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寒冷地区 42 2名婴幼儿进行了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98年 3~ 5月 ,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 (北纬 5 1.0 3度 ,最低气温 - 47.3℃ ) 4 2 2名 0~ 3岁婴幼儿进行了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调查 ,其中男 2 34例 ,占 5 5 .5 % ,女 188例 ,占44 .5 %。最大年龄 3岁 ,最小年龄 2个月 ,平均年龄 1.83岁。调查方法 :首先对 2 10名受检人员询问了母孕情况及佝偻病病史 ,并进行了体格检查 ,X线腕片、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测定 ,同时调查了乳牙萌出时间、数目、钙化不良及龋病发病情况。而后又详细调查了防佝地…  相似文献   

2.
对422名婴幼儿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玉娴  于凤芝 《口腔医学》1992,12(3):148-149
<正> 本文对寒冷地区422名婴幼儿进行了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的调查,其结果:“无佝组”乳牙萌出早于“有佝组”,“有佝组”乳牙未全萌出率、龋病及钙化不良高于“无佝组”。提示:今后口腔保健工作应从围产期抓起,为促进牙齿  相似文献   

3.
佝偻病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也造成乳牙牙体的损害。我们对473名儿童进行了佝偻病和乳牙龋齿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调查对象:共调查了某幼儿园3~5岁儿童473名,其中男性248名,女性225名,查出佝偻病后遗症患儿164名,调查对象全部为乳牙牙列,共检乳牙9460个。  相似文献   

4.
第一恒磨牙近中异位萌出.势必引起第二乳磨牙根部的远中过早吸收及造成该牙的过早脱落,更严重的是减少了牙弓长度,导致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单尖牙萌出无位置而受阻,继而造成双尖牙及尖牙的拥挤,破坏牙(牙合)关系。为了能使牙(牙合)畸形得到早期防治,著者对来院就诊的6~7岁儿童做了初步的调查,并对矫治法案做出了初步设想,对个别患者进行了矫治.临床资料:二年期间共调查了131名来院就诊的6~7岁儿童.男性77名,女性54名.结果有8例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男5例、女3例,占6.1%.  相似文献   

5.
一、斑釉、龋齿与年龄的关系龋齿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乳牙萌出后不久就可患龋,至6~8岁时达到最高峰。在混合牙列期,由于乳牙逐渐脱落,代以新生恒牙,龋患率逐渐下降。12岁以后乳牙已脱落完毕,龋患率又逐渐升高,约在25岁左右渐趋平稳,中年以后又随年龄而增加。斑釉发生于釉质发育时期,而被发现于牙齿萌出之后,牙齿萌出后就不再改变了。具体说来,除第三磨牙外,从初生到8岁是产生斑釉的时期,(第三磨牙及乳牙的斑釉较少见而且实际意义不大),最敏感的年龄是2~3岁,3岁以后影响较小。有碍美观的斑釉牙主要是在前牙,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主要分析汉族与哈族之间乳牙萌出的年龄的差异.同时也分析比较男女之间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在新疆阿勒泰市区内30多个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的家属区、及近郊2个乡、6个自然材,我们对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进行挨家挨户的乳牙前出普查。其中哈族男性278人.女性249人;汉族男性520人,女性464人,共1511人.全部资料由一名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牙外伤的年龄、性别、牙位分布、外伤类型、继发损害等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接诊的80例115颗乳牙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牙外伤以3~4 岁最多见,男女比例为1.8∶ 1.0.外伤牙位以上颌乳中切牙最为多见,占78.3%.外伤类型以牙齿移位最常见,占45.2%.乳牙外伤继发损害包括乳牙牙髓根尖病变,对应恒牙萌出异常等.结论 乳牙外伤是儿童牙科常见多发病,治疗应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保护恒牙胚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小儿自出生后6个月左右起,乳牙即开始陆续萌出.3岁左右的幼儿20个乳牙均已萌出,形成乳牙列.乳牙承担了幼儿期咀嚼功能的重要职责,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中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儿童龋病的状况已令各方关注.以90年代上海所报道的资料为例.1岁儿的患龋率已达8.33%,而此时口腔内仅已萌出乳牙6个左右.乳牙列刚形成的3岁儿,其患龋率为59.53%,dft为2.65个.故  相似文献   

9.
龋病是儿童时期常见多发病之一,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高;营养性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两病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探讨乳牙龋病与营养性佝偻病的关系,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调查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患病与佝偻病患病的情况,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1995年3月~1997年8月儿科门诊、儿保门诊及健康体检儿童共246例,年龄4月~6岁。按卫生部颁布的佝偻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筛查后分为佝偻病组:152例(男80例,女72例)。正常组:94例(男48例,女4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上海市长宁区202名6个月婴儿3年乳牙患龋率及龋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仙霞街道、新泾镇2004年1—6月份出生的沪籍婴儿共202名,追踪观察3年,每年对乳牙患龋率、龋均等指标作调查统计。结果202名婴儿0.5岁、1.5岁、2.5岁、3.5岁乳牙患龋率分别为0%,1.98%,17.82%,37.13%,龋均分别为0,0.03,0.71,1.63。1.5岁、2.5岁、3.5岁组间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男女间乳牙患龋率和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乳牙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增长上升明显,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应注重乳牙龋的早期预防,重视婴幼儿期口腔保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少年儿童恒牙萌出的时间、顺序和性别差异,为口腔医师进行咬合诱导等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安市8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中整群抽取6712名年龄为3~15岁的少年儿童,收集恒牙萌出横断面调查资料,其中男性3604名,女性3108名,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右两侧同名牙同时萌出,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外,下颌恒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大多数恒牙的萌出时间女性早于男性,萌出顺序也有所不同。结论:结果与以前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有一定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于艳玲  曾欣  林静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574-577
目的研究7~36个月婴幼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群的感染状况,探讨婴幼儿口腔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的敏感年龄及婴幼儿口腔变形链球菌群感染与牙齿萌出数目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定期接种疫苗和身体检查的7~36个月婴幼儿112例,检查并记录婴幼儿口腔中牙齿萌出情况,采集婴幼儿的唾液样本,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群的感染情况。结果 112例婴幼儿的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率为50.89%,平均感染年龄为26个月,19~24个月时感染率增高最为明显(P〈0.05),牙齿萌出的数目与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率有关(P〈0.05)。结论婴幼儿口腔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的敏感年龄是19~24个月;变形链球菌群的感染与乳磨牙萌出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松江地区水氟含量与龋病的关系 ,探索防治龋病的方法。方法 对 8488名中小学生于 1990~ 1994年每年检查龋病情况 ,并测定该地区水氟含量。结果 乳牙男、女龋病无显著性差异 ,乳牙萌出后不久就可罹患龋病 ,以后随年龄递增 ;6~ 7岁时恒牙的龋患率、龋均较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 11~ 18岁同龄组女性龋患率、龋均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5、P <0 .0 1)。乳恒牙龋及龋均与水氟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 1<r<0 )。当水氟在 0 .6~ 0 .93ppm时 ,龋病发生较少。龋患率、龋均呈现城镇高于农村。松江地区水氟含量与龋病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安市青少年、儿童恒牙萌出的时间、顺序和性别差异,分析恒牙萌出与生长发育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在西安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随机选取6755名年龄2~17岁青少年,收集恒牙萌出横断面调查资料,其中男3637名,女3118名,对受试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受试者所有恒牙萌出的平均时间早于男性,萌出顺序也不同: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外,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大多数恒牙初萌时间与身高、体重间有显著的低度相关关系(P〈0.05)。结论:调查结果与以前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对临床工作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熊世江 《口腔医学》2001,21(3):155-15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乳牙龋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且乳牙龋坏发病提早、进展较快 ,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达 79 5 5 % ,但牙齿的保健意识尚未普及。本文对临床上高发龋儿童及无龋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儿龋病的预防工作。材 料 和 方 法1 研究对象 :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乳牙龋病、无系统性疾病的儿童 33名 ,男 11名 ,女 2 2名 ,年龄在 3~ 7岁 ,其dmft≥ 6为高龋组 ;另在幼儿园选择 34名健康无龋儿童 ,男 13名 ,女 2 1名 ,年龄 3~ 7岁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32个月婴幼儿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群的定植情况,并分析其早期定植与龋病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225名8月龄婴幼儿,每半年复查一次,持续两年,至婴幼儿32月龄。复查内容包括龋病检查和前牙牙菌斑样本收集。WHO诊断标准用于龋病诊断,选择性培养基及生化实验用于变异链球菌群的分离鉴定。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8月、14月、20月、26月和32月龄变异链球菌群定植率分别为6.7%、31.2%、50.3%、61.0%和75.5%。其中,8月龄组有2名幼儿检出变异链球菌群未见乳牙萌出。变异链球菌群首次检出的平均年龄为(19.6±6.9)个月。婴幼儿乳牙变异链球菌群早期定植患龋率高于晚期定植,32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变异链球菌群能在未萌牙口腔中检出,其定植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变异链球菌群在前牙面的早期定植促进乳牙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和萌出状况,为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计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龋均,龋面均、未萌出率。分析年龄、性别与患龋率的关系,以及龋病的好发牙位、牙面。结果:2 422名儿童恒磨牙总患龋率为18.04%,龋均0.32,龋面均0.52,未萌出率11.23%;女生患龋率略高于男生,且随年龄升高而上升;7岁组患龋率和龋均最低;上颌好发于牙合面、舌腭面,下颌好发于牙合面、颊面。结论:乌鲁木齐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损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口腔卫生指导,积极预防并早期治疗恒磨牙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期牙槽突植骨进行时裂隙侧尖牙的发育阶段与植骨后萌出的关系.方法 植骨成功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3名,单侧58名,双侧5名,植骨时患者年龄为8~14岁,手术后观察到15岁.将研究对象按植骨时尖牙发育阶段分为3级组(牙根形成1/2)和4级组(牙根形成3/4),分析3级组和4级组裂隙侧尖牙的萌出率有无差别.结果 3级组和4级组裂隙侧尖牙的萌出率分别为97.7%和84.0%,总体萌出率为92.0%;3级组的男性患者的尖牙萌出率较4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裂隙侧尖牙牙根形成1/2时进行牙槽突植骨有利于尖牙的自然萌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苏州市姑苏区7~9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市姑苏区小学7~9岁1 452名学生进行乳牙及第一恒磨牙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第一恒磨牙的萌出和窝沟封闭情况。结果 乳牙患龋率77.69%,龋均3.706,充填率14.48%,乳牙患龋率和充填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第一恒磨牙患龋率21.21%,龋均0.444,充填率9.15%,恒牙患龋率和龋均8岁年龄组最低,而充填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总窝沟封闭率为10.74%。结论 苏州市7~9岁儿童乳牙及第一恒磨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和窝沟封闭率较低,建议增加适龄儿童的窝沟封闭比例,加强口腔健康检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20.
陈文静  隋采莓 《口腔医学》1996,16(4):211-212
本文调查了南京市聋哑学校334名替牙期、恒牙期聋哑青少年儿童恒牙萌出情况。最早萌出年龄为5岁,完全萌出一般为15岁,乳恒牙替换时间一般为5~14岁;集中萌出年龄与南京非聋哑者相同,余牙比南京非聋哑者早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