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 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 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 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共有67个县、市(宝安列入深圳特区)有丝虫病流行,其中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分别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自70年代起,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对丝虫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防治,人群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3-24%,到1987年降至0-13%,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均降至1%以下。经卫生部考核,1987年全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随后,我省丝虫病的防治进入全面监测阶段。监测主要包括:进一步肃清残存传染源;血清学监测和消灭丝虫病评审等。其中,…  相似文献   

3.
枣庄市原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淡色库蚊为传播媒介。据 1958年调查平均微丝蚴率为 21%,最高达 40%。采取以消灭传染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多次普查普治,1983年微丝蚴率以村为单位均下降到1%以下,经卫生部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工作的重点转入病区流行趋势监测阶段,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纵向监测 选择原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峄城区金寺乡 4个自然村为监测点,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对韶关市及其所辖班氏丝虫病流行县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及媒介昆虫学的纵向观察和横向调查。血检53268人,占流行区人口的10.26%,发现微丝蚴血症3例,平均微丝蚴率0.006%。选择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乐昌县和乳源县进行纵向观察,人群微丝蚴率和蚊媒自然感染率均逐年下降。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从1986年的52.82%降为1990年的5.80%,表明韶关市及所辖各县的班氏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所残存的少数低微丝蚴密度患者已起不到传染源作用,因此可终止大规模综合性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则可达到消灭丝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龙山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张建斌向天俊向宽胜龙山县位于湘西北山区,原是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14.7%,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经采用反复查治微丝蚴血症和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1983年微丝蚴率降至0.13%,达...  相似文献   

6.
我县原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为了解人群微丝蚴率降至部颁标准1%以下,以管理区为单位的丝虫病动态情况,我们于1988~1992年连续5年进行丝虫病病源及其传播媒介的监测。一、监测方法 1.选点:按我县的地理位置和丝虫病的原来流行情况,选定平谭镇独石管理区为连续5年纵向的病源学和昆虫学监测点。水口、良井二镇以前峰等13个管理区为1年横向的病源学监测点。监测点现场采取定人、定点和定时的“三定”方法进行监测。平谭、水口和良井三镇监测点在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4.34%、2.45%和3.94%。  相似文献   

7.
<正> 丝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广州市属5个区、县有丝虫病流行,微丝蚴血症者51802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1985年全广州所属5个区、县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微丝蚴率降至0.02%~0.00%。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班氏丝虫病流行动态,选定原中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从化县太平镇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观察点要求 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在0.5%以上,总人  相似文献   

8.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从9182年开始,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对襄樊市水洼村微丝蚴率为0.97%的居民连续进行10年监测,结果表明: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0,认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已不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9.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居民微丝蚴率降至0.97%的水洼村连续进行了10年纵向监测。结果:(1)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在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2)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为0。结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拗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已不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89~1992年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浙东南沿海地区姆坑村纵向监测结果,始监测时人群微丝蚴率为0.17%,平均微丝蚴密度为9.25条/60μl,致倦库蚊幼丝虫感染率为1.24%。1991年复查人群微丝蚴率为0.1992年蚊媒监测未发现蚊体内感染幼丝虫,结果表明监测区丝虫病的传播流行已被终止。  相似文献   

11.
增城市有14个镇的169个行政村有丝虫病流行,1982年流行区人口373338人,人群平均微丝蚴率215%,属低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1]。经过多年反复查治,1985年通过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人群平均微丝蚴率降为055%(流行区...  相似文献   

12.
阳西县丝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西县丝虫病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消除淋巴丝虫病。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阳西县全县9个乡镇104个管理区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1970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59%,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1959~1985年,全县共血检调查634 209人次,治疗患者12 575例,全民服药防治6 852人。1985年防治效果考核,在3个镇3个管理区共血检5 292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例,微丝蚴率为0.06%,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86~1997年进行防治后期监测,共血检35 453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解剖雌性致倦库蚊4 210只,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90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结论1998年经省卫生厅审评,阳西县已达到卫生部消除淋巴丝虫病标准。在阳西县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系统监测,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西南宁地区11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采取三种不同防治措施的远期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仅于9年内共查获30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从第10年起再没有查到微丝蚴阳性者。微丝蚴率连续8年以上为0;IFAT检测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53%~1.87%,已降至广西非丝虫病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蚊媒监测未发现自然感染蚊;也没有发现晚期丝虫病新病例。证明三种措施远期效果都很巩固,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流行已终止,全地区消灭了丝虫病。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丝虫病监测与考核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5~1995年监测及考核结果,人群微丝蚴率在逐年下降,分别由1985年的0.007%下降至1986年的0.001%和1990年的0.0005%,其余各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亦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人群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对1/3流行县、市进行现场考核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IFAT阳性率为1.78~5.44%,与各地历年监测结果相一致,表明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流行已经终止,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眉山市丝虫病防治后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集体服药和重点人群与防治薄弱村组为主要监测对象的巩固措施,采用重点乡镇人群普服0.3%乙胺嗪药盐的净化措施;开展后期慢性丝虫病调查和复查及横向人群监测.结果 1983年眉山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983-1985年在重点人群监测的原微丝蚴血症者114人和疫点人群3 605人中,分别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微丝蚴密度1 ~252条/120μl,平均38.75条/120 μl;1984年和1988年横向人群监测3 104、5 551人,分别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5、1人,平均微丝蚴密度6.20条、11条/120μl.随着巩固和净化措施实施,1989-2012年连续监测24年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393例,减少至2011年的29例,1989年以来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现遗留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结论 眉山市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显示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原流行区现39岁以下人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后期工作重点应放在对输人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祁阳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远期效果和净化情况。方法 于1980-1995年进行了丝虫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 人群微丝蚴率由1980年的0.06%降于0;致乏库蚊自然感染率由1980年的1.96%降至0;中华按蚊仅1980年检出阳性,3年血清学监测人群抗体率降至非流行区水平;3例微丝蚴阳性者,均于3-4年全部自然转阴。结论 全县丝虫病防治效果巩固。已达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淋巴系统丝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四种类型:以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媒介的马米丝虫病流行和以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商邱地区柘城县胡襄乡张庄村系以淡色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为了解该区班氏丝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巩固情况,并监测其残存中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简写为mf、微丝蚴血症及微丝蚴阳性简写为mf~+,微丝蚴感染率简写为mfr,下同)对丝虫病的传播作用;为制定消灭  相似文献   

18.
阳山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七十年代初期调查,共有微丝蚴血症者12194例,人群微丝蚴率最高为15.08%(犁头)平均为4.04%。主要分布在犁头、岭背、江英、附城、高峰、小江、青莲、东山、水口、杜步、大莨、黄坌、称架及黎埠等乡镇、太平、七拱、红莲及杨梅四个乡镇为非流行区。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卫生防病人员和广大群众坚持了十多年的积极防冶,取得了显著成绩。1980年,卫生部组织全国丝虫病专家对我县进行考核,结果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2%,确认我县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为了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能否引起流行传播和了解防治丝虫病的远期效果,选择了原微丝蚴率较高而采取不同防治技术措施的犁头镇和高峰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广西田阳县在丝虫病防治初期采取普查普治的措施后,人群微丝蚴率由1959年的4.44%,下降至1975年的2.36%,1975 ̄1979年采用对象治疗加流行村全民服药,微丝蚴率下降为0.61% ̄0.87%,1980年普服海群生药盐的巩固措施,1981年微丝蚴率迅速下降至0.11%,经1984 ̄1994年的监测,除1985年检出3例微丝蚴阳性者外,其余各年均未发现阳性,蚊媒监测亦未发现蚴丝虫自然感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消灭丝虫病的措施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舟山市人群微丝蚴感染和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采用海群生拌盐、拌酱油等服药方法,辅以晚期病人治疗、防治蚊措施。结果 至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0.59%0。1985年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986年后未检出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全面监测阶段,以县(区)为单位,经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均在10年以上,达到:①病原学监测,乡镇及人口覆盖率分别在30%和3%以上,无微丝蚴阳性;②监测致倦库蚊,解剖3000只以上,未发现幼丝虫。结论 舟山市已消灭传染源,丝虫病传播完全被阻断,达到了卫生部制订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