脑卒中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及病耻感对脑卒中病人的不良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病耻感的认识,为脑卒中病人病耻感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血压脑卒中先兆症采用中西药两法治疗,达到减少、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高脑卒中的防止效果。方法:采用西医测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分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火瘀阻型,通过中药治疗以达到梳理气机、活血化瘀,降火去痰通络,西药扩血管降压的目的;静脉输液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与静脉输注丹参粉针400mg做对照,每日一次,14天为1疗程,本组无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周后复查血液流变学,血液的浓、黏、凝、聚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先兆症的出现常预示脑卒中发生的高度危险性,而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更是脑卒中的易发疾病,采用中西结合手段治疗。静脉输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中医辨证治疗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病人造成生命威胁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然而居民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先兆症状的认识却有限,尤其是脑卒中高危人群拥有更少的疾病相关知识。如果公众能够警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突发症状,并在溶栓治疗窗实施正确的抢救,将对病人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提高社会急救医疗的应用率,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减少卒中后延迟就医给病人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CADASIL病     
CADASIL(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的研究是近年来证实遗传因素参与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进展之一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家族遗传方式起病、中年发病、逐渐进展的缺血性脑卒中样病程、假性球麻痹、进行性血管性痴呆、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发作和精神症状。脑内广泛多发的白质灶、明确的MRI白质异常信号以及病理学明确的小动脉病变是本病的基本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突变与本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对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者对脑卒中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项预防知识中血压监测、食盐摄入和卒中先兆等方面调查者的知晓情况均较差。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脑卒中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展开有针对性的宣教工作,以提高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知晓程度,实现自我防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中风先兆的防治研究进展 中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先兆(前驱症状)、基础病、诱因三者相互作用下,导致了中风病的发生,如果三者缺少一者,就不能发生中风,首先要谈先兆,根据清代王清任着《医林改错》曰:有34种先兆,再据《中国斛铨》曰:“其人中虚已久,则必有见机,为在睽兆”。笔者统计有18种以上,故重视中风先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自我概念与病耻感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概念量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对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52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其自我概念与病耻感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自我概念总分为(124.08±15.78)分,病耻感总分为(32.98±10.29)分,本组脑卒中患者自我概念与病耻感水平呈负相关(r=-0.770,P<0.01)。结论 本组脑卒中患者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病耻感处于较低水平,自我概念与病耻感呈负相关,即自我概念越消极,其病耻感水平越高,建议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降低其病耻感。  相似文献   

19.
沈盼  陈芳 《全科护理》2023,(7):928-931
病耻感的测评是评估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水平、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及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干预、预后结局预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国内外脑卒中病耻感测评工具的编制时间、信效度、翻译及修订情况、应用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比较,并对脑卒中病耻感评估工具研究现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脑卒中病耻感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病耻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脑卒中病人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自尊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379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进行病耻感水平调查。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病耻感得分为(66.85±11.2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社会角色、家庭人均月收入、偏瘫侧、是否首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瘫病人生活质量、自尊水平、改良mRS量表得分最终进入方程,是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的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急性期内对病耻感影响因素进行干扰,减少负面心理的产生,降低病耻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