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胃癌合并胃溃疡者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二例报告于后。例1.男,57岁,心窝部不适5年,半年来食欲减退、消瘦。体检:上腹部有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大便潜血(+);钡餐检查提示胃窦癌行胃根治性切除。术后化疗,1年半后死亡。病理检查:胃根治术标本,窦部小弯侧离下切端3cm有一3×2.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另在胃小弯前壁有一1×0.8cm小溃疡,边缘光滑,与大溃疡相距5cm,其间粘膜正常。镜下:胃小弯前壁呈典型的慢性溃疡改变,溃疡四周粘膜未见恶性病变:窦部大溃疡为分化型管状腺癌,大小溃疡之间粘膜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病理诊断:1.胃窦部溃疡浸润型分化性管状腺癌;2.胃小弯前壁慢性溃疡。例2.男,65岁,上腹部饱胀伴不规则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9岁.因"腹胀,反酸伴恶心3个月"于2019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行胃镜活检示:胃腺癌.入本院后行全腹部增强CT(图1)示:胃窦部胃壁不均匀增厚,黏膜欠规整,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浆膜层略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浑浊,胃小弯近贲门可见淋巴结影,短径约为1.0 cm(cT4aN1Mx);胰腺...  相似文献   

3.
胃肌上皮错构瘤是消化道较为少见的疾病,同时合并胃癌则更少。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53岁。上腹部10余年来时有隐痛,伴嗳气并有闷胀感。近两个月来腹痛比前加重,时有呕吐,吐出内容物不多。近两周来,呕吐频繁,难以进食,并感乏力。体检:消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胃肠摄片诊断为不全性幽门梗阻,胃镜活检报告为胃小弯中分化腺癌。手术所见:胃小弯近幽门部扪及3×4×4cm大小肿块,质略硬,浆膜面光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胃小弯近幽门部见3×2.5cm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切面灰白色。幽门管狭窄,前壁可见1×1.5×1.5 cm隆起性病变,表面糜烂,切面呈灰黄色分叶状,部分区域有旋涡状纹理。镜下见溃疡处为中分化腺癌;幽门管前壁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5岁,农民。有胃病史10余年,经常上腹部隐痛,一直按胃炎治疗。近3个月来胃痛加重.无规律性,食欲下降、消瘦。患者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曾患过血吸虫病并接受过治疗。体检:发育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部未扪及肿块。胃镜检查报告:胃、贲门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小弯巨大溃疡,遂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见胃小弯侧巨大溃疡型肿块12×8cm,溃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1岁。因反复腹胀1个多月,于2 0 0 3年1月10日入院。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脐上2cm处可见一条长3cm的疤痕,腹部膨隆,移浊阳性。B超示腹部大量液性暗区,腹部疤痕下方可见约3cm×3cm的弱回声团,肝侧壁探及多个稍强实质回声团,最大1.2cm×0 .9cm。患者自幼于腹部脐上2cm处有一黑痣,逐渐长大至直径0 .5cm。半年前生长迅速,增大至1cm×1cm×0 .5cm ,并出现瘙痒、流液等症状,遂行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当时已妊娠6个月,未终止妊娠,也未进一步治疗。本次入院后多次抽出深黄色腹水,共10 0 0 0ml。腹水涂片镜检可见中…  相似文献   

6.
1资料患者男性,70岁,于2012年10月因"进食梗噎"在慈溪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见"食管距门齿30cm处隆起病灶约5cm×5cm(进展期),胃窦黏膜改变",分别取活检病理示:胃窦腺癌(位于黏膜内),食管鳞癌。腹部CT示肝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最大截面2.6cm×2.3cm,增强后动脉期见明显强化呈高密影,边缘欠清,门脉及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6例胃平滑肌肿瘤。其中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30~67岁,主要临表现为上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或压迫症状、恶心呕吐及黑便等。X 线检查为胃体肿物或胃癌。6例全部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所见分别为:例1胃大弯向外生长肿块8×8×7 cm,例2胃小弯肿块5×4×4 cm,例3胃体肿块6×4×3 cm,例4胃体圆形肿块直径3 cm,例5胃小弯肿块直径11 cm,例6胃体向外突肿块直径4 cm,破裂出血.病理诊断:例1~4为胃平滑肌瘤;例5,6为胃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49岁。因黑便10余天,于2020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腹部增强CT示:贲门及胃小弯侧胃壁增厚伴黏膜强化,考虑胃癌;胃小弯侧软组织肿物,考虑肿大淋巴结(图1)。PET/CT示:胃小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可见团块状异常葡萄糖高代谢,考虑胃恶性病变,胃小弯侧可见团块状异常葡萄糖高代谢,考虑淋巴结转移。胃镜示:贲门恶性肿瘤侵及食管(图2)。病理示:恶性肿瘤,伴有黑色素沉积(图3)。免疫组织化学示:AE1/AE3(-),CEA(-),  相似文献   

9.
“一点癌”指粘膜钳取活检为癌,但于切除之标本上,经全部粘膜取材制片仔细观察,不见癌组织。很少见,本院发现贲门部1例。男,52岁。上腹部胀痛月余,钡餐造影贲门部粘膜异常,胃镜检查贲门齿缘小弯侧粘膜皱襞粗大水肿,糜烂出血、质脆,范围约0.8×O.5cm。疑为早期癌,咬检组织3块。病理检查3块组织中1块为粘液腺癌。行食管末段及近侧胃大部切除。巨检,食管长3cm,直径约1.5cm,胃小弯长3cm,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9岁.因吞咽哽噎感1个月,于2000年4月10日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距门齿25cm处右侧壁见一1.5cm×1.5cm之半圆形黏膜隆起,表面黏膜充血,活检3枚送检,质韧.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5年至1989年胃镜检查发现胃血吸虫病共5例,其中合并胃癌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4~65岁,平均58岁。均为农民。上腹部不规则隐痛、胀痛2个月至1年不等。一般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3例胃镜下见胃小弯巨大溃烂灶,向下延伸至幽前门。1例贲门下小弯39~43cm处巨大溃烂灶。表面均有污秽、组织脆、易出血。4例均作胃粘膜活检诊为胃癌.并发现已钙化的血吸虫卵。虫卵沉着部位,1例在癌灶中,1例在癌灶边缘部位,2例在癌组织外窦部组织内。虫卵在胃粘膜固有层或粘膜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9岁,汉族.主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半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10日入我院胃肠外科.患者半年来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间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返酸,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量中等,无黑便、血便.自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上诉症状加重1周,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角处可见一处不规则溃疡病变,大小约2.5 cm×2.0 cm质脆.  相似文献   

13.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3岁。2003年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示:胃小弯中-高分化腺癌。于2003年10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小弯侧,大小约3 cm×4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术后病理报告:胃小弯溃疡型中-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2003年10月行胃镜检杳,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示:胃窦癌.于2003年10月10日行胃窦癌根治术,术中见:近胃窦部约1.5cm×1.0 cm大小的溃疡性病灶,未侵及浆膜层,胃周淋巴结无肿大,盆腔、大肠、小肠、肝脏均未见转移灶.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细胞癌,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脂肪组织.胃大弯淋巴结0/3(+),胃小弯淋巴结1/10(+),上下切端未见癌组织残留.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7~1998年间收治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6岁,上腹部疼痛伴返酸6余月.腹部探查见胃窦部有6.0cm×4.0cm×4.0cm肿物,已浸出浆膜层,胃大小弯均见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诊断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鳞癌,侵及全层,胃小弯淋巴结1/4转移性鳞癌,大弯2/6转移性鳞癌.术后恢复良好,未化疗,随访2年健在.例2.患者女,49岁,上腹部不适,伴消瘦2个月.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胃鳞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10cm×8cm×4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浆膜受侵.胃小弯以及结肠中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粘连,胰腺质软.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鳞癌,侵及全层.术后恢复良好,因经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以"腹胀8 d"之主诉入院.8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上腹部为主,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偶感恶心,未呕吐,感口干、口苦、反酸,无嗳气、烧心,食欲、食纳欠佳,饭量较前减少约1/3,体重无明显变化.至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于胃角后角见一片状充血糜烂灶,约0.5 cm×0.4 cm,窄带成像内镜(NBI)+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无明显边界,局部腺管及血管结构略不规则,活检稍脆;胃窦(图1A)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欠光滑,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诊断:①胃角部糜烂性质待定;②慢性胃炎(胃窦萎缩性).病理诊断:(胃角部)黏膜慢性炎,局部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10余年.入院治疗半个月后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角粗糙、充血,蠕动尚可;超声下见黏膜层层次融合,黏膜下层清晰完整;胃窦(图1B)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菲薄欠光滑,呈颗粒样感,色泽灰暗,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下血管网透见,分泌物较少,大弯侧近后壁可见一1.5 cm × 1.8 cm扁平隆起,中央凹陷,黏膜充血水肿欠光滑,活检质韧;超声下(图1C)见隆起处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呈中低回声,欠均匀,边界不清,内似可见腺管样结构,最大切面9.3 cm×7.6 cm.诊断:胃窦部隆起考虑异位胰腺.病理诊断:胃窦部表浅幽门型黏膜慢性炎,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图2A).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3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约10 cm大小肿物,质中,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腹部彩色超声示:腹腔内胃后方、腹主动脉前方可探及一囊实性肿物,与肝、肾无明显关系,边界清,有包膜,大小约17.4 cm×11.1 cm,脾大.考虑肿物可能来源于胰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腹部CT示:胰腺前方可见一囊实性灶,边缘较清,大小10.77 cm×8.59 cm,病灶后方与胰腺不能分离,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胰腺体部受压移位.检查建议:上腹部囊实性肿物,考虑来源于胰腺;肝包膜下积液;胆结石.患者于2013年1 1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有渗出液,于左侧肝脏下缘可见约10 cm×8 cm×5 cm黑紫色肿物,打开网膜后可见8 cm×6 cm×5 cm黑紫色肿物位于胰头部,肿物呈多囊性,部分囊壁坏死,与胃小弯侧网膜粘连,与胃壁、肠壁无关.无法切除,取肿瘤囊壁组织送病检,行内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检查为灰白囊壁样组织两块,总体积3 cm×2 cm×1 cm,囊壁厚0.2~0.6 cm.显微镜下观察:瘤组织血管丰富,类圆形上皮样细胞弥漫成片,似有围绕血管增生,呈血管周细胞肿瘤样结构,细胞胞界不清,胞质丰富粉染及透亮,核染色质细,未见核分裂象(图1a、1b).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Vimentin+,CD117+,Dog-1+,CD34+,SMA+,Ki-67(个别+),S-100-,CK-,EMA-,Desmin-,actin-,CD31-,CgA-,Syn-,CD56-(图1c~1e).病理诊断:(胰腺)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因间断性上腹部胀痛不适5月,加重一月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肤肌软,上腹部偏左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未触及异常.X线:主动脉硬化,心、肺、膈未见异常.B超: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手术所见:胃窦部触及一5cm×4cm×4cm的质硬包块,行部分胃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手术标本为远端胃切除标本,大弯长16cm,小弯长12cm,距下切小弯侧1cm处,有一4.5cm×4cm×4cm的溃疡型病灶,边缘隆起0.8cm,深1.0cm,边缘不整,底部凹凸不平,表面污秽.溃疡与周围界限较清楚,近溃疡处胃粘膜皱襞局部消失,切面溃疡壁灰白、灰黄相间,质地细腻较硬,病变浸润胃壁全层.小弯侧触及2枚淋巴结.镜检:胃窦癌细胞椭圆形、梭形、核大、较空、核仁清楚,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核分裂像较多见,癌组织呈巢状,片状分布,并见角化珠形成.病理诊断:胃窦溃疡型鳞状细胞癌Ⅰ级,小弯侧淋巴结查见癌转移1/2.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4岁,轰六型机种飞行员,反复上腹隐痛10年,1990年4月29日入院.5月5日胃镜见胃底部后壁有约1.0cm×0.8cm隆起,表面光滑,触之包块可黏膜下移动.活检示:"胃底隆起黏膜低分化腺癌".5月9日再次隆起表面多处活检,提示"少许黏膜正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伴饭后腹胀1周入院.查体:双锁骨上及腋下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心电图及常规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中段可见长约5 cm的腔内充盈缺损,边缘不规整,钡剂通过受阻;胃排空延缓;十二指肠钡剂充盈延迟,内见一小龛影.2 d后行胃镜检查示3处病变:(1)距门齿28~32 cm处的食管前壁可见短蒂长圆形隆起,表面糜烂、质软;(2)距门齿28~31 cm处的食管右后壁黏膜粗糙、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3)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可见约2~3 cm分叶样隆起,顶端糜烂、质软,钳取出血.胃镜直视下高频电摘除食管内带蒂肿物,肿物大小5.4 cm×1.0 cm×1.5 cm,表面呈灰红色,有糜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