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患者女,40岁,住院号:0506720,进食后上腹部不适2年余,近1个月加重,伴呃逆、呕吐、消瘦,2005年8月来院就诊。体检:一般状况尚可,营养中等,发育正常,锁骨上下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无异常。钡餐X线检查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中下段食管明显扩张,内见大量滞留液,贲门部管腔明显狭窄,钡过受阻,呈细线状,胃内无造影剂充盈。提示: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段贲门部梗阻,食管下段贲门癌不能除外。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管腔严重扩张,腔内有大量潴留液和未消化食物。管壁黏膜粗糙肥厚。食管下段潴留液下可见菜花状肿物,形成不全梗阻,胃镜不能通过…  相似文献   

2.
咽后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Tang LL  Liu LZ  Ma J  Zong JF  Huang Y  Lin AH  Lu TX  Cui NJ 《癌症》2006,25(2):129-135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92分期系统未明确其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评价它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进行鼻咽和颈部增强CT扫描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根据临床分期的原则,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1.5%。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析晚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8%、60.3%和57.9%,高于早期患者的发生率(45.2%、47.6%和38.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72.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5%和8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临界意义(P=0.053)。N0合并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死亡及远处转移的风险比分别为0.540及0.411,与N1组(0.601及0.555)相似。将其归为N1或T2比较,前者N分期预后的风险一致性较好,但N分期分布极不均衡,N1患者比例达50.2%。后者N分期及临床分期预后的风险差异性明显,且T、N分期及临床分期分布均衡性较好。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可以有影响,在目前92分期系统及现行的鼻咽癌原发灶放射治疗模式的情况下,将咽后淋巴结转移归为T2分期内容更符合分期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4.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特别是两广地区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其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其不能行常规手术治疗,故放射治疗成为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但初诊时晚期患者占约70%以上,单纯放疗后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将出现复发和(或)转移,并导致死亡,因此,对于晚期患者放化疗结合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联合的协同作用可能是某些药物(如DDP等)影响了亚致死或潜在致死性损伤后的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并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扩张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康复指导等。结果 26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接受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后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全部消失。术前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误吸;术后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呕吐物、排泄物的变化;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2~3天,能够预防创伤性感染发生。结论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微创、安全、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与多基因、环境等多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近年发现的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是一种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NO的合成代谢及其生物学特性、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具有双重作用、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诊断中的研究及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以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可敬  郭良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1):83-84,91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80例头颈肿瘤患者应用81块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组织修复。结果 全组肌皮瓣完全存活71块。2块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8块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胫骨前肌肌筋膜瓣转位在胫骨肿瘤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上段骨肿瘤 3 1例。其中骨巨细胞瘤 1 7例 ,成骨肉瘤 8例 ,软骨肉瘤 4例 ,软骨母细胞瘤 2例。肿瘤切除后 ,沿深筋膜浅层游离外侧缘皮肤达趾长伸肌内缘。沿趾长伸肌与胫骨前肌的间隙切开深筋膜 ,向内游离深筋膜达胫骨前肌外缘 ,切缘的上端向内绕行 ,使胫骨前肌的胫骨侧起端与深筋膜一起游离 ,形成深筋膜及胫骨前肌肌瓣。将此肌筋膜瓣向内翻转 ,覆盖在假体前方 ,与内侧的髌韧带、深筋膜或股薄肌、半腱肌、半膜肌与鹅足缝合 ,形成一肌筋膜袖重新包裹在胫骨侧假体周围 ,然后再缝合皮肤。结果 切口愈合按甲、乙、丙、丁分级。其中 :甲级 2 6例 ,乙级 3例 ,丙级 2例 ,切口一期愈合。关节活动度 :术后 2周 ,0°~ 85°。术后 6周 0°~ 1 1 0°。随访 0 5~ 9 0年 ,局部复发 1例 ,远处转移 5例。结论 胫骨前肌肌筋膜瓣解剖血管恒定 ,血运丰富。采用胫骨前肌肌筋膜瓣向内转移与肌筋膜或深筋膜共同形成一肌筋膜袖重新包裹在胫骨侧假体周围 ,可有效避免胫骨肿瘤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98例颅脑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C组(32例)。A组患者床头角度在0°左右,B组患者床头角度为30°,C组患者床头角度为45°。观察不同床头角度下,三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拔管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和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拔管时间和胃内容物反流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和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压疮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床头抬高30°,能显著降低VAP发病率、拔管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和压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瘤的早期临床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21例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均经病理证实,作者回顾分析了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21例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占我院同期收治食管癌的0.078%,占失治贲门失弛症的1.59%。失弛症病史为8~28年。4例曾作手术治疗。X线检查失弛症重度14例,中度7例。癌位于胸食管上段5例,中下段16例,病变平均长度9cm。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有可能因长期食物潴留引起食管炎症,促使食管鳞状上皮变性和癌变。早期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但仍有术后并发癌变的病例。对病史长、年龄较大患者,应做详细的食管双对比造影,多轴摄片以及食管镜检查,以提高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DFP方案(多西紫杉醇,5-氟脲嘧啶和顺铂)及PFB方案(5-氟脲嘧啶,顺铂和平阳霉素)与放疗同步治疗Ⅲ,Ⅳ期鼻咽癌,观察比较两组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经过病理学证实且无远处转移的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同期化放疗,随机分为DFP组和PFB组,两组各40例.DFP组多西紫杉醇60mg·m2·d,静脉滴注,d1(或d1,d8),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2~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2~5.PFB组顺铂25mg·m2·d,静脉滴注,d1~5,5-氟脲嘧啶500mg·m2·d,静脉滴注,d1~5,平阳霉素16mg,深部肌注,d1,3,5.两组均为21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疗采用60COγ线照射,常规分割,与化疗同期进行.肿瘤原发灶DT 65~70Gy/6.5~7.5周,颈部转移淋巴结区DT 55~66Gy/6~7周.颈部,锁骨上窝预防照射区DT 50Gy/5周.结果:DFP组总有效率(CR PR)为9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90.0%;PFB组总有效率(CR PR)为85.0%,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1年无转移生存率为70.0%.两组间有效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年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DFP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急性口腔粘膜炎和白细胞下降(Ⅲ Ⅳ度分别为50.0%和40.0%),但在G-CSF的支持下均可耐受.结论:DFP组和PFB组相比,近期疗效和1年无复发生存率相似,1年无转移生存率DFP组优于PFB组,但Ⅲ~Ⅳ度不良反应较PFB组为重,应有切实的措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ACNU与 Vm-26合用治疗脑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胜林  耿宝琴  雍定国  庄贤韩 《癌症》2001,20(8):840-843
目的:观察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与威猛(teniposide,Vm-26)合用对脑瘤的增效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比较ACNU、Vm-26单用与两者合用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以小鼠移植性脑瘤(G422)的皮下接种型及脑内接种型为材料,分别观察ACNU和Vm-26单用与合用对两个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皮下接种型比较瘤块大小,脑内接种型则以生存时间为标准。结果:体内试验,脑瘤皮下接种型中单用ACNU、Vm-26的抑瘤率分别为56.5%及82.8%,两者合用后达99.1%,且该组12只动物中有9只不出现肿瘤,脑瘤脑内接种型的结果为ACNU、Vm-26单用生存率延长分别为7.7%及6.7%,而合用组为35.4%,体外试验显示Vm-26(0.01或1μg/μl)分别与ACNU1、4及8μg/μl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同样ACNU(0.5、2μg/μl)分别与Vm-26(0.01、0.1或0.25μg/μl)合用亦增效。以IC50为指标,ACNU2或6μg/μl与Vm-26合用增强倍数分别为2及12倍。结论:体内外抗脑瘤试验的结果均显示ACNU与Vm-26合用较两药单用时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204例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脑肿瘤病人中,25例(12.3%)发生了类固醇肌病(SM),它主要发生在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4-7周。Wilcoxon检验表明发生了SM与没发生SM的病人所用类固醇激素的总剂量没有明显差异,这提示在SM的发生上,个体对类固醇激素的易感性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服用了抗癫药物的病人,SM的发生率(7.9%)明显低于没服用抗癌药的病人(21.9%).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原发灶肿瘤体积分布特点验证鼻咽癌1992年福州分期T分期标准的合理性。方法患者治疗前行横断位CT增强扫描后,应用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中的多边形测量工具,逐层勾画鼻咽原发灶肿瘤范围,记录PACS自动计算的相应区域面积,然后根据CT扫描所用层距层厚,采用面积求和方法计算出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结果全组鼻咽原发灶肿瘤平均体积为(23.4±21.4)cm3(0.8~100.7cm3),各T分期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分布如下:T1期(2.6±1.3)cm3(0.8~5.2cm3),T2期(16.2±8.5)cm3(1.5~36.9cm3),T3期(28.1±15.7)cm3(6.4~73.7cm3),T4期(38.3±26.1)cm3(9.1~100.7cm3)。T1~T4期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进一步行相邻T分期间两两比较:T1/T2与T2/T3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T3/T4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34)。结论基于解剖部位定义的鼻咽癌1992年福州分期T分期标准基本上可以反映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但各T分期体积分布有较大重叠范围,特别是T3/T4期之间。建议参考原发灶肿瘤体积对T分期标准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脑肿瘤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脑肿瘤和7例脑转移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及血栓素B_2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脑肿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血栓素B_2水平及血栓素B_2/6-酮-PGF1α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良性脑肿瘤患者血浆血栓素B_2及血栓素B_2/6-酮-PGF1α比值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恶性脑肿瘤患者血浆血栓素B_2升高较良性肿瘤更明显。脑内转移瘤患者均伴有血栓素B_2水平的升高。本文就脑肿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及血栓素B_2升高的机理,临床意义,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失平衡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0/1 298),9.64%(19/197)(P<0.05).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中位潜伏期分别为50.5个月与25.5个月(P<0.05).颞叶型、脑干型及混合型放射性脑损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5%(37/49)、18.4%(9/49)、6.1%(3/49).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与射野的设计相关.放射性脑损伤以颞叶型发生率较高,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最高,且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计划设计中 CT 和 MRI 确定肿瘤靶区(GTV)的价值比较。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 NPC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1周内均有 CT 和 MRI 资料。CT 扫描采用 GE Lightspeed 型16排螺旋 CT 机,常规轴位平扫。MRI 检查使用 GE Signa 1.5Tesla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 SE 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10例增加 FLAIR 序列,扫描范围上至鞍上池,下至第2颈椎下缘水平。部分病例行 Ultravist CT 扫描或/和 GD-DTPA MR 扫描。统计方法为配对 t 检验。结果 CT 组和 MRI 组勾画的靶区中,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2.49±19.91 cm~3,29.06±18.75cm~3,二组对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5.268,P=0.000)。早期(T1+T2)和进展期(T3+T4)二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t=5.677,P=0.000;t=3.310,P=0.005)。在T1、T2、T3期中二组对比差异明显(P值分别为0.005、0.001和0.004),而在 T4期中二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 MRI 组勾画靶区较 CT 组精确。因此,建议在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中应以 MRI 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9.
6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影响记忆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记忆力的影响,探索记忆力检测作为放射性脑损伤早期发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6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记忆商测定,20例同时做脑部CT和/或MRI检查.结果:全组6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记忆商很差和差者占18.0%(11/61),中下者29、5%(18/61),中等3913%(24/61),中上8.2%(5/61),优秀313%(2/61),很优秀仅1.6%(1/61)。记忆商的等级与受照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记忆商差和很差者11例中9例照射剂量在70Gy以上。鼻咽部放射治疗后因复发行再程放射治疗8例中有6例(75、0%)记忆商〈89分(属于中下至很差等级)。记忆商的等级与脑萎缩或脑软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20例中记忆商89分以下者12例在脑CT或MRI显示均有明显脑萎缩改变,且8例发生脑软化(均为颞底部)。记忆商的等级与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差异。结论:放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记忆商下降与放射性脑损伤成正比,初步提示记忆力的动态测评可作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放疗和免疫治疗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只有部分患者受益于免疫治疗,这与T细胞的免疫应答等有关。放疗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有着极高的肿瘤控制率,但放疗的毒性作用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放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为鼻咽癌的治疗提出一个新方向。全文就放疗和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