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10%。结论: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加减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8例,女1 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9岁,平均45岁;病程在8个月~15年,平均6.2年.主要症状为腹泻、脓血便、腹痛、下坠感.其中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型8例,湿热内蕴兼肝郁脾虚型2例,湿热内蕴兼阴血亏虚型1例,脾胃虚弱与肝郁脾虚型9例,肝郁脾虚兼脾胃虚弱型6例,肝郁脾虚兼脾肾阳虚型4例,脾胃虚弱兼湿热内蕴型4例.均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诊断.所有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吴章林 《四川中医》2009,27(5):91-9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对诊断明确的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以自拟健脾止泻汤为基础方治疗,以3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1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结论: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泻二草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呆用痛泻二草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2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7%;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75.0%。2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泻二草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痛泻要方加减配合针灸治疗,1日2次,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1日1次,疗程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2例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加服加味逍遥散,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及灌肠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汤合痛泻要方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昧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如茂  胡开生 《中医杂志》2008,49(5):438-43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西医尚无满意治疗方法,且长期服用抗生素有明显毒副作用,不易为患者所接受.自2003年6月~2007年8月我们应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T细胞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肝郁脾虚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及门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评价,采集患者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含量。之后计算每个样本治疗前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41.94%,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4和IL-10的含量升高明显,IL-17和IFN-γ的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值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降低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机制与其能够促使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平衡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标:观察黄连解毒汤,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0例分为活动期、恢复期两类,分别以黄连解毒汤,痛泻要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黄连解毒汤,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四六痛泻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肿安 《陕西中医》1992,13(8):353-353
采用四六痛泻汤(以四神丸、六味地黄丸和痛泻要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0例,治愈率95.55%。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刺激所致,病机初为肝郁脾虚型,久则脾肾两亏,故以此拟方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CD44、CD54及CD62p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动物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UC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CD44、CD54及CD62p表达水平。结果:痛泻要方可升高模型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模型大鼠CD44、CD62p表达,对CD54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下调CD44、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肝郁脾虚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用疏肝健脾颗粒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内外合治脾虚肝郁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滨  黄灵 《中医药学报》1998,26(4):15-16
应用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例,2个疗程内近期治愈率45.7%,同时设单纯内服中药对照组28例,结果2个疗程内近期治愈率17.9%,经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本病病理关键在于肝脾,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阻气滞。治疗以健脾燥湿,疏肝理气为主。  相似文献   

17.
原杰  张建朝 《陕西中医》2010,31(10):1349-1350
目的:观察内服痛泻药方配合外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取内服痛泻药方加减(白芍、当归、柴胡、白术等)神阙穴外敷中药(吴茱萸、细辛、白芷、五灵脂等)治疗,对照组60例给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药方具有柔肝健脾作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自1987年杭州全国消化道疾病会议制定出诊断标准后,全国各地诸多医家依据标准,发表临床治疗本病的文章甚多,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概述如下。1 辩证分型治疗 张氏分两型:肝脾不和型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肝郁脾肾两虚型用痛泻要方,四君子汤,四神丸加减,共治疗30例,治愈19例,好转11例。王氏分三型:气滞湿郁型用四逆散加木香、大黄;脾虚湿盛型和寒热夹杂型均用理中汤随证加味,疗效满意。倪氏分四型: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脾虚  相似文献   

19.
卢亮 《山西中医》2021,(4):13-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养心安神)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分及...  相似文献   

20.
陈瑞超  佟瑶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97-239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复发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子肠镜检查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