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候模型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技术平台,中药研发的深入给证候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途径与思路,对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进行了探讨。笔者查阅1994~2004年气虚血瘀证研究文献344篇,模型研究文献189篇,现就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瘀血内阻而生的证候为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研究最多的证候之一。可分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外伤血瘀证等诸多证型。临床动物模型与造模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从四诊诊断、理化微观指标、影像学特点、动物模型等面,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今后应需要同步的、系统的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结论:根据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阶段。把握各个时间窗的症状和体征,把气虚血瘀证和其他证型结合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主要有根据血瘀证病因病机制作如外伤致瘀、热毒因瘀、气滞血瘀、离经之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阳虚血瘀、血虚(脾虚)血瘀、自然衰老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和根据血瘀证研究中发现的病理生理异常制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行正常大鼠与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寻找气虚血瘀证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复合因素制作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软件分析及质谱鉴定等技术观察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的蛋白质表达谱改变情况。结果:初步鉴定出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补体C3(complement component C3)、ZN--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免疫球蛋白λ轻链(immunoglobulin lambda light chain),降低的蛋白质是CD5抗原样蛋白(CD5 antigen-like)。结论:初步发现的差异蛋白可能与气虚血瘀证的形成、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中医药镇痛研究,结合经典方剂观察中医证候和疼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医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中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病机理论,探索中医药治疗疼痛的有效途径。方法:在单一急性内脏疼痛动物模型和叠加气滞、、气虚、血瘀、血虚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研究,观察受试药物对不同模型的镇痛作用,比较分析各证型和各方剂之间的作用特点。结果:试验中表明4个证候模型对动物急性内脏疼痛均有一定的加重作用,其加重次序依次为气滞、血瘀、血虚、气虚。活血方治疗效果较优,在单一疼痛、气虚疼痛、血虚疼痛、血瘀疼痛中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气滞型疼痛所选方剂均无明显治疗作用。结论:对于急性疼痛而言,气滞、血瘀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中活血为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与单核细胞(PBMC)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炎症机制。方法:复制心梗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动物术后第7天、14天、28天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IL-1β、IL-6、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动物单核细胞TNFα、IL-1β、IL-6、MCP-1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动物(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心肌缺血)与单核细胞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该证候重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兼夹其他证型。随着对血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开展和深入,血瘀证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血瘀证的不同形成原因,分别从外伤致瘀、情志致瘀、寒凝致瘀、热毒致瘀、痰浊致瘀、气虚致瘀、血虚致瘀、阴虚致瘀和阳虚致瘀等9个方面来综述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血瘀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血瘀证模型制备及证候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CHD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源于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出院患者,共15例。依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法,气虚血瘀兼。肾虚型治宜益气活血、滋补肝。肾法,气虚血瘀兼风痰阻络型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气虚血瘀兼肝郁型治以益气活血、疏肝理气法。[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胸片均明显改善。[结论]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廖怀章  孙江波  刘绪银 《中医正骨》2010,22(12):16-20,22
目的:探讨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按事先确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患者,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所得结果采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464例患者共有83种症状和异常舌脉,其中腰背酸软、腰背酸痛、肢酸软痛、腰背冷、疲乏少力、动作迟缓、反应迟钝、齿松、健忘、目干涩、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舌苔少、脉细弱、脉弦、脉细涩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②对各复合证候进行聚类分析:阳虚血瘀、阳虚寒凝、阴虚髓亏、阴虚血瘀、阳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③男性患者较早出现湿阻、寒湿、阳虚证,女性患者较早出现气滞与阴虚证。④对脏腑定位进行聚类分析,肾、肝肾、脾肾为1类,其余为2类。⑤主要证候出现频次依次是:肝肾(包括心)阴虚血瘀105例、阴虚髓亏81例,肾(包括脾、肺、肝、心)阳虚髓亏73例、气虚血瘀73例、阳虚血瘀51例,痰湿瘀阻27例,气滞血瘀54例。结论: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虚、瘀为主,病位主要是肾、肝、脾。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4.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何任教授辨治肠癌的临床经验。治疗原则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临证分气阴两虚型、肾阴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不足型、湿热内蕴型等辨证论治,同时结合主症、兼症、兼夹症、变症进行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气虚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气虚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75.0%;气虚合并血瘀1321例,占86.9%,气虚合并阴虚687例,占45.2%,气虚合并痰浊630例,占41.4%;高脂血症、糖尿病对气虚的影响强度最大。结论:气虚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要素,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机,高脂血症、糖尿病与气虚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介入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ACS患者于介人治疗成功后24—48h内调查其病史、症状、体征及证候要素特点,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家医院480例介入治疗成功的ACS患者,其中血瘀占81.7%,痰浊偏寒占22.5%,痰浊偏热占18.3%,气虚占51.7%,阴虚占42.5%,阳虚占10.8%。证候要素组合情况显示:2个证候要素相兼占52.5%,3个证候要素相兼占23.3%,单证候要素占14.2%,4个证候要素占10.0%。其中血瘀与痰浊(包括偏寒与偏热)相兼占34.2%,血瘀与气虚相兼占44.2%,血瘀与阴虚相兼占32.5%.气虚与阴虚相兼占26.7%。结论介入治疗后ACS患者证候要素主要是血瘀、气虚,证候要素组合以2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以血瘀兼气虚组合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王文波  程小燕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7-78,98
文章对近年来气虚血瘀在中医药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诸多文献认为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说明了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