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症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症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QOLI-74、SAS、SDS工具,对100例神经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除物质生活维度外,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都有明显下降。药物及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积极关注,及时的心理及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1)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2)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raumatic neuropathies. All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traumatic neuropathies from four Italian centres were enrolled. Electromyography confirmed clinical level and sit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disability scales, pain screening tools, and quality of life tests. 158 consecutive patients for a total of 211 traumatic neuropathies were analysed. The brachial plexus was a frequent site of traumatic injury (36%) and the radial, ulnar, and peroneal were the most commonly involved nerves with 15% of iatrogenic injuries. Seventy‐two percent of the traumatic neuropathies were painful. Pain was present in 66% and neuropathic pain in 50% of all patients. Patients had wors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than did the healthy Italian population. Moreover,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pain, particularly neuropathic pain (Short Form‐36 [SF‐36] p < 0.005;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p < 0.0001). Traumatic neuropathies were more frequent in young males after road accidents, mainly in the upper limbs. Severe neuropathic pain and not only disability contributed to worsen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neuropathie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强迫障碍组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尽职的能力、自我健康意识及TDL量表总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迫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颅脑创伤患者的后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后期康复情况及不同时期生活质量.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功能生活指数(revisedfunctionallivingindex,RFLI)量表,对122例颅脑创伤恢复期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其中85例获随访结果.由患者自己填写RFLI量表,并与GCS、GOS和KPS等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FLI与GCS、GOS、KPS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525 6、0.546 6、0.489 1(P<0.001).RFLI得分越高,患者的综合性生活适应能力越强,即整体康复水平越高.结论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与其主观感觉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治疗患者生理疾病的同时,应保持其心理健康,并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癫痫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癫痫间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对56例确诊的癫痫间患者和46例对照者进行评价。结果癫痫间组患者QOL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患者QOL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伴有抑郁的癫痫间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乏和总体健康水平方面低于不伴有抑郁的癫痫间患者(P<0.05);服用1种抗癫痫间药物(AED)的患者与服用1种以上的患者比较,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方面、药物的影响以及总体健康水平方面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癫痫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抑郁和服用多种AED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 (WHOQOL 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癌症组、肝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 癌症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评分低于肝炎组和健康组 (P <0 0 1)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低于肝炎组和健康组 (P <0 0 1) ;癌症组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评分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 (P <0 0 5 ) ,生理领域评分与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 ,对支持的利用度低 ,应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 ,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5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住院的脑肿瘤患者,随机抽取82例患者,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1例,观察组(优质护理组)41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1.95%,观察组发生3例,发生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脑肿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在齐齐哈尔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为匹配条件,按照2∶1的比例选择本院职工及医院所在社区内79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评估158例患者基线(即入院时)、随访6个月、1年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并将SF-36与PANSS、SDSS、LSR作相关分析。结果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患者组SF-36各维度评分与PANSS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以及SDSS均呈负相关,与LSR呈正相关。随访1年间SF-36评分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经1年治疗后上述功能均能明显改善。精神症状缓解越明显,生活质量越高,提示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SF-36可适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首发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评估447例患者基线、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满意度量表(LSR)。主要根据SF-36评估首发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SF-36与PANSS、SDSS、LSR作相关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角色功能(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3个维度平均分显著低于杭州市居民的数据。除精力(VT)外,其余7个维度与PANSS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以及SDSS均呈负相关,与LSR呈正相关。而VT与PANSS的阴性症状分及LSR呈负相关。随访1年问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心理健康(MH)等7个维度得分显著提高。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经1年治疗后上述功能均能明显改善。除精力感外,精神症状缓解越明显,生活质量越高,提示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SF-36可适用于评估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比较100例神经症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差异。以自编调查表项目、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分都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问卷中的4个维度(因变量)与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自变量整体都具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生活质量各维度有27.4%~57.2%由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因素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监护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监护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对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及门诊老年期痴呆(AD和VD)患者和其监护人进行评定,并与正常老人的监护人进行比较。结果住院痴呆患者监护人SF-36总分及因子分比正常对照低,但较门诊痴呆组评分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性格特征、病程、与患者的关系及有无躯体疾病之间比较,其SF-36总评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监护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与患者关系,性别,社会支持。结论住院痴呆患者监护人生活质量较差,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并选用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对比,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抑郁症组SF-36的问卷得分较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t=-18.620,P<0.01).抑郁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国内常模(t=-4.012,P<0.01).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334,P=0.009<0.01).结论 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有影响的,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14.
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巾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评定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46例.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54例.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的Ban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QLI)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MD量表评分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量表评分和QH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nd purpose: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 causes progressive gait disturbance because of degeneration of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To assess its impac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HRQoL with disease sever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HSP. Methods: HRQoL was assessed by the Short‐Form 36 (SF‐36) Mental and 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s (MCS and PCS) in 143 German patients with HSP. Disease severity was assessed by the Spastic Paraplegia Rating Scale (SPRS) and landmarks of walking ability. Patients with ‘pure’ or ‘complicated’ HSP were compared. Results: Higher SPRS scores indicating higher disease sever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lower PCS (r = ?0.63; P < 0.0005) and MCS (r = ?0.38; P < 0.0005) scores. MCS and PCS were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forms compared to ‘pure’ HSP and with decreasing walking ability. Conclusion: HRQoL is substantially impaired in patients with HSP and decreases with disease severity and the presence of ‘complicating’ symptoms. Patients are most affected by the physical restraints of their disease, but mental health is impaired as well. HRQoL is a valid parameter in HSP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upcoming therapeut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它影响着全球约1500万人,其中有60%的脑卒中患者死亡或遗留永久的残疾.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生活在社区,需要家庭照顾者(主要是他们的配偶)给予帮助.然而,脑卒中导致的功能缺损和各种相关因素阻碍了患者的康复,并使得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本文对影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从而为制定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健康观念的不断完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体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多方面达到良好状态,即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分成森田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分别以生活质量量表(QOL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评定疗效;结果:森田组治疗前、治疗后QOLS、IPROS、SANS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各种量表的减分率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能改善阴性症状,并能提高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奥氮平组及口服齐拉西酮组,于治疗前及出院后3、6、12个月末采用PAN-SS、TESS、WHOQOL-100及SDSS评定。结果 3、6、12个月末随访,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之间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WHOQOL-100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同期两组之间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DSS的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7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同期两组之间各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15/34),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14/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和齐拉西酮均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