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春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45-1745,1747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能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难,但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较多,有文献报告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达100%[1].通过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ICU 36例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对我院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现状分析,建立有效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但是,气管切开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有报道指出: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占93.8%。笔者总结我院2006~2007年气管切开术23例病人的护理经验,现就其中几个护理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有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致呼吸道不畅,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无效腔,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重症昏迷、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患者昏迷,痰液无法咳出,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冯妍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70+172-170,172
探讨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昏迷的气管切开患者行病房管理、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等。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昏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83例昏迷的气管切开患者行病房管理、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等.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脱管、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呼吸道护理是否完善,对患者的治疗及其康复有直接的影响。昏迷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差,各种反射减弱,其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就更为重要。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对65例因昏迷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葵 《医学文选》2005,24(1):71-7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无吞咽反射、不能自行将分泌物咳出的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容易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但由于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是开放的,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为了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合并感染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作者对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19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管切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而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近年来,笔者针对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现将61例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过程。结果:18例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其重要,基础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呼吸道湿化和温化、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环节的有效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也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龙德美 《吉林医学》2013,34(1):97-9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气管切口发生术后感染患者共20例,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无菌吸痰管对气管深处痰液进行抽吸,定期做细菌培养,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本组20例气管切开术后感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痰液增多、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等表现,细菌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共9例,绿脓杆菌感染7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4例。结论:气管切开对危重重症患者的救治固然重要,但是气管切开术后感染要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充分掌握气管切开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临床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肺部感染15例。结论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抢救危重病人的手术,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息息相关,因此,临床护士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积极的措施,随着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逐渐增多,气管切开病人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但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易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预防肺部感染已成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与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将从病房环境管理、切断外源性传播、加强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对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48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12例发生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导致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胃内容物反流和呼吸机的使用、护士无菌观念不强、ICU病房环境污染等.通过加强ICU病房环境管理、气管套管的管理、气管切口的护理、体位的管理,正确选用吸痰管,采用特殊的排痰方法,根据痰液黏稠度进行有效气道湿化,加强无菌操作意识,预防食物反流误入气管等措施后,肺部感染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感染而死亡.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后,应积极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6.
唐俊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13-48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包括体位、排痰、套管护理、呼吸道湿化、口腔护理及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64例气管切开患者除1例死于原基础疾病外,其余均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结论系统的整体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或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1].危重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及肺部感染.对于此类患者需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气管切开术的常规护理,而且应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年来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方法:积极同医生配合,加强套管的护理;充分气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排痰和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等措施的实施。结果:通过对186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全面护理和身心整体护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组成活160例,占86.02%,结论: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而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肺内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术,对于危重、昏迷、呼吸道梗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如术后处理不当与观察护理不周,仍可随时发生窒息、感染等并发症,使气管切开术前功尽弃。我科自2000年收治因颅脑外伤及胸部疾患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因有一套系统的护理及观察方法,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道及头颈部烧伤中的作用。方法:对于严重呼吸道烧伤,特别是伴有头面、颈部深度烧伤的患者,早期正规施行气管切开。结果:30例头颈部烧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24例,均存活。伤后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8例,死亡4例。结论: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是减少死亡、防止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