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的肝移植患者2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以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20例患者共回收血22952ml,平均每例1148ml.采用自体血回输后,HB、HCT、RBC均明显回升; PT、APTT、Fib、Plt等凝血指标均异常且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不良反应.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术中自体血细胞回输应用于脊柱手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量并观察输入后机体的凝血功能。方法对52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行自体血细胞回输,分别观察术前、术毕、术后24h、72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 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平均每例回收血细胞975m l,术毕、术后3h、24h PLT低于术前水平,PT和APTT也较术前有所延长,但72h后已接近术前。结论自体血细胞回输可显著减少脊柱手术中输入异体血量,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危剖宫产妇血液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剖宫产妇100例,其中自体血组5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匹配异体血组50例(异体输血)。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前后血液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并将自体血回输量与术后血液指标和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自体血组失血量与回输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产妇一般资料和估计失血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自体血组异体红细胞用量显著低于异体血组(P<0.05);异体血组术后RBC、Hb、HCT水平较自体血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术后PT、APTT、Fib、TT无明显差别(P均>0.05);自体血组回输量与术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失血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Y=0.4X(P<0.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适用于高危剖宫产妇,可节约异体血的使用,并且比异体血输注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患者75例,麻醉后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稀释血液,经中心静脉采集自体血保存备用,当各术式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或术中出血量≥500 ml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术中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记录采血前后HR、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记录ANH前后及自体输血前后Hb、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结果 75例患者共采血29 650 ml,平均采血量395 ml,平均输入稀释液965 ml.采血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ANH后Hb、PLT、Hct下降,PT、APTT延长,且FIB减少(P<0.01),Hct符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预期目标.自体输血后Hb、PLT、Hct回升,PT、APTT缩短且FIB增加(P<0.01).结论 骨科大手术时采用轻度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能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体输血效果显著,可以代替或减少异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宋正川  吴刚  李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39-1341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CH)联合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40例脊柱侧弯矫正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G组手术开始时用硝普钠行CH,维持MAP(65±5)mmHg,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术野出血。D组常规麻醉。两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毕测定Hb、血细胞比容(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G组失血量(2150±215)ml显著低于D组(2650±265)ml(P<0.05),G组回输洗涤红细胞量(855±83)ml;G组输血量(950±215)ml显著低于D组(2210±345)ml(P<0.05)。两组Hct、Hb术毕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PT、APTT在术毕均长于术前(P<0.05),而FG低于术前(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可安全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7.
李坤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5-86
目的 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60例患者体腔内或手术创面的血液通过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浓缩红细胞,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术中回收的原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观察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血浆纤维蛋白原(n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 60例患者共回收原血145 637mL,平均每例(2327.49±1339.10)mL,共回输浓缩红细胞63 675mL,平均每例同收(1184.9±616.5)mL.异体妊娠、脾破裂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后,血小板显著减少(P<0.05).HB、HCT、RBC均有所回升,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其余手术患者输自体血后,HB、HCT、RBC、PLT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PT、TT、APTT均较术前有所延长,但所有结果均在可接受的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少.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48例脊柱前路手术患者,应用Cell—Saver自体血液回输机,收集手术野的血液,经抗凝、滤过、清洗、浓缩后回输给患者。测定手术前后将回输血前后患者血液作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检测。结果 术后24hRBc、Hb、Hct、PLT、较术前降低(P〈0.01),PT、APTT较术前延长(P〈0.01),但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未补充凝血因子,3例补充了异体血,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结论 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洗涤的红细胞能有效地补充术中失血,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并且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术中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25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病人,根据总出血量和回输血量分为3组,分别比较手术前、回输前后血Hb、Hc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回输血<800 mL)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回输前FDP比手术前增加(P<0.05),回输后又接近正常.B组(回输血800 ~ 1 000 mL)回输后除Hb较回输前上升外,PT、APTT延长,FIB降低,但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回输血>1 000 mL)手术前、回输前后的Hb、Hct低于正常值,PT、APTT延长,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回输前减退更明显(P<0.05),但回输后的Hb、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维持红细胞携氧能力,对大量失血和大量回输自体血红细胞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中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2 5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病人 ,根据总出血量和回输血量分为 3组 ,分别比较手术前、回输前后血Hb、Hc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 (回输血 <80 0mL)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 ,回输前FDP比手术前增加 (P <0 .0 5 ) ,回输后又接近正常。B组 (回输血 80 0~ 10 0 0mL)回输后除Hb较回输前上升外 ,PT、APTT延长 ,FIB降低 ,但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组 (回输血 >10 0 0mL)手术前、回输前后的Hb、Hct低于正常值 ,PT、APTT延长 ,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回输前减退更明显 (P <0 .0 5 ) ,但回输后的Hb、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维持红细胞携氧能力 ,对大量失血和大量回输自体血红细胞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我院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术中应用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725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患者回收、回输血液量、术后输注异体血以及治愈情况。比较其中未输异体血的14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总量1501920ml,平均每例2072ml。725例患者中,死亡7例术后,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1d与术前比较RBC、Hb、Hct、PLT、WBC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前各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在抢救大出血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妇科腹腔内大出血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20例妇科腹腔内大出血急诊手术中采用国产血液回收机将腹腔内血液回收,经抗凝、滤过、清洗、红细胞浓缩后回输,测定术前、术后24小时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和血浆电解质检测。结果:320例腹腔失血量平均失血量1 450 ml;回收总量368 000 ml,平均每例回收1 150 ml,回收血量占出血量的79.31%;回输总量307 200 ml,平均每例回输960 ml,有58例输异体血,无输血反应、感染、血液回输良好;术后24小时Hb、RBC、HCT较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24小时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和血浆电解质检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腹腔内大出血急诊手术中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技术,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26例,A组1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12例为对照组完全输注库血补充。结果A组回收原血(1488.4±392.7)ml,回输洗涤红细胞(746.2±21.6)ml,A组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输库血和血浆;节约用血19350ml,对照组出血量(1398.2±414.7)ml,输异体血(723.1±289.2)ml。两组输注后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范围,对电解质、PT、APTT及A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无感染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血液回收机对42例外科大手术患者手术野的出血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回输自体血前后的Hb、Hct及凝血功能变化和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使76.2%的患者避免了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P< 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加等容性血液稀释(ANH)的可行性并与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做比较.方法 择期全髋置换术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术中自体血回收 ANH;对照组:12例,术中自体血回收.分别监测采血前、采血后即刻、术毕、术后1d的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术中失血及输血情况.结果 采血后即刻实验组Hb、HCT、PL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T、APTT明显延长 (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别.实验组无一例输库血,对照组4例需输异体血,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H加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失血及输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骨科全麻下自体血回收,分别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检测APTT、PT、Hb、Hct、Plt。结果:回输前和术前相比血液的凝血状态明显变化,自体血回输后Plt进一步下降,但APTT,PT没明显变化,同时Hct明显升高。结论:病人的凝血状态在自体输血之前就发生了改变,自体血回收对于创伤性失血的病人使用是有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It)、凝血活酶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m)、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400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It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