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盆复位恢复良好,优良率93.8%。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使骨盆外型和功能良好恢复,对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以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且34例患者均恢复骨盆骨折前后环的稳定,以Matta评定标准为依据,可将其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本组34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为优,16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中,1例患者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8.23%。结论以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可有效的促进患者骨盆骨折解剖结构恢复,有助于重建患者骨盆的稳定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2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17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骨盆骨折是由于患者的骨盆遭受到高能量的冲击所致,而随着国内交通以及建筑的发展,该类病症的出现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传统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牵引、石膏固定等方式进行,然而其治疗效果较为有限。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垂直不稳定骨盆骨质患者2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04-105
目的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诊治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4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治疗等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中有21例Tile B型,25例Tile C型,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具体伤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单纯前环固定治疗的有10例,单纯后环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前后环同时固定治疗的有22例,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Majeed评分和Harris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住院期间没有发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后都获得随访。术后46例患者Majeed平均评分88.5分(55~100分),其中优秀的占31例,良好占11例,中等3例,差1例,优良率高达91.3%;Harris平均评分90.8分(50~100分),优秀占32例,良好占11例,中等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手术过程中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我院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诊治的疗效是显著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扩展的髂骨股骨,即延长S-P入路,经髂腹股沟入路10例,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8例.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影像学显示无断钉及松动现象,疗效优良.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髋臼稳定性,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青  吴乃庆 《江苏医药》1998,24(1):42-42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稳定性遭受破坏。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常造成多种并发症。我院自1993年起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骨折分型:为了便于手术方案选择,根据后骨盆骨折线的情况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分为五型:一型髂骨骨折;二型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三型骶髂关节脱位;四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五型骶骨骨折。二、本组22例,Tile分型均有垂直不稳。男12例,女10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其中一型4例,二型7例,三型1例,四型3例,五型7例。2例有坐…  相似文献   

10.
李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72-174
目的观察并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行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86例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术中输血300~2400mL,平均输血量为623.4mL;术后死亡1例,为脑外伤患者,其他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脑梗死等发生,仅2例出现钉道感染,感染率为2.3%;术后5~7周可在他人协助下站立行走。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本组出院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出院患者均于术后3~5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无明显骨盆畸形、骨折移位及延迟愈合等;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显示患者中优秀59例,良好23例,尚可4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3%。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且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2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骨盆前环损伤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52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0例,占77%,满意8例,占16%,不满意4例,占7%。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损伤疗效标准,优34例,占67%,良7例,占12%,可6例,占11%,差5例,占1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例,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3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前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骨盆骨折6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或腹股沟切口,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固定。髂骨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采用骶髂后入路或前入路,用钢板、拉力螺钉、骶骨棒固定。结果本组6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6%。按照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77%。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尽量选择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及有效的内固定,可以获得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疔效.方法 将80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改良盆底重建术.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置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5.0%和22.5% (P=0.023);观察组术后POP-Q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7.5%vs 27.5%,P=0.019).结论 与传统盆底重建术相比,改良盆底重建本可加强盆底组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37例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2例死亡,3例未随访,32例获得平均19.4月随访,按M atta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1.3%。结论交通伤所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伤情较重,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可简单、迅速地完成骨盆骨折的固定,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冷疗气垫在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气垫床预防压疮,观察组给予冷疗气垫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1);观察组皮肤潮湿、灼热发生率为3.13%和6.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和84.38%(P〈0.01)。结论冷疗气垫法可预防不稳定骨盆骨折压疮的发生,且可减轻长期卧床带来的皮肤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2.1±5.3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和Stewerd基础上结合Aro等测量方法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得出疗效优良者24例,优良率为92%。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和佛山市各一所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分娩并在产后42 d来院复查的产妇129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影响因素调查.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结果 流动女性产后42 d PFD发生率为2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第二产程时间、孕期及既往糖尿病是PFD的危险因素;PFD产妇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 应当重视流动女性PFD的发生情况,加大对流动女性的健康宣教,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增加腹压,从而预防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临床分析非病理性近视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 -2011年我院眼科门诊1000例非病理性近视患者,记录屈光度数,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可能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近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结论 遗传因素、近距离工作、科学验光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病与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骨盆骨折怀疑伴有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行逆行尿道造影及造影后螺旋CT检查,以观察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 50例骨盆骨折怀疑伴有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方法确诊尿道伤27例、膀胱破裂20例、阴道损伤3例,其中20例膀胱破裂有腹膜外型14例、腹膜内型5例、混合型1例;经手术验证,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逆行尿道造影术可有效诊断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部位、程度及状况,并对其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术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