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用药》2011,(1):55-55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4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表示,近期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发现辛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或高剂量使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考虑到此风险在我国临床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辛伐他汀的其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警惕该风险。  相似文献   

2.
FDA于2008年8月发出警示,当降血脂药辛伐他汀(simvastatin)与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amiodarone)联用时,患者罹患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上升。横纹肌溶解症可致患者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11年12月15日发布公告,放宽降脂药辛伐他汀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用时的限制剂量,从10 mg/d增至20 mg/d,同时对辛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相应内容做出更新[1-2]。辛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曾于2002年进行更新,警告与胺碘酮合用时辛伐他汀剂量>20 mg/d将增加导致横纹肌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裘益仁 《海峡药学》2012,24(4):163-16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两组根据病情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抗心衰、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胺碘酮第一周1日600mg,第二周1日400mg,此后1日200mg至试验结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日20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平均水平(3.52±0.84)VS(3.45±0.79)mg·L-1;左房内径平均为(38.49±2.45)VS(38.51±3.05)mm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2月~3年,平均(17.67±4.23)月,观察组CRP平均水平(2.23±0.45)mg·L-1、左房内径平均(35.32±3.12)mm低于对照组的(3.31±0.46)mg·L-1、左房内径平均(38.48±3.26)mm(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78.57%高于对照组的54.26%(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明显疗效,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缬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仅服胺碘酮,分别观察12个月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左房内经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内经显著小于对照组、血清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房颤复发,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胺碘酮治疗,实验组60例接受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处理效率,有效调节血脂,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老年老年患者的品质,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周鹏军 《中国医药科学》2015,(1):129-130,13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在老年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服用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胺碘酮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并电话随访1年,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房颤发作次数、左房内径以及房产持续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均改善显著,房颤发作次数更少,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房颤持续时间更短,房颤发作次数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胺碘酮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可致横纹肌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婷 《首都医药》2006,13(3):31-33
近20年以来,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脂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胆固醇升高尤其严重。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加深,血脂调节药物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就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也正受到关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究竟有哪些不良反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特邀专家。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评估胺碘酮对住院患者QT/ QTc间期的影响及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4年1~6月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使用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共59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合并用药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患者的平均心率、QT间期和QTc间期较用药前显著减慢(P<0.01)。59例患者中,12例用药后QTc>500 ms,5例患者用药后△QTc>50 ms且 QTc<500 ms。研究中,共有8例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4例),阿奇霉素(3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例),多潘立酮(1例)。32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患者中有3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用药中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结论: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后QT间期、QTc间期均会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 ms、△QTc>50 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Tdp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调整胺碘酮用药方案并严密监测心电图,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8岁,农民,因间断发憋、气短3年,加重伴恶呕2天于2013年5月5日5时50分入科。3年前在我院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后好转,规律口服强心、利尿、扩管、扩冠等药物。病情反复发作且渐加重,于入院前2天无诱因再次出现喘憋、气促、难于平卧,夜间阵发呼吸困难,伴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无胸痛及胸闷。查体:T 35.8℃,P 70次/ min,R 21次/ min,BP 140/110mm Hg。神清语利,喘憋状,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略充盈。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可闻及少许吸气末细小水泡音,叩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80次/ min,心音强弱不等,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脏于右肋缘下3cm、剑突下5cm 可触及,肝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房颤,平均心室率78次/ min,心电轴正常,ST-T 异常改变。中医诊断:心衰病。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心房纤颤;高血压病。给予完善辅助检查、常规中西药物综合治疗,病情渐稳定。于2013年5月9日15时49分小便回床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行心肺复苏术及360J 电复律。恢复自主呼吸后,仍意识丧失,并反复出现阵发性室速、室速、室颤,以100~150J 电复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 稀释后10min 静脉注射,继以1mg/ 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利尿剂以及纠酸、扩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但阵发性室速、室颤反复发作,间隔时间1~5min 不等,以20~50J 即可复律。请上级医师会诊后,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 静脉注射,后以10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约30min 后意识恢复,仍有室颤但间隔时间延长。继续200ml 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30滴/ min。2h 后,生命体征平稳。继续胺碘酮静脉泵入,并予0.2g 口服,每天3次,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住院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静脉内以普罗帕酮为基础药物,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2±s 18a。静注普罗帕酮每次70mg,3-10min注完,次间≥10min,1例静注140mg,15min后又静滴210mg。经上述处理无效,10min后静注胺碘酮每次150mg,次间≥10min。心律失常均在12min内消失,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胺碘酮片联合硫酸镁静滴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片0.2 g,每日3次,2周后减量,同时静滴25%硫酸镁注射液2.0 g,每日1次,共7天。对照组只口服胺碘酮片,剂量、方法同治疗组,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室性早搏、心脏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 h室性早搏发作总次数、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阵次均有显著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改善,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胺碘酮和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6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3%,低于观察组的83.3%,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区别,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将艾司洛尔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信息集锦     
《中国药业》2010,(22):14-14
警惕辛伐他汀高剂量使用或与胺碘酮联用的风险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近期国外药品管理部门发现辛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或高剂量使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考虑到此风险在我国临床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辛伐他汀的其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