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车轴草素(1)、芒柄花素(2)、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3)、毛蕊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5)、(6aR,11 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黄芪皂苷I(8)、乙酰黄芪皂苷I(9)、黄芪皂苷Ⅱ (10)、异黄芪皂苷Ⅱ (11)、腺嘌呤(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 此次从蒙古黄芪中主要分离得到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方法 用硅胶柱和C18反相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蒙古黄芪根中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pehinone(Ⅰ)、黄芪皂苷Ⅱ(Ⅱ)、黄芪皂苷甲(Ⅲ)、异黄芪皂苷(Ⅳ)、(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葡萄糖苷(Ⅴ)、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葡萄糖苷(Ⅵ)、芒柄花素(Ⅶ).结论 化合Ⅰ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5.
阿克苏黄芪与蒙古黄芪中皂苷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新疆产阿克苏黄芪 (ArstragalusaksuensisBge)的总皂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以山西产的蒙古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为对照 ,比较阿克苏黄芪与蒙古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异同。结果 阿克苏黄芪总皂苷含量为 4 713mg·g-1,蒙古黄芪总皂苷含量为 4 75mg·g-1。结论 二者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所含皂苷成分不同 ,可用作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羽扇醇(Ⅱ),β-谷留醇(Ⅲ),黄芪皂甙Ⅳ(astragaloside Ⅳ,Ⅳ),黄芪异黄烷甙(3S-(—)mucronulatol-7-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甙(Ⅳ),α-联苯双酯(dimethyl 4,4-dimethoxy-5,6,5′,6′-dimethylenedioxybiphenyl-2,2-dicarboxylate,(Ⅶ),天冬酰胺(Ⅷ),γ-氨基丁酸(Ⅸ),蔗糖(Ⅹ)。其中Ⅰ,Ⅱ和Ⅸ首次由蒙古黄芪巾分得,联苯双酯(Ⅶ)为已知合成物,但在天然药物黄芪中属首次分出,黄芪异黄烷甙(Ⅴ)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9.
华北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北岩黄芪Hedysarumgmeli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并用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华北岩黄芪的根部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圆果皂苷元(1)、黄豆醇B(2)、羽扇豆醇(3)、香豆雌酚(4)、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5)、β谷甾醇(6)、软脂酸(7)和α软脂酸甘油酯(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本文对圆果皂苷元的1H、13CNMR谱首次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有效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黄芪的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5批蒙古黄芪黄酮类成分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甲醇(2:8v/v),B相为醋酸盐缓冲液(pH=4.0)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5℃。结果5批黄芪药材有8个共有峰,其HPLC指纹图谱基本一致,各共有峰保留时间的比值基本一致,共有峰面积之和均大于总峰面积的90%,但其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为黄芪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建立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建立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芒柄花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超声提取的因素如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超声时间进行考察,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芒柄花素在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212096C+3958.7,r2=0.9999。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5%;平均回收率均在98.0%~102.0%;优化提取条件为加15倍量75%乙醇,连续提取3次,每次20min。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蒙古黄芪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优化的提取工艺具有效率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鉴别黄芪及常见4种伪品的种子,为黄芪种子的筛选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对种子进行观察.结果 黄芪种子及伪品的种子皮纹饰有明显差异.结论 根据扫描电镜特征可准确鉴别黄芪种子及常见伪品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蒙古黄芪中毛蕊异黄酮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蒙古黄芪中分离毛蕊异黄酮并建立测定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及重结晶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用Diamonsil(TM)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结果毛蕊异黄酮质量浓度在0.008~0.320 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7);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2.2%(n=6)。结论该方法为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蒙古黄芪无菌芽的下胚轴、无菌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Murashige和Skoog(MS)培养基中,在(25±1)℃条件下暗培养,蔗糖浓度为3.0%,pH值为5.8,琼脂的浓度为0.8%.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最适合蒙古黄芪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组合为MS+2,4-二氯苯氧乙酸(2,4-D)2.0 ml/L+6-苄氨基嘌呤(6-BA)0.5 ml/L和MS+α-奈乙酸(NAA)3.0 mg/L+6-BA 0.5 ml/L;最适合作为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为叶,最佳培养基为MS+NAA 3.0 mg/L.综合考虑愈伤组织质地以及后期试验目的,最终确定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MS+NAA 3.0 mg/L+6-BA 0.5 mg/L.黄芪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呈现S型,在d9进入快速增长期,最佳继代时间是在24 d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柱色谱等手段,以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从蜜炙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皂苷Ⅰ甲酯(1)、黄芪皂苷Ⅰ(2)、黄芪皂苷Ⅱ(3)、异黄芪皂苷I(4)、异黄芪皂苷Ⅱ(5)、黄芪皂苷Ⅲ(6)、β-胡萝卜苷(7)。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