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华止联合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与格华止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重指数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利拉鲁肽联合格华止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茹  陈芬  龚宇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33-334
目的观察格华止(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经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格华止联合胰岛素组30例(甲组),每日2次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 R)皮下注射,格华止850 mg po qd;单用胰岛素组30例(乙组),每日2次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甲组治疗时起始胰岛素剂量及达到基本血糖控制时胰岛素剂量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乙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甲组有10例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结论2型糖尿病磺脲类治疗失效患者格华止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用量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7-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调脂疗效。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较服药前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的适,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单用基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用基础胰岛素、体重指数(BMI)≥26、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组60例,在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应用西格列汀100mg/d口服,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基础胰岛素用量;基础胰岛素组60例,继续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12周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8、12周时,两组血糖、HbAIC均有下降;8周时,基础胰岛素组BMI增加,基础胰岛素+西格列汀组体重增加不明显,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8周时,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基础胰岛素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2周时,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结论: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格华止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情况。方法:选取2型DM病人40例入院开始口服格华止片,在此基础上加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观察空腹血糖。结果:21日内空腹血糖控制率100%。结论:格华止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或单独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研究指标。结果:治疗后不论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上,研究组(5.1±2.3)d明显优于对照组(8.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控制血糖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片(metformin HCL商品名格华止GLUCOPHAGE上海施贵宝药厂)对高甘油三酯(TG)血症伴胰岛素抵抗(IR)的患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伴IR的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格华止组,前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micronised fenofibrate商品名力平之(微粒化)LIPANTHYL(MICRONISED)法国利博福尼药厂),后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加格华止片。治疗前、后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糖、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用药后对照组及格华止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2h胰岛素均无显下降。格华止组2h血糖下降显,与对照组对比有显差异(P<0.05)。格华止组用药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升高,与对照组对比有显差异(P<0.01)。两组用药后血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格华止组疗效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甘油三酯血症伴胰岛素抵抗的患中应用格华止,可明显改善IR,与微粒化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时,可提高降脂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分为那格列奈组与格列吡嗪组,干预8周后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步记录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那格列奈治疗后各点血糖水平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与格列吡嗪组间治疗后餐后2 h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5)。那格列奈治疗后胰岛素释放试验示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于餐后60 min,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格列吡嗪组同点数值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那格列奈在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且促进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和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开始2周,每次0.5 g,3次/d;安慰剂组80例,口服安慰剂,疗程为24周。结果:用阿卡波糖治疗2周后,空腹和餐后2 h的血糖开始下降,第4周后明显下降。HbA1c第4周开始下降,第24周后明显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新诊断超重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胰岛素抵抗状况(IR)的差别及降血糖药物干预对其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0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糖耐量正常人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测定0、30、60、120 min血糖、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FBG)水平(DMI:FBG<6.9 mmol/L;DM2:6.9 mmol/L≤FBG<8.3 mmol/L;DM3;8.3 mmol/L≤FBG<9.7 mmol/L;DM4:FBG≥9.7 mmol/L)分为4组,每组内以体重指数(BMI)为界分为两个亚组(BMI<24、≥24),比较两亚组IR和IS.93例FBG>8.3 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F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BMI≥24亚组与正常组相比,存在高真胰岛素血症;(2)在每一组糖尿病患者中,BMI≥24亚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更差,但是IS都优于相应的BMI<24亚组;(3)降血糖药物干预后BMI<24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优于BMI≥24组(-4.7±0.9比-5.5 4±1.4,P<0.05),而干预后IS的变化(△I30/△G30)BMI≥24组优于BMI<24组(1.37±0.16比0.50±0.19,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随FBG升高而恶化,这种双重恶化的程度在血糖水平相似的超重肥胖及非肥胖患者明显不同;改善高糖毒性可使超重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显著恢复,而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赖诺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影响。方法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为氟伐他汀组40mg/d,赖诺普利组10mg/d和安慰剂A组、安慰剂B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8周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BP)、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8周TC明显下降,且在治疗后2周、4周、8周ISI逐渐升高,治疗后4周、8周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赖诺普利组治疗后8周BP明显下降,且在治疗后2周、4周、8周ISI逐渐上升,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及赖诺普利在有效调脂降压的同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试验前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5%);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和对照组(继续增加胰岛素剂量)各24例,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少( P ﹤0.05)、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P ﹤0.0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降低( P ﹤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了解新型口服降糖药马来酸罗格列酮 (文迪雅 )单用或与二甲双胍、磺脲类合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12周的文迪雅治疗 ,包括单一用药组 (8例 )、合用二甲双胍组 (14例 )、合用磺脲组 (14例 )。 12周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血压及脂代谢指标。结果 :文迪雅治疗 12周后 ,患者 FBG、Hb Alc、FINS及 HOMA均下降 ,治疗后体重略有增加 ,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 DL- C)值增高 ,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 结论 :文迪雅有明显的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 FBG、FINS、Hb Alc及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是治疗 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观察6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FBG、餐后2h血糖、HbA1c,TC、TG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4例,下肢水肿2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性。[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T2DM合并肥胖组、单纯性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前3组给予罗格列酮8周治疗后,重复测定,并对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及肥胖较正常对照组FINS、hs-CRP、HOMA-IR升高,脂联素、ISI降低;给予罗格列酮8周后,FINS、hs-CRP、HO-MA-IR明显下降,脂联素、IS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与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脂联素、IS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标志物hs-CRP、脂联素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胰岛素抵抗及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盐酸吡格列酮(瑞彤)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强化血糖控制达标2周后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联合瑞彤观察组29例和诺和锐30单用对照组31例,比较2组各时段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24 h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早餐前和三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下降(P<0.05或0.01),HbA1C下降(P=0.042);且24 h胰岛素用量减少(P<0.000 1).结论:T2DM患者早期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膊降糖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中药滋脾降糖方干预,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吡格列酮15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8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胰岛索、李氏B细胞功能指数(MBC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SI及MBCI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1hPG、2hPG及MBCI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于初发T2DM患者,滋膊降糖方和吡格列酮均有改善胰岛口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滋膊降糖方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的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nesfatin-1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DM合并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_(1c))、TC、TG、LDL-C、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esfatin-1等指标变化。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进行肝脏CT检查,评价肝脂肪变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略下降,FIN、nesfatin-1、HDL-C、LDL-C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FPG、HOMA-IR、HbA_(1c)、TG、TC、nesfatin-1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观察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HOMA-IR、TG、TC呈正相关(r=0.396、0.369、0.347、0.428,P均<0.05),与nesfatin-1呈负相关(r=-7.37,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而nesfatin-1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肝糖合成,可能是二甲双胍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位点之一,有望成为2型DM合并NAFL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