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单胎孕妇83例,按照其孕中期有无看营养门诊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师定期随诊,研究组孕妇同时有专业营养医师随访,并采用食物交换份法(FEL)联合食物血糖负荷法(GL)进行医学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孕期血糖、体质量和围生期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5.76%(83/1 440),其中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43%(35/1 440),妊娠糖耐量减低(GIGT)发生率为3.33%(48/1 440).治疗前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总增加量和每周体质量增加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5%和7.5%,低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营养治疗可改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的餐后血糖,对其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管理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少兰  黎凤彩  李丽芳 《河北医学》2010,16(12):1516-1519
目的:探讨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3例孕24—28周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为研究组,在营养门诊定期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B组37例,为对照组,在营养门诊定期进行糖尿病常规饮食管理。两组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数值变化,分别于32周、38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观察中,研究组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感染、羊水过少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在监测及治疗上起到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413例G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和对照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如营养宣教、运动及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管理。分别对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18.5~24.9、25.0~29.9、>30 kg/m2的患者孕期增重均低于对照组[(12±5)kg比(16±7)kg、(8±6)kg比(11±7)kg、(6±3)kg比(10±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0.8)mmol/L比(4.5±0.6)mmol/L、(6.0±0.8)mmol/L比(6.4±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应用于GDM孕妇,可有效控制体质量增长及血糖水平,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与常规健康指导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400例确诊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干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干预至生产,记录患者的孕前、孕期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OGTT结果、血红蛋白值等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孕期体重和围产结局。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体重指数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体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及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测血糖、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等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孕期饮食、运动干预。比较2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地控制饮食摄入量及分配三大营养物质,给予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可降低孕妇血糖值,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采用医学营养治疗的效果及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患者接受医学营养治疗(MNT),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围生期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生期结局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医学营养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孕妇的血糖,减少围生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母婴,且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适合临床营养治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卢琼芳 《广西医学》2009,31(5):672-674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产前检查及住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并经护理干预措施后血糖水平控制理想的孕妇33作为干预组;对同期未进行产前检查或未控制治疗,入院分娩才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血糖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酮症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入院时、住院3、5d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量均在正常范围,对照组高出正常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是提高妊娠质量、降低并发症和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血糖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优化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佐证.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规产检至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及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同期产检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3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相应的胎盘超微结构.结果 (1)经整个孕期的管理及追踪,最终共有57例孕妇纳入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56.14%(32/57),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组占35.09%(20/57),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占21.05%(12/57);对照组孕妇占43.86%(25/57).(2)3组孕妇的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孕周、分娩时孕周、血压及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孕期血糖管理,3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血糖控制满意组与对照组的餐后2h血糖、夜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餐后2h血糖、夜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血糖控制满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糖控制满意组与对照组的胎盘超微结构有改变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胎盘超微结构有改变者所占比例与血糖控制满意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糖是胎盘超微结构改变的危险因素,孕期需加强血糖管理,减少或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超微结构的改变,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数字健康管理平台进行的个性化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数字健康个性化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产前血糖和血脂变化情况、母婴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孕期增重、产前空腹血糖(FBG)、产前餐后2h血糖(2 h PBG)、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分娩孕周大于对照组(P<0.05),但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健康个性化营养管理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的合理增长,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母婴结局不良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物交换份法与血糖生成指数(GI)概念联合运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80例,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食物交换份与GI概念联合运用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食物交换份法与GI概念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孕期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根据NCV情况将其分为两组:NCV正常组76例,NCV异常组52例。另设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VC-P)及餐后2hC肽(2hC-P)值。结果与NCV正常组相比,NCV异常组病程明显增长(P〈0.01)、2hPG明显升高(P〈O.01)、FC—P和2h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2DM患者的HbA1C、2hPG、2h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与病程(t=10.329,P〈0.01)、2hPG(t=8.715,P〈0.01)呈负相关,与FC—P(t=2.402,P〈0.05)、2hC.P(t=19.696,P〈0.01)呈正相关,尤其与2hC-P密切相关。结论血清C肽水平与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C肽对神经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对住院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35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血糖值,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疼痛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10.2±1.5)d、(8362±241)元]均低于对照组[(13.4±1.3)d、(9105±378)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护理人员科学的疼痛评估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胰岛素水平(2h INS)、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BG、Hb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FBG、2h BG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严勋  陈东  郝建英  张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33-143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在抗感染治疗同时,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入诺和灵(R)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诺和灵N)强化控制血糖,并记录两组治疗病程中低血糖总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入院第2天、第2周、第3周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并比较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3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达标时各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糖发生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疗效相当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重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代谢指标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体重干预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体重干预组的干预措施还包括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体重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加强体重干预,特别是运动干预,干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体重的减轻,更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塘头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三位一体模式为患者及家庭进行综合干预,同时选取另外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一般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位一体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率、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不遵医率5.0%,对照组治疗后的不遵医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遵医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遵医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监测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短期干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402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2),给予为期1年对照强化干预。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FPG)、2hPG、HbAlc较干预前分别下降7.57%、10.55%、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DBP)分别较干预前下降10.27%、4.92%,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干预前升高10.85%。两组间比较,干预后收缩压(SBP)、DBP、FPG、2hPG、Hb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66,-2.932,9.784,4.942,2.539,P〈0.05)。干预组高血压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纽。结论①血压、血糖与血脂相比,在短期干预中有更显著改善。②与血压、血脂相比,血糖水平可能是短期强化干预的先行效果评价指标。③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必要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