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艾滋病(AIDS)后随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数据库登记的116例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AIDS后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分成3组(<20个/μl,20~99个/μl和100~350个/μl),使用SPSS 14.0软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约2个月及5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诊后接受治疗的3组患者在治疗约2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前比较都有提高[<20个/μl组:(84.93±64.33)个/μlvs(9.39±5.10)个/μl,P=0.000;20~99个/μl组:(178.71±135.34)个/μlvs(46.62±18.71)个/μl,P=0.001;100~350个/μl组:(316.81±128.81)个/μlvs(197.66±67.59)个/μl,P=0.002],但是在治疗5个月后3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T细胞基线低的组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早发现、早治疗仍应是河南省开...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B+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来寻找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350个/μL的总淋巴细胞的范围.结果:调查对象总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 =0.602,P<0.01),总淋巴细胞<1 4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3.0%的灵敏度,69.2%的特异度,92.0%的阳性预测值;总淋巴细胞<1 7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有76.9%的灵敏度,66.7%的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结论: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CD4+细胞计数的一项替代指标,来预测了解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自愿检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为了解本地区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110例HIV感染者在2010年1~6月和2011年1~6月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对2005-2010年加入一线抗病毒在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Easy-Q方法检测病毒载量,同时在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较2010年未治疗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1和200 ~ 350个·μL-1之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宁夏累计在治60例AIDS患者中,随抗病毒治疗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 350个·μL-1的患者构成比越多,治疗时间越短,<200个·μL-1的构成比越高(26.5%),x2=6.558,P<0.05;2010年和2011年检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81,P=0.327),机会性感染以持续性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33.3%,腹泻和带状疱疹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5.5%和14.3%.结论 宁夏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将增多;艾滋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部分病人可重建免疫功能;部分治疗后病毒载量未降低的病人,可能面临治疗失败的危险,关注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韶关市老年HIV/AIDS人群首次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量情况,获得其分布特征,为制定老年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韶关市2008—2015年新发现的老年HIV/AIDS人群全血样本,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对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共有HIV/AIDS 147例,其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51~83岁,平均(68.51±17.58)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51.02%;本地户籍134例,占91.16%;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7.35%;其次为同性传播24例,占16.33%;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 254个/μL,平均(282.57±124.56)个/μL;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地区范围、感染途径、性病史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4,P0.05)。结论韶关市老年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普遍偏低,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应加强早期监测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0例(干扰素组),经干扰素α1b(50μg)治疗6个月;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例(正常对照组);尸检正常肝组织10例(尸检组)。采集干扰素组和正常对照组6个月前后的抗凝外周血,收集干扰素组抗病毒前和尸检组的肝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的频率(Treg/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干扰素组治疗前Treg的频率为(1.18±0.4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55±0.13)%(P<0.01),Treg的频率与ALT、AST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0.69、0.72,均P<0.01),而与HBV DNA无明显的相关性(r=-0.06,P>0.05);干扰素组治疗6个月后Treg的频率为(0.74±0.19)%,明显低于治疗前。免疫组化和RT-PCR可以对该结果鉴定和印证。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频率升高,干扰素α1b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Treg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艾滋病行抗病毒疗法患者中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0例首次开始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观察患者CD4+ T淋巴细胞的变化,并根据CD4+ T淋巴细胞是否升高分为升高组与未升高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110例(61.1%)CD4+ T淋巴细胞升高>100个/mm3。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均明显改善,但升高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与CD4+ T淋巴细胞升高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促进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因素;年龄≤50岁、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但年龄、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可影响其升高程度,在临床实际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CD4 count is the standar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ligibility fo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and monitoring HIV/AIDS disease progression,but it is not widely available in resource-li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宝鸡市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来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我市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0年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信息,分析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自2008年开始,宝鸡市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底,累计治疗39例,死亡7例,在治29例。在治病例有82.76%在确诊HIV抗体阳性后1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截至2010年底在治病人有55.17%治疗不足1年,20.69%已治疗1~2年。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CD4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CD4值升高100~199个/uL。死亡病例死因均为艾滋病相关疾病,85.71%在治疗后半年内死亡,57.14%在治疗前CD4值低于50个/uL,结核病患病率高。结论加强随访监测,早期诊断和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提高艾滋病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晟  冯宇良  柯云峰  余方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43-1144,1124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成人HIV阳性患者启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治疗.方法 179例HIV感染者分为A组(CD4+≥350/μL),B组(200/μL≤CD4+<350/μL),C组(CD4+<200/μL)三组.使用ART治疗,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死率.结果 三组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C组最高(62.50%),A组最低(6.52%),B组为(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感染C组(15.28%),高于A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则C组(36.11%)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启动ART治疗可以预防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CD4+细胞数较低的患者,ART治疗的前3个月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欧慧  高赛珍  王曼  黄宗杰 《海南医学》2016,(22):3654-365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92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上升者占88.04%;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在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无药物漏服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疗效与年龄、治疗时机、BMI及用药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为该地区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防治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艾滋病确诊患者76例,另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测定尿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对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患者体内维生素B1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C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艾滋病患者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女性患者营养状况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现象,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针对性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0-13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HAART)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HIV/AIDS HAART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86例HIV/AIDS HAART患者,其中死于HIV/AIDS相关疾病48例(占2.42%),HIV/AIDS HAART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44%、97.84%、97.47%、96.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血感染HIV(HR=3.125)、开始治疗时年龄30~(HR=4.518)、开始治疗时年龄50~(HR=15.897)、有漏服药(HR=5.647)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0.264)、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HR=0.183)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小。结论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佳木斯市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率较高,经血感染、HAART时年龄较大、有漏服药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