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方治黄     
林××,女,28岁。1988年10月9日诊。患者半月前妊娠足月顺产,产后厌食、脘胀、泛恶、身微热,继之巩膜黄染。作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30u,谷丙转氨酶200u.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刻见:肤目黄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单味麦麦草治疗黄疸病,奏效迅速。现报道如下: 郑××,男,38岁。1978年2月28日诊。五天前开始恶寒发热,倦怠无力,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胸脘痞满,右季肋有压痛,恶食油腻,继而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某医院化验:黄疸指数90单位,尿胆元阳性。诊断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次日来我院诊治。查:肝肋下3厘米,有压痛,苔黄腻,脉  相似文献   

3.
黄疸     
<正> 罗××,男,44岁,区水电局设计院干部。自诉从1978年3月开始食欲不振,厌油,疲乏无力,大便溏薄,尿黄目黄。经南宁某医院检查,黄疸指数13单位,转氨酶573单位,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后转某医院中医治疗,诊为肝胆湿热内蕴,以清热利湿法为治,所用处方为山栀10克,丹参12克,茵陈10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自芍12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田基黄12克,鸡骨草15克,山楂10克,连服10余剂,黄疸未见消退,遂转本院诊治。症见肝区疼痛,巩膜黄染,厌油,脘腹胀满,乏力,口苦,头痛  相似文献   

4.
<正>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若只见身黄,而目不黄者,则不属黄疸病。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  相似文献   

5.
王××,男,56岁。1983年4月23日诊。自述一月前发现黄疸,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40余天,病情日趋严重,求治于余。诊见:身黄,目黄,黄疸鲜明如桔子色,小便短赤、黄如浓茶,口唇周围干裂起血痂,胸满烦躁,声音嘶哑,呛咳阵作,粘痰极难咯出,胃脘不适。十余日来饮食难进,  相似文献   

6.
<正> 一、〔肝癌〕高××,男,58岁.1979年3月15日来诊.患者于2月前发现右上腹有肿块,经中国医大一院检查,诊断为肝癌.现证:右胁疼,腹胀满,纳呆,疲倦无力.面色黄,目白睛黄,舌质绛苔白.脉弦而略数.检查:肝大胁下10厘米,剑突下5厘米,质硬不平.血检:甲胎蛋白+,转肽酶700单位.血小板45000.肝功:浓碘++,麝浊18单位,锌浊24单位,G、P、T1084单位,黄疸指数20单位.超声波:肝区呈丛状波,提示为肝癌.肝之性急善怒,达则顺,不达则郁,郁则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源于《伤寒论》,主治阴虚脚挛急之证。骆安邦老中医用于治疗由挛急而引起的痛证,每获效验。兹选验案二则,窥其一斑。【胁痛案】宋×,女,33岁。右胁胀痛,身目俱黄,小便短赤,纳呆呕恶已五天,前医按“急性黄疸型肝炎”予中西药治疗数日,诸症未瘥,胁痛反增,痛甚彻背,黄疸加深,胆囊区压痛明显,莫非氏征阳性。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26u。B超指示胆总管内及胆囊内分别有1.2×0.4cm~2、0.8×0.6cm~2强光团。西医诊为“胆结石,阻塞  相似文献   

8.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日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若只见身黄,而目不黄者,则不属黄疸病。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问》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为百脉之宗,肺朝百脉,所以宗脉当为肺所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验案1则薛礼美姜××,女,27岁,住院号900462。因面身黄疸5天,神昏谵语2小时于1990年5月23日入院。5天来患者食欲下降,胃纳减少,泛恶呕吐,吐出胃内容物,面身黄染,渐行加重,恶寒发热。在乡卫生院予复方丹参、肝泰乐、强力宁、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0.
黄疸退黄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满仓  朱薇 《河南中医》2005,25(4):77-77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 ,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特征。黄疸的治疗大法为化湿邪利小便 ,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说 :“诸病黄家 ,但利其小便。”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在黄疸治疗大法的基础上 ,总结一些黄疸退黄治法 ,供同仁借鉴。1 治黄必治血 ,血行黄易却黄疸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血分 ,病在百脉。所谓百脉是指周身血脉 ,肝又为血脏 ,与胆互为表里。所谓“瘀热发黄”、“瘀血发黄”均说明黄疸是血分受病。急黄即为湿热壅盛 ,邪入营血。黄疸既然是血脉受病 ,治黄必然要从治血入手 ,亦即在清热祛湿 (或温化寒湿 )的基础上 ,加用…  相似文献   

11.
突眼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病毒性肝炎临床较为少见,今将我们所见两例经中医治疗情况报道于下:例1 雷××,女,30岁。住院号:3143。1982年7月22日起觉疲乏无力,纳差,便秘,相继出现眼黄,皮肤黄,右上腹隐痛。7月31日肝功能检查:黄疸指  相似文献   

12.
例一:何××,男,22岁,三元里公社肖岗大队社员,门诊号50410。患者于1972年11月廿九日来我院门诊,症见胁痛、头痛、胸闷、倦怠、小便黄,自诉经市×医院检查肝大,肝功不正常已半年多,在当地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效果,故来我院就诊。检查:舌尖边红苔白腻,脉弦数,肝区叩  相似文献   

13.
罗××,女,30岁,1970年8月14日就诊。患者于1970年7月,出现发热,身黄,呕吐,纳呆,口渴,右上腹痛,尿黄,肝肿大,经某县医院治疗无效而转省级某医院及某军医院,住院治疗。疑为①肝癌、②肝脓疡。医治月余,因病势日趋危笃而出院,后求治于余。症见高热40.5℃,神昏不语,身目深黄,肢冷,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脉弦数,舌赤,苔黄厚而燥。辨证为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用凉膈散加减:大黄15克、芒硝10克(冲服)、竹叶  相似文献   

14.
号为将军之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有斩关夺门之力。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儿科临床上,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人们都惧用。然而笔者在临床上,以大黄为主泡汁治疗新生儿黄疸、鹅口疮、呕吐、夜啼、厌食症等疾患,收效甚捷。现不揣浅陋,列举案例如下:一、黄疸包××,男,10天。1987年10月24日初诊。其父代诉:乳儿生后五天,目肤黄染,黄色鲜明如橘色,口渴,吮乳减少,腹胀,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检查肝功:黄疸指数18,谷丙转氨酶66,其余各项均  相似文献   

15.
1 妊娠、胆石胆囊炎、阻塞性黄疸 沉××,女,25岁,患者素有症病(肝大)和结石,现复受孕成胎四个月。全身黄疸与日俱增。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90单位。B超示:(一)肝大;(二)胆囊炎、胆结石。T38℃,西医诊断:妊娠、阻塞性胆囊炎。 刻诊精神疲惫,身热呻吟,身目发黄,暗少光泽,肌肤甲错,脘肋痞硬疼痛拒按,纳谷不香,食入欲呕,口干便坚,舌红苔黄粘,两边各见黄豆大小瘀斑,两脉细滑,证脉合参,此乃热邪瘀结胆腑,气郁血瘀胁下,证情危急必须用峻利药。处方: 柴胡10g、大黄12g(后入)、丹参3O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当归10g、虎杖30g、郁金10g、连翘10g、枳壳10g、金钱草30g。  相似文献   

16.
患者胡××,男性.1978年6月初因患慢性咽炎,煮服中药"金果榄"约15克,第二天即发现褐色尿,巩膜黄染,皮肤发痒,右上腹隐痛,白色便,食欲减退.当地肝功能检查提示黄疸指数200单位,GPT250单位,尿三胆阳性.转上海某医院,诊为阻塞性黄疸,胰头癌(?),建议剖腹探查,患者拒绝.于1978年6月8日来院门诊.从病史及有关化验(肝功能、尿三胆、血象、超声波、X光胆囊造影和胃肠钡餐检查等)分析:患者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但发病快,无明显腹部绞痛和腰背痛史.GI检查,十二指肠框正常,腹部超声波肿块探查阴性,而且治疗反应好,可以排除肝外胰腺肿瘤压迫之可能,从而确定黄疸系肝内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17.
<正>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此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曰:"身痛面色微  相似文献   

18.
张××,男,40岁,1979-2就诊.患者自觉近两周身倦乏力,不欲食,厌油腻,右胁下疼痛,尿包发黄。诊见患者面黄、目黄如桔子色,身热,舌质胖,苔厚中心黄.脉弦数,查体:肝右肋缘下2.5cm,边清,质软.实验室检查:脑絮(+++),麝浊10单位,锌浊16单位,丙谷转氨酶300单位。黄疸指数35单位。证属肝胆湿热,郁结而成,热重于湿.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20g、白芍20g、柴胡20g、云苓30g、白木20g、甘草15g、白花蛇舌草50g、栀子30g、茵陈50g、小蓟50g。水煎服,日1  相似文献   

19.
李××,男,32岁,干部。1978年11月10日入院。住院号:19003。身黄、目黄、尿黄月余。初起发热恶寒,恶心呕吐,鼻衄。进而周身皮肤发黄,小便短赤,双目亦黄,伴胸脘痞闷,肢体困倦,食纳不佳,全身皮肤搔痒。病后至公社卫生所就诊,中西药治疗无效,症状有增无减。后转至公社卫生院、县  相似文献   

20.
例一:戴××,男,22岁。1979年1月15日入院。身软乏力,纳差六天,身目发黄三天,伴腹胀,恶心,口渴不欲饮,胁痛,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数。化验:黄疸指数50单位,麝浊12单位,脑絮卅,转氨酶503单位,表面抗原阴性。证属湿热俱重之阳黄症,治宜清热除湿,活血祛瘀退黄。处方:茵陈30克、焦栀10克、生大黄12克、板兰根30克、蒲公英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丹参20克、木通10克、二芽各20克。治疗一个月,服药三十剂,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