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修复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采用术前、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于术后14 d切口顺利愈合、拆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是促使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及移植物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韧带张力与屈膝角度和负荷的关系,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力学实验机对8例新鲜冰冻人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在0°、30°、60°、90°、120°五种屈膝角度下,先测量完整PCL在人膝关节未受力和胫骨近端受到10°N后向负荷时韧带上纤维的应变变化情况。然后切断PCL,取髌骨一髌腱一胫骨作为移植物行PCL单束纤维重建术,按同样的方法测量膝关节未受力和胫骨近端受到后向负荷时重建韧带上纤维应变。结果:膝关节未受到外力时,在屈曲0°、30°、60°、90°、120。时,正常PCL前外束的应变量分别为0、8.4、8.9、11.7、-3.2με;胫骨上端受到100N后向力量时五种角度下正常PCL前外束的应变量分别为-27.2、9.5、87.5、97.5、-65.6με;PCL单束重建后,膝关节未受到外力时移植物纤维的应变分别为0、10.6、18.6、20.7、-6.50με。胫骨上端受到100N后向力量时.重建移植物的应变量分别为120.7、142.1、203.3、217.1、29.71με。与受力前比较,在各个屈膝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未受到外力时,PCL几乎没有受到力。膝关节受到后向力量时,移植物张力增加。在0—90°范围内随屈膝角度增加PCL应变逐渐增加,屈膝120°时韧带最松弛。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24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按相应训练程序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平均随访(31.9±12.1)个月,24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中跛行、关节不稳、疼痛、肿胀和上下楼等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1或0.05)。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保护重建韧带,增加关节稳定性及恢复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61例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患肢的评估、肌力的训练、心理的护理、康复方案的制定;术后的一般护理、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的监测、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护理、术后康复方案在各个阶段的实施与要求。认为制定并应用康复计划对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日益增多,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日益增多。ACL损伤后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可引起半月板损伤和退行性关节炎等继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骨-髌腱-骨或 相似文献
9.
章鸣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10):79-80
目前,关节镜技术已成为膝关节疾患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创伤的诊疗过程,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12月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23例,配合正确合理的术后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办法。方法31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和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实行分阶段的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股四头肌肌力以及小腿后肌群的功能锻炼,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的护理指导。结果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5°,4周达到125°,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法)术后6周达(74.8±5.7)分,9周达(80.0±2.3)分,12周可达(91.8±3.4)分,1年可达(94.5±2.2)分。结论围手术期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指导是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12.
刘兰凡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1)
2003-2007年,我院对46例膝后交叉韧带患者实施了经关节镜自体骨1/3-髌韧带-骨或半腱加股薄肌腱组织移植韧带重建术,经过系统规范的术前术后功能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1,7(11)
自1997年以来,对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施行了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韧带重建术,重点加强了术后康复训练,其要点为手术当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3天开始利用被动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两周支架保护部分负重,8周后开始下蹲训练,1年后恢复竞技性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同时重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术的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方法我院2000年~2005年采用关节镜下一期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33例,手术前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术后通过使用可调式支具外固定,分四个阶段进行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33例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所有病例患膝关节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ACL、PCL同时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报告67例实施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护理配合。结果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67例手术全部取得了成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手术护理配合熟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文月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1):120-1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断裂后会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具有对关节损伤小,恢复快的并发症少的优点。我院对19例病人实行该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引流保持通畅,早期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并指导病人正确佩带活动控制支架。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采用自体骨 -髌腱 -骨移植韧带重建术 5 6例 ,配合早期功能锻炼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6例 ,男 5 2例 ,女 4例 ,其中左膝 38例 ,右膝 1 8例 ,年龄 2 3~ 5 7岁 ,随访最短 1个月 ,最长 3年。交通意外 4 1例 ,外伤事故 1 5例 ,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 31例 ,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2 1例 ,内侧半月板损伤 8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 6例 ,伴后交叉韧带损伤 2例。2 护理2 .1 心理护理 多数病人因术后怕痛和担心重建的韧带松动和断裂 ,而不愿接受早期功能锻炼 ,护士应耐心说服病人 ,让其知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前外双入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18例关节镜下双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总结手术前后康复护理要点,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8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达130?4.63度,无伸膝受限,lysholm 关节评分从术前( 41. 24 ? 4. 28) 分增加到术后三个月( 91. 35 ?4.56 分) , 后抽屉试验由术前( ) 2例, ( ) 2 例, ( ) 14 例, 减少为术后( ) 3 例,( - ) 15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无缝隙护理,与患者共同商讨制定训练计划,增加了双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ROM)、重新建立本体感觉,增加膝关节稳定,增强平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提供量化评估及训练工具。方法利用单芯片MSC1211结合电位计、膝关节护具制作便携式膝关节角度测量记录装置;利用Borland C++工具软件设计视觉反馈刺激以及趣味性康复训练处方游戏软件。对8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重建术后患者,采用本开发系统进行30min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闭眼状态下膝关节角度位置觉(JPS)、单脚站立身体晃动轨迹(BCS)、单脚站立膝关节晃动角度(KAS)及单脚站立维持时间(STT)等评估指标。结果受测者患侧膝关节在接受训练后,较训练前膝关节JPS平均改善2.03°(改善率21.5%),闭眼BCS平均减少5.66cm(改善率15.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闭眼STT平均增加0.5s(改善率17.6%),闭眼KAS平均减少2.5°(改善率10.7%),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开发系统在膝关节运动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本体感觉方面有明显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