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将9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保证内环境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治疗或其他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而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1.0 g/d,7~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68.9%(31/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1);治疗组的症状体征、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0.5克/次,1次/天,1疗程7 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Ⅰ(e Tn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1.1%(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症状、CK-MB和e TnⅠ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磷酸钠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Bodium C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 6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53).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0.5g/次,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172.72%(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肌酶谱水平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损伤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C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6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0.5g/次,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肌酶谱水平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损伤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C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6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0.5g/次,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肌酶谱水平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损伤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0.5g,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1)。在改善CK-MB、cTnI方面,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新生儿窒息伴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结果差异性。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82.35%)明显优于对照组(47.06%),并且经积极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心肌酶谱数值均小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保护剂,在重度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加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常合并心肌损害。我们自2002年6月~2004年5月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度窒息后心肌损伤新生儿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压稳定,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 0g/次,1次/日,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 0 2g/kg,1次/日.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临床表现,血清CK-MB和cTnI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3天后,治疗组心音明显有力,心电图大部分恢复正常,血清CK-MB和cTnI水平显著下降[(24 5±2 8)U/L、(0 37±0 04)μg/L],接近正常水平;而对照组3天时心音仍低钝,心电图少部分恢复正常,CK-MB和cTnI无明显变化(P<0 01).7天后对照组患儿心音渐有力,心电图大部分恢复正常,CK-MB和cTnI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动脉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室EF降低、右室CO减少、左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加速时间明显延长、A/E(二尖瓣舒张末期/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例倒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ADP、PAP及PAP/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是病情严重的标志,应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妊娠合并心脏病新生儿窒息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597例母亲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新生儿及57例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597例新生儿全部进行30秒内评估,其中57例存在异常,其中呼吸异常17例,心率小于100次/分13例,呼吸异常且心率小于100次,分27例;57例新生儿均采用气囊面罩正压通气,7例气管插管,12例胸外按压,4例予肾上腺素、纳洛酮成功复苏。经过早期干预57例患儿1分钟阿氏评分≤7分(轻度窒息)14例;1分钟阿氏评分≤3分(重度窒息)6例。597例新生儿中20例(3.35%)诊断窒息,低于早期干预-“复苏”的使用率(9.55%),P〈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窒息发生率3.35%低于文献报道的10.78%,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母妊娠合并心脏病均为高危因素产妇,择期剖宫产率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早期给予生命支持应在生后30秒内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心肌酶谱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4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CK-MB和cTnT)测定用来评估窒息后心肌损伤。结果在病例组,共有26例(26/42)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而健康对照组仅2例发生ECG异常。在病例组,cTnT和CK-M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Tn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CK-MB为高(P〈0.05)。而且cTnT水平同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nT不仅可以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而且还可以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7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38.5%、16.9%、13.8%。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孕期保健、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积极防治产科并发症,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5例新生儿窒息的病案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1%(185/3 48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产前出血(OR:3.901)、孕周(OR:3.717)、出生体重(OR:3.099)、羊水污染(OR:2.375)、羊水过少(OR:2.317)、脐带异常(OR:2.254)、年龄(OR:2.083)。结论产前出血、孕周、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年龄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和产时分娩监护,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危险因素,分析如何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2011~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病历、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不同性别、产式、孕周、产妇产龄等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找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生儿窒息率为5.09%;男、女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的前三位原因是:早产、脐带绕颈、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占56.23%、19.15%和12.46%;早产是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首位原因;阴道助产、高龄分娩都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为了母婴健康,应鼓励适龄婚育,才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生儿窒息24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生一分钟Apgar评分4~7分167例,≤3分74例。窒息引起器官系统损害的频度依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凝血系统。轻度窒息持续时间≥5分钟者,三个系统以上受累占78.8%,病死率39.4%;重度窒息持续时间≥5分钟者,三个系统以上受累为88.7%,病死率82.3%。随访86例,其中轻度窒息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10.4%重度窒息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占26.3%。提示窒息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多器官系统损害发生率及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复苏与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为系统化的复苏与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的复苏与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痊愈出院的人数显著增加,而转院和死亡的人数则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性的新生儿复苏和复苏后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新生儿的成活率,并进一步改善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