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目前,支气管动脉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供血已达成共识,而肺动脉是否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供血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供血及其与肺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做好肺动脉标记,然后用碘普罗胺非离子型造影剂作选择性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肿瘤中肺动脉的供血及其与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中有肺动脉供血者34例(79.07%),无供血者9例(20.93%);周围型肺癌显影率(100.00%)高于中央型肺癌(6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鳞癌显影率(91.30%)高于腺癌(61.11%)(P〈0.05);低分化癌显影率(95.00%)高于高、中分化癌(65.22%)(P〈0.05);肿瘤越大,显影率越高(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癌中,肺动脉参与了大多数肿瘤的血液供应,且肺动脉供血与肿瘤大体分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与肿瘤的分期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组织微血管分布密度初探乳腺肿块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可靠性。方法 用近红外光TBO—I型双波长乳腺肿瘤检测仪,对检测的181例乳腺肿块进行近红外光血氧参数分类和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块性质,并对其中20例恶性肿块和20例良性肿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近红外光血氧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高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24.56±8.110和1.891±0.850,12例低血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值和血含量值分别为17.98±8.729和0.698±0.283,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40例乳腺肿块的微血管密度值与近红外光血含量值直线相关系数为r=0.4208(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局部微血管密度与其血含量近红外检测参数存在相关性,说明了近红外光血含量检测参数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侧40例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以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FHIT蛋白表达阴性率在肺癌为65.00%(26/40),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中鳞癌为38.46%(5/13),腺癌为77.78%(21/27),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性别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FHIT在肺癌中失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Ezrin蛋白、iNOS在涎腺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友元  陈伟良  张伟雄  白植宝  黄志权  李劲松 《癌症》2009,28(10):1072-1076
背景与目的:Ezrin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肿瘤的增殖以及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zrin蛋白、iNOS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普通型PA、25例生长活跃型PA及11例恶性PA中Ezrin蛋白、iNOS和Ki.67核抗原的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Ezrin蛋白、iNOS在普通型、生长活跃型PA及恶性PA中的表达分别依次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与iNOS表达有相关性(P〈0.05);Ki-67增殖指数(Ki.67 proliferation index,Ki-67 PI)随Ezrin蛋白、iNOS表达上升而增加(P〈0.05)。结论:Ezrin蛋白和iNOS的过表达可能与多形性腺瘤的增殖、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系统测定128例肺癌患者,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82%(105/12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组(15.38%,4/26)(P〈0.01);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为79.28%(P〈0.01),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但与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P〈0.0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病理类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能CT成像(DECT) 70 ke V单能量成像在评估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中央型肺癌患者114例。全部行胸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61例行能谱增强扫描,53例行普通增强扫描。能谱扫描组获取70 ke V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普通扫描组获取120 k Vp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比较三种图像对支气管动脉的开口、1~3级支气管动脉分支显示效果的差异。结果 114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A检查均可观察到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70 ke V单能量、混合能量及120 k Vp CT图像对支气管动脉开口、1~2级支气管动脉分支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示支气管3级分支上70 ke V单能量CTA略优于混合能量(P=0. 048),而70 ke V单能量、混合能量均明显优于120 k Vp CT图像(P0. 01)。结论 DECT 70 ke V单能量CTA能够全面评估中央型肺癌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开口及其分支走行,能为肿瘤血供评估及介入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雷静  韩丹  邓亚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891-38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供血动脉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3年间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30例,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薄层重建原始数据,行VR、MPR、MIP等重建方式,观察肝脏肿瘤供血动脉情况及肝动脉变异征像。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发现供血动脉,其中肝癌14例,肝母细胞瘤2例,肝血管瘤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其中1例发现肝动脉变异。结论:运用MSCTA技术,可以确切的观察肝脏肿瘤一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及其形态表现,并可清晰显示动脉变异,对肿瘤病变术前诊断及手术、介入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GM  Zhao JW  Chen YX  Tian F 《癌症》2006,25(7):885-887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况: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O.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Lu W  Guo D  Miao J  Liu C  Hu S  Liu W  Jiao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93-295
目的 分析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肺低灌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探讨肺动脉受累程度与肺低灌注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收集CT显示侵犯肺动脉的中央型肺癌患者26例,行肺血管DSA检查,观察肺低灌注的DSA影像特征,描绘受累肺叶及健侧对应区域肺实质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26例中38支叶肺动脉受侵,34个肺叶(89.5%)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受累后狭窄累后狭窄程度程度密度切相关(P<0.05)。DSA像上肺血管征表现为肺动脉中断(11.8%,4/34)或分支数量减少(88.2%,30/34),末梢肺动脉消失(41.2%,14/34)或减少(58.8%,20/34),肺实质征表现为肺组织毛细血管充盈消失(14.7%,5/34)或减弱(85.3%,29/34)。结论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后致该动脉供血区域出现肺低灌注,肺低灌注与肺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肺实质征及肺血管征是肺低灌注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性型和含气型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与CT影像表现学及血清肿瘤标志CEA、NSE和CYFRA21—1的相关性。方法: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6例,经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或4排螺旋CT(high-resolution CT,HRCT)及常规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CEA、NSE和CYFRA21—1血清肿瘤标志水平的测定,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按联系强度由大到小,55例实性型周围型肺癌与分叶征、深分叶、鳞癌、血管参与、切迹征、腺癌、CEA和CYFRA211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含气型肺癌与CEA、CYFRA21—1、磨玻璃影、支气管气相或空泡征、腺癌、浅分叶、毛刺征和血管参与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45例腺癌与血管参与、毛刺征、磨玻璃影、边界模糊、分叶征、CEA、含气征和浅分叶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24例鳞癌与实性型、切迹征、CYFRA21-1、分叶征、深分叶、CEA、NSE和血管参与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结论:通过对周围型肺癌病变进行实性型和含气型分型,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定性诊断的方向,而联合应用血清肿瘤标志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提高≤3cm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张轩斌  金博  彭飞 《癌症进展》2017,15(11):1293-129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4例病灶累及肺段及以上的肺部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28例和肺癌组(肺癌患者)66例.由两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支气管动脉的特征进行评价,将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组,比较对照组与肺癌组患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 94例患者中,48例患者可见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其中对照组患者12例,肺癌组患者36例.对照组病灶内支气管动脉情况如下:血管湖患者0例,迂曲患者9例,成团患者1例,中断患者2例;肺癌组病灶内支气管动脉情况如下:血管湖患者10例,成团患者5例,迂曲患者18例,中断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成团和血管湖征象少于肺癌组.结论 MSCT下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对肺部良恶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兰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像)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 MSCT 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 CT 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 像)显示最佳。结论 MSCT 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乳头型肺腺癌为主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6 月至2014年8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微乳头型肺腺癌(微乳头成分>50%)为主的MSCT特征。结果:本组18例中1 例为弥漫型肺癌,3 例为中央型肺癌,14例为周围型肺癌。14例周围型肺癌直径为1.3~8.5 cm,平均直径为3.56cm,其中8 例直径≥ 3 cm;13例呈分叶状,9 例边缘可见长短毛刺,7 例可见胸膜凹陷征,5 例紧贴胸膜及与胸膜粘连,1 例内侧可见支气管截断征,4 例周围伴阻塞性炎症,1 例伴钙化,2 例病变较大密度不均,4 例肿物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2 例呈实性与磨玻璃混杂密度。18例中16例病变增强CT值(Δ CT)为13~80HU,平均47.5 HU,其中Δ CT≥ 15HU者15例,Δ CT≥ 20HU者15例。2 例胸膜增厚伴右侧胸腔积液,病理证实1 例胸膜转移;1 例右侧胸腔积液,病理证实同侧胸膜转移;1 例合并双侧胸腔及心包少量积液,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结节影。8 例可见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强化密度不均,6 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但CT检查中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微乳头型为主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的老年患者中多见,以周围型肺癌多见,且基本具备周围型肺癌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典型表现,实性为主,强化较明显,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肺动脉干受侵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外科难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在心包外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肺动脉受肿瘤侵犯者,术中先行心包切开,游离患侧心包内肺动脉干,预置阻断带.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术中实施了肺动脉阻断.全组病例无术中大出血,肿瘤均完全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结论 心包内肺动脉预置阻断带能提高肺动脉干受侵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肺癌及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生存期随访,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及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34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34例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对全部病人生存期随访.结果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2%、35.5%;双介入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4%、33%.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药.4个月、23.8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病人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且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使局部用药部分分流、增加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重建在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良  刘军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29-731
1993年7月~1997年5月间,在17例肺癌患者手术中进行了肺动脉切除和重建。肺动脉袖状切除12例,侧壁切除5例。同时作总支气管袖状切除10例,楔形切除2例,残端成形1例,上叶支气管移位吻合2例。1例双袖状右上中联合肺叶切除后,又切断下肺静脉。下叶肺置于肝素溶液中(12500U/500mlNS),15min后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叶静脉残端,再作支气管、肺动脉吻合。随访1~44个月,无手术近期死亡。术后13个月死于心肺衰竭1例,12、17、18、19个月各有1例死于肿瘤复发,余12例生存良好,最长存活44个月。作者认为当肿瘤或(及)肿大淋巴结环绕肺动脉或其分支起始部时,则应行肺动脉切除和重建,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在术中确定。双袖状右上中肺联合肺叶切除术中,当总支气管或肺动脉切除过长时可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以缓解吻合口张力,作者主张围手术期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256-MSCT)对分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我院行256层MSCT肺动脉CTA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20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立体重建(VR)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各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叶及分支肺动脉栓塞5例,肺段及分支肺动脉栓塞6例,亚段肺动脉栓塞9例.结论: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能较准确显示肺内较小分支肺动脉内的肺栓塞.  相似文献   

19.
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灌注血管立体构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肺癌介入治疗宜采用的动脉,研究肺癌组织内肺动脉的立体构筑。方法:5 例手术切除肺癌标本应用10 % ABS丙酮液从肺动脉高压灌注进行肿瘤血管铸型,并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肺动脉立体构筑。78 例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组织内毛细血管床。结果:按动脉分布,肺癌组织可分为三个不同区带:支气管动脉主要供应肺癌的中心区;肺癌外带肺动脉相对密集,呈向心直行并互相吻合;癌周组织带有粗大纡曲走行的动脉,向肺癌组织内或包膜内延伸。结论:证实肺动脉参与肺癌供血。认为晚期肺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中,宜辅以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