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低场磁共振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急性脑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MRI表现。方法:对在发病后48小时以内,经低场MRI检查并经证实的52例急性脑出血(超急性期43例,急性期9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和超急性期脑出血在低场MRI均表现为脑内占位灶,T1加权呈等信号,T2加权为稍高信号,周边有较长T1、长T2信号水肿环,并伴占位效应,本组有5例出血破入脑室,表现为脑脊液中有与血肿信号挖的异常信号影,多位于侧脑室后角及第四脑室,可出现“液平面”征,除1例脑转移瘤伴出血,在平扫发现血肿后再经增强扫描进一步确诊脑转移灶外,其余病例均由MR平扫作出明确诊断。结论:超急性和急性期脑出血在低场MRI扫描中都可见明显异常改变,且具有其特征性,低场MRI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磁共振成象MRI诊断的59例肝占位性病变分析,认为肝癌肿采用T2加权像较T1加权像易识别,而T1加权像上肝囊肿显示最清楚,T2加权像对肝血管瘤呈均匀高信号,对部分大的血管瘤尚能辨认纤细间质和血管暗纹,借此可对以上三者鉴别。以往认为在肝占位病变上MRI不及CT,而本文资料表明,低磁场MRI则优于CT与B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不同扫描模式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比较MRI不同扫描模式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合并A型脑微出血在SWI序列上表现为点状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D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稍低信号,T1WI呈类圆形等或低信号影;急性期脑梗死合并B型脑微出血SWI序列上呈小片状不规则低信号,DWI呈多发点片状低信号影或混杂信号影,T1WI呈等或偏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呈略低信号;SWI对脑微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DWI和MRI常规序列(χ~2=49.412、36.505,P0.05);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MRI不同扫描方式(DWI序列和SWI序列)影像学图像各具特征。结论 SW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更高,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低场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低场磁共振初诊及临床证实的39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低场磁共振表现。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低场磁共振主要表现为梗塞区脑组织T2WI和(或)水抑制像(FLAIR)信号增高,T1WI信号表现不明显,皮髓质交界模糊,邻近脑室、脑池、脑沟略受压等轻度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结论低场MIR能准确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88例自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6h(超急性期)、6-24h 240例(急性期)、1d-14d 272例(亚急性期);回顾性分析其CT、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历,比较CT、MR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在急性期脑梗死任意时段,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且超急性期CT常无明显异常表现,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可出现早期低密度影,皮质、白质边界不清,豆状核和脑岛带征,脑沟回、脑室及脑池改变,并在大血管闭塞后出现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高密度征等影像表现;超急性期MRI可见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上呈明显高信号,但TIWI、T2WI、FLAIR均无明显异常信号;急性期MRI亦可见DWI高信号,且TI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T2WI、FLAIR信号强度弱于DWI;亚急性MRI可见DWI高信号,TI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且T2WI、FLAIR信号强度较DWI信号强。结论急性期脑梗死任意时间段行CT及MRI均可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完整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 DWI )及表面弥散系数( ADC )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只广西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总动脉,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后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栓塞后1、2、24 h及7、14、21、28 d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ADC值。结果栓塞后1 h 6只实验猴DWI显示高信号,术后2 h 8只实验猴DWI均显示高信号,而T1 WI及T2 WI均无显示;24 h DWI呈明显高信号,T2 WI呈高信号;7 d时DWI呈高信号,14 d时DWI呈稍高信号,21 d时 DWI呈等或低信号,28 d时DWI呈低信号,而T2 WI均呈高信号。24 h内ADC值逐渐降低,7 d时升高至接近正常,14、21、28 d时高于正常值并呈逐步升高。结论 DWI比常规T2WI更早发现脑梗死信号;在脑梗死急性期,DWI呈高信号而ADC下降,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ADC逐渐上升,DWI信号逐渐降低,但两者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病变MR的表现。方法:15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转移性肝癌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肝血管瘤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肝囊肿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使用2.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GYREX2T—SGR,Elscint),采用体线圈,应用呼吸门控技术。SE序列,Tl加权和FSE序列,PD/重T2加权,横断位,FSE序列.T2加权,冠状位。结果:15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肝癌50例、42例呈局限性均匀或不均匀性略长T1信号影,5例为等信号影,3例为略高信号影,PD/T2双回波序列像上呈不均匀性长T2信号影。转移性肝癌14例,MR信号表现与原发性肝癌无显著性差异。肝血管瘤65例,呈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长T1或等T3的信号影,T2W1像上,随着TE的延长信号明显增强。肝囊肿26例,呈明显的均匀一致的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MR对常见肝破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诊断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意义. 方法 10例患者均进行了DSA检查,其中6例在造影前进行了MRI、MRA、MRV检查,有4例进行了血管内溶栓/取栓治疗. 结果 MRI检查4例急性期患者,T1、T2加权像上显示栓塞静脉窦血管流空影像消失,1例T1加权像上显示静脉窦与脑实质比较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显示低信号.亚急性期1例,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慢性期1例,T1、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5例MRV检查显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栓塞位置最多见为上矢状窦,其次为横窦、直窦、乙状窦及下矢状窦等.DSA检查可见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良,静脉窦显影时间延长.4例行经颈静脉静脉窦插管溶栓/取栓术的患者,2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1例插管失败,另外1例术后1 d死亡. 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V检查和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取栓术,症状和体征可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脑室出血时脑室内血肿的磁共振(MRI)信号演变,方法:应用自旋回波序列对12例脑室出血病人进行60例次动态头颅MRI检查。结果:病程一周内,脑室出血在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上均呈等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PDI)上呈略高信号,一周后血肿影已完全消失。结论:脑室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与脑实质内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相似,但是,脑室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较脑实质内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讨论脑室出血时脑室内血肿的磁共振(MRI)信号演变.方法应用自旋回波序列对12例脑室出血病人进行60例次动态头颅MRI检查.结果病程一周内,脑室出血在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上均呈等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PDI)上呈略高信号.一周后血肿影已完全消失.结论脑室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与脑实质内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相似.但是,脑室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较脑实质内出血时血肿的MRI信号演变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认识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 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低场强MRI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率.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超急性期17例,急性期50例)在0.2T MRI的表现,所有病例均通过CT证实.17例超急性期脑出血T2周1均表现为高信号; T1周1呈等信号14例,稍低信号3例.50例急性期脑出血T2周1高或稍高信号35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10例,低信号5例; T1周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0例,稍高信号10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周1为低信号,T2周1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 MRI上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多可明确诊断,但不如CT敏感和特异,认识它的意义在于与脑梗死和脑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特别是脑梗死,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演变规律及其在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确诊的超急性期(〈6 h)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并分别于脑梗死的急性期(6~72 h)、亚急性期(4~14天)和慢性期(15~30天)进行3次磁共振随访,观察脑梗死后不同时间DWI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①脑梗死超急性期:DWI呈高信号改变,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91.1%;常规磁共振T1WI和T2WI均无阳性病灶发现。②脑梗死急性期:DWI信号仍为高信号,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100%;T1WI、T2WI病灶阳性率为82.2%、86.7%。③脑梗死亚急性期:DWI仍呈高信号,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97.8%;T1WI和T2WI病灶阳性率均为100%。④脑梗死慢性期:DWI信号大多呈等信号和低信号改变,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仅为22.22%;T1WI和T2WI病灶阳性率均为100%。结论脑梗死病灶信号在DWI呈现一定的时间演变规律;DWI对于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亚急性期两者相似,慢性期DWI不如常规磁共振;DWI结合常规磁共振可以用于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的常规MRI及DWI检查影像图片。结果 16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在T2WI和T2FLAIR序列图像上发现呈稍高信号,T1WI未见异常信号改变;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扩散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呈明显低信号。结论 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及CT检查,故对怀疑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时行DWI序列及常规MRI扫描。  相似文献   

14.
白少君  李利 《中外医疗》2016,(32):114-1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病的类型与相邻椎体MRI加权图像上信号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4年2月在该院行椎间盘切除术的168例患者资料术前均有MRI、T1加权、T2加权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行手术的椎间盘及上下相邻椎体与正常椎间盘的MRI T1加权、T2加权影像信号的变化强度,记录信号改变的强度,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MRI加权信号的改变(低或高的信号改变)评估椎间盘病的类型,其信号改变较为明显的是上部相邻椎体的T2加权图像(45.3%);而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信号改变较差(30.9%),结果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盘脱出的上部相邻椎体在MRI T1加权像上信号改变明显,在MRI T2加权图像上,椎间盘脱出的上部相邻椎体的信号改变比椎间盘突出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病-偏侧投掷症(HC-HB)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5例非酮症高血糖诱发的HC-HB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65~83(76.6±7.2)岁,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结果 5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4例表现为单侧肢体粗大的舞蹈样或投掷样不自主运动,1例表现为全身性舞蹈症.病程中最高血糖18.6~44.6 (26.6±10.5)mmol/L,尿酮体阴性.脑MRI检查显示4例对侧基底节T1加权像呈高信号、1例双侧基底节T1加权像呈高信号,无水肿或占位效应,T2加权像多为等信号.3例行脑脊液检查,蛋白水平均增高,细胞数正常;其中2例IgG指数或IgG鞘内合成率增高,经积极控制血糖和服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基本缓解.结论 非酮症高血糖性HC-HB表现为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偏侧投掷症,MRI显示对侧基底节T1加权像高信号,偶累及双侧;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5例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常在短期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MR IT1加权像肿瘤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一或握拳状强化。5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3例,近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各1例,术后均无新的脑局灶损害症状。3例术后给予以大剂量MTX(3.5 g&#183;m^-2)为主的化疗+全脑放疗(30-40 Gy),1例行化疗,随访4例,3例现存活。结论对脑非重要功能区的单发病灶,高颅压症状、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者应积极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及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T1WI图像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肿瘤信号多数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脑内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MR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22例患者行常规T2加权(T2 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DWI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22例在DWI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2例是在发病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5例是在发病后6~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5例是在发病后12~72 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表明DWI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治疗前后复查对比分析8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磁共振信号变化。结果发病后3h内即给予磁共振检查DWI显示病灶明显高于普通成像。结论 DWI可以及时、准确地为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3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惠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避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像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I及F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结合其他序列能时脑梗死做出明确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