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C6胶质瘤干细胞建立ICR小鼠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提供理想的模型。方法采用悬浮生长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干细胞,用Nestin巢蛋白抗体进行鉴别;利用C6干细胞建立ICR小鼠脑胶质瘤模型,考察小鼠术后的生存状态和肿瘤体积变化;通过HE染色及CD133免疫组化考察小鼠术后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C6胶质瘤干细胞中Nestin表达量为96.01%,Nestin在所培养的C6胶质瘤干细胞球中高表达;小鼠接种肿瘤后食欲不振,体质量偏轻,且行为缓慢,反应呆滞;建模21 d时肿瘤体积为(9.77±6.58)mm3;模型经HE染色后可见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核皱缩,排列紊乱;免疫组化CD133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胞质显棕色,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结论利用胶质瘤干细胞建立的脑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成瘤周期短,可作为后期脑胶质瘤模型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9L/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9L/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24只近交系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尾状核接种1×106个9L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接种后8天行MRI检查,观测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大鼠死亡后,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果大鼠接种肿瘤细胞30天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3.38±1.60天。脑内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明显,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血坏死。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生物学特性。该模型是理想的脑胶质瘤实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观察成瘤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建立此模型的成功经验。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于纯种Wistar大鼠额叶接种C6胶质瘤细胞,观察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取脑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和GFAP阳性情况。结果:大鼠脑内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成功率为100%,成瘤大鼠的平均生存期为4周,肿瘤内部出现大片的坏死灶,坏死灶与肿瘤灶相间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坏死灶不显影,而肿瘤灶呈条索状的免疫荧光条带。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可有效地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其病理学特征符合胶质瘤的形态学特性,该模型在研究胶质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明确分级意义重大,而传统的影像学在脑胶质瘤诊疗中提供的价值往往有限.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的出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脑胶质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应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肿瘤的生长规律和时间窗 ,为肿瘤的疗效检测提供可行的方法。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8只 ,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在大鼠的右侧尾状核 ,接种细胞量分别为 1 0× 10 6 个 (第 1组 )和 1 5× 10 6 个 (第 2组 )。观察大鼠生存期 ,测量肿瘤的最大径 ,计算肿瘤体积 ,计算观察时间窗。结果 两组大鼠皆成功接种肿瘤 ,成功率为10 0 %。第 1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 ( 2 3 5 0± 3 93 )d ,明显大于第 2组 ( 17 75± 2 3 8)d(P <0 0 1)。肿瘤最大直径与瘤龄呈直线关系 ,体积与瘤龄呈指数关系。观察时间窗第 1组为 ( 12 0 0± 3 5 1)d ,大于第 2组 ( 8 88± 1 73 )d(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定量注射C6细胞制作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成功率高 ,肿瘤最大径和体积增长有规律性。观察时间窗能够满足一般的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广秀  浦佩玉 《天津医药》1999,27(7):417-418
脑胶质瘤约占脑肿瘤总数的 40%~50%[1]。恶性脑胶质瘤疗效不甚理想,平均生存期仅为51周[1]。为了开拓新治疗方法,必须研究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目前国外普遍采用C6鼠胶质瘤模型进行体内试验[2],但国内开展尚少,我们采用立体定向术建立了C6鼠胶质瘤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生存期,并采用高分辨率MRI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为对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1)细胞培养:C6鼠脑胶质瘤细胞(美国NIH馈赠)于 10%胎牛血清 DMEM(Dulbecco modifed eagle medi-um)培养液中传代生长。(2)实…  相似文献   

7.
8.
大鼠胶质瘤模型的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建立C6 Wistar胶质瘤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研究大鼠胶质瘤模型的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核仁组织区银染三种方法 ,研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指标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肿瘤细胞接种 2周后 ,肿瘤模型建立 ,HE染色见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各项增殖指标显示该肿瘤增殖活性较强。 2、AgNor面积、AgNOR计数与S期百分比和PCNA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AgNOR面积 (P <0 0 1)比AgNOR计数 (P <0 0 5 )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为胶质瘤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浓缩悬液,5×106/10μL接种于Wistar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于7d行MRI扫描,将未成瘤的大鼠去除,分别于7d、14d、21d、自然死亡几个区间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21d处死和自然死亡的大鼠,取脑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周内均较活泼,全部正常,术后1~2周表现为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体重下降,步态不稳,2周后上述症状加重,逐渐有死亡的大鼠。HE染色可明显观察到大鼠脑胶质瘤的形成。结论:建立的Wistar大鼠SHG-44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可靠稳定,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运动区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组)术前行常规MRI和fMRI检查,根据术前肿瘤影像学评估,分别设计手术方案切除肿瘤,并行术后随访.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fMRI检查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fMRI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被挤压、移位;对照组fMRI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显示良好.术后两周随访,治疗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恢复至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手术前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指导外科治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张家明  邵君飞  张恒  毛伯镛  丁忠阳 《江苏医药》2012,38(10):1133-1136
目的建立9L/F344大鼠颅内脑胶质瘤模型,用增强MRI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方法应用大鼠立体定向仪,在F344大鼠右侧尾状核区接种9L胶质瘤细胞1×105个;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活动等情况;分别于大鼠接种后第8、12、17、20、23天在小动物线圈下行大鼠头部强化MRI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第20天,取肿瘤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大鼠平均生存期25d。大鼠成瘤率100%。增强MRI动态观察显示同一时期内大鼠的肿瘤体积均一,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符合胶质瘤生长特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恶性脑胶质瘤的病理特点。结论该方法建立的9L/F344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性好,移植瘤生长均一,适合用于胶质瘤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敬  张云亭 《天津医药》1999,27(11):668-670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自然生长过程及反义IGF-1mRNA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机制。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1)对照组(C组)于右尾状核接种C6鼠胶质瘤细胞。(2)治疗组(T组):于右尾状核接种C6细胞后的第7、10天在接种点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P-anti-IGF-1,对胶质瘤进行治疗于右尾状核接种经反义IGF-1mRNA转染的C6胶质瘤细胞。(4)K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槲皮素大鼠血浆中的代谢物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将槲皮素血浆代谢产物槲皮素、槲皮苷和异鼠李素分别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24 h后,LDH活性法检测代谢产物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6胶质瘤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均能显著诱导C6胶质瘤凋亡(P<0.05),槲皮素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结论:槲皮素血浆中的槲皮素甲基化代谢产物是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而槲皮素苷类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较弱,为槲皮素及其靶向制剂进一步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脑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细胞肿瘤中最常见并且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尽管对其研究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胶质瘤依然是现今最难治疗的肿瘤。许多候选药物在临床前试验有较好效果的药物在临床试验后期失败,提示动物模型的改进的必要性。随着药理学,药剂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建立科学的、可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胶质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药物疗效与给药方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目前对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影像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胶质瘤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MRI符合胶质瘤患者配合1H-MRS检查[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肌醇(mI)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H-MRS显示病变区与正常脑实质比较NAA下降、Cho升高、Cr总量变化不大且无规律性和部分出现异常Lac和(或)Lip峰,mI含量表现为轻度下降,同时可显示肿瘤周边区域的Cho升高等异常。结论 MRI影像结合1H-MRS分析对颅脑胶质瘤分级、诊断、范围确定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探讨SD大鼠肝移植W256肿瘤模型的磁共振影像、血管造影征象及相关病理学表现,探索影像学手段在肿瘤研究上的价值。实验采用移植W256瘤块的方法制作20只SD大鼠肝肿瘤模型,移植术后14 d磁共振(MRI)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质子加权像(DWI)、增强T1加权像(CE-T1WI)、磁共振灌注成像(T2*PWI)肿瘤形态及功能特征,处死后并做微血管造影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MRI检查显示大鼠肝内均可见孤立性结节状肿瘤,肿瘤平均体积为(3 288±516)mm3。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CE-T1WI病灶信号不均匀增强,中心有无强化区域,T2*PWI显示瘤内血供不及肝脏丰富,分布不均。微血管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和形态分布异常。MRI和微血管造影与病理所见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故磁共振结合血管造影是评价肿瘤动物模型及进行肿瘤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生长快、预后差,极易发生侵袭、迁移,一直是医学上治疗的难点之一~([1,2])。临床上常用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的治疗手段,但患者生存率仍然极低~([3])。同时经研究表明胶质瘤是依赖血管而生的实体肿瘤,新生血管和丰富的血供为临床治疗难以攻克的难点~([4])。随着对胶质瘤研究的深入,药物研发及科研需要,对胶质瘤模型的稳定性,成瘤率及大鼠的存活率要求越来越高,C6胶质瘤细胞来源于Wistar大鼠的额叶~([5]),相较于其他胶质瘤细胞,更易成瘤,且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大鼠较短的存活时长,给了相对长的干预时间。本研究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构建Wistar大鼠胶质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放疗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脑胶质瘤的患者,综合分析患者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特点并进行放疗前后波谱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局部脑回肿胀,病变呈略长T1略长T2异常信号,DWI上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4例见团片状强化;术后、放疗后均见条片状强化。6例波谱分析结果均有NAA峰降低,Cho升高,Cho/NAA比值明显上升,术后、放疗后3个月复查,针对强化区行MRS扫描,4例Cho/Cr值、Cho/NAA值下降,2例Cho/NAA值分别为1.83、2.35。结论 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放疗后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IH-MR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脑胶质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诊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48例)与高级别组(34例)。所有患者均施行IH-MRS联合MRI检查,分析MRI扫描结果,并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代谢物指标[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结果:MRI扫描显示,低级别脑胶质瘤与高级别的瘤周水肿区水肿情况及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脑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Cho/Cr、Cho/NAA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MRS联合MRI在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通过定量检测结果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Angiopep-2介导的双靶向纳米载体对比剂,并从细胞和动物水平评估其在胶质瘤显像的中价值。方法 制备无和有Ang包裹的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纳米对比剂(NP、Ang-NP)。分别测定C6和BCEs与NP、Ang-NP共培养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C6细胞球对Ang-NP摄取率和竞争抑制实验;对C6胶质瘤大鼠模型行Ang-NP-Gd和DOTA-Gd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肿瘤的CNR及对肿瘤边界显示情况。结果C6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对Ang-NP-FITC均有明显的摄取;C6肿瘤球对三组摄取率顺序为:Ang-NP>NP>Ang-NP Angiopep-2;Ang-NP-Gd显示肿瘤边界较DOTA-Gd更清晰;CNR随时间增大,在12 h达峰值。结论Angiopep-2与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瘤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受体结合,具有很强的穿透血脑屏障及进入脑胶质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