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该院1995-2005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5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6例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进展较快,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HR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血气及肺功能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0~2006年诊断的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10例及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患者的PaO2、PaCO2、FEV1、FVC、FEV1%、DLCO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低氧血症更明显(P〈0.05)。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FEV1%下降不如单纯COPD明显(P〈0.05)。FVC下降较单纯COPD明显(P〈0.05)DLCO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忠林 《河北医学》2013,(11):1699-1701
目的:探究并分析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体能状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均较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正常步速和最大步速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肺康复治疗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体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的止咳平喘治疗,研究组(9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利迭,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对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为82.2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O.05);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FVC、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13组),每组各64例患者。A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300mg/,1次/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250ra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变化、血清TNF-α、IL-8、IL-10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血清TNF-仪、IL-8、IL-10变化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率达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EVl、FVC、FEVl/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疗效持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问质纤维化的血气及肺功能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年来本院发现的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闽质纤雏化患者的血气分析表现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可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其具有一定的血气及肺功能表现,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在某医院回顾性收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资料,其中有25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查和血气检查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由慢性型阻塞性肺疾病过渡于肺间质纤维化的状态,在影像学上却是具有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如呼吸困难出现得早且进展快,在血气分析检查中显示低氧血症,而检查其肺功能发现出现混合型的呼吸困难的症状。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区别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混合型疾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特点及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例诊断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的病史,体征,X线胸片,高分辨CT(CRCT),肺功能及血气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症状,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可分为COPD为主型和肺间质纤维化为主型,所有患均具有较长吸烟史,肺功能测定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为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使原来单一疾病的特点不典型或两种疾病的特点共存,HRCT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芳 《大家健康》2016,(4):57-5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实验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患病时间、肺功能情况、吸烟情况和用力呼吸容积等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吸烟人群的时间、比例和患病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 Velcro 啰音和杵状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叩诊清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单位时间内呼气容积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叩诊清音高、Velcro 啰音和杵状指低和每秒用力呼吸容积低时,医生应该注意患者出现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可能,并及时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D-二聚体(D-dimer)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各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比较各组BNP、D-dimer含量的差异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74±0.87)μg/L、(2.09±0.77)μg/L,均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的(1.67±0.65)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BNP水平分别为(919.34±189.33)pg/mL、(213.60±31.74)pg/mL,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37.30±12.74)pg/mL明显增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D-dimer含量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变化、疗效监测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和LVEF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常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比治疗前及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和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血氧含量,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性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并观察效果,同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次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83%;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52.21±4.02)mm Hg,治疗后为(34.78±2.24)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5);治疗前氧气分压(84.58±2.56)mm Hg,治疗后为(93.02±2.16)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1,P〈0.05);治疗前FEV1、FEV1/FVC、6 min行走试验分别为(37.5±11.0)%、(35.1±10.2)%、(379.1±16.0)m,治疗后三项指标分别为(46.8±12.0)%、(41.2±11.6)%、(436.8±15.8)m,治疗后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8、16.65、18.95,均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震宇 《当代医学》2014,(1):119-12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患者不规范地使用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8例,占82.4%;有效4例,占11.7%;无效2例,占5.9%;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8例,占52.9%;有效6例,占17.6%;无效10例,占29.5%;治疗有效率为7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试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其血糖进行及时的监测,能够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在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服加味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显效1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显效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方法,研究应用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此症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本院收治住院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及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BIPAP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意识恢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气管插管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改善,治愈率有效提高,还可以提高与患者的人机同步率,在临床具有应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据舌下静脉瘤状突起,应用活血化瘀,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现舌下静脉瘤状突起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观察主要症状和体征及舌下静脉瘤状突起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对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益肺健脾化瘀法治疗慢阻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补肾益肺健脾化瘀法配合西医治疗慢阻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1例,同时设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血清TNF-α、IL-10、IL-13、IL-18、CRP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有效改善(P0.05),血清TNF-α、IL-13、IL-18、CRP显著降低(P0.05),IL-10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补肾益肺健脾化瘀法治疗慢阻性肺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燕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56-157,16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2.0mg)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血气分析、临床转归。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8/40)和88.6%(3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P02、PC02、SO:、HR、R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6.8%(3/44)、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改善气血分析水平,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