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疼痛评估方法及早期干预降低疼痛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组: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疼痛刺激后干预组予多种减轻疼痛的综合措施(给予非药物止痛:抚触或非营养性吸吮等,必要时予止痛镇静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按PIPP评分表全部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三种面部活动、孕周和行为状态(如安静或睡眠)等。结果 干预组PIPP评分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产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PIPP评分表综合评佑,早期干预可减少疼痛对早产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早产儿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 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 ( 3 0例 )和常规育儿组 ( 3 0例 ) ,两组的围生期情况相似 ,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智能早期干预。 【结果】 纠正年龄1岁、1岁半时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 (MDI)比常规育儿组分别高 10和 13 (P <0 .0 1) ,运动发育指数 (PDI)分别高 7和6(P <0 .0 5 )。常规育儿组中智力低下 2例 ( 6.7%) ,干预组中无 1例智力低下。 【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有利于防治其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3.
<正>早产儿是指胎龄(GA)<37周(259天)的新生儿。有2%的早产儿是极早出生儿(胎龄<32周),而且早产是仅次于先天畸形的第二个主要致死原因〔1〕。虽然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和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早产儿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  相似文献   

4.
李瑛 《大众健康》2003,(6):28-28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259天)的新生儿。据国内资料统计,早产儿的发生率为3%-5%,在存活的早产儿中大约有90%以上能成长为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有少数会留下智力低下或脑瘫等伤残。这是因为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和生理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由于脑室管膜下存在着发达的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的对策和思考。方法:建立早产儿管理院内协作组,将早产儿134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71例和常规组63例,进行分阶段的系统跟踪管理,并就管理前后做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早产儿专案管理后早产儿首次接受体检的月龄提前,随诊率提高,随诊彻底。两组小儿1岁半时体格发育情况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好于对照组,且接近足月常规组儿童。智能发育干预组1岁时MDI比对照组高9分,智力临界1例,对照组智力低下3例;干预组1岁时PDI比对照组高11分,无脑瘫,对照组运动落后6例,脑瘫1例。两组智能发育比较均低于足月儿童常规组,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尤以运动发育为著。结论:早产儿管理院内协作组工作模式使院内多科协作,医护合作,摒弃传统医疗各部门间各自为政,患者无所适从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增加早产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提高了随诊率。所运用的综合保健指导方法以健康教育为手段,家庭康复为核心,重视基础保健和神经康复并重,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 ,探讨预防措施 ,加强围产保健、对高危母儿进行监护、早期干预。方法 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 3 0 8例早产儿的早产原因进行性分析。结果 早产的高危因素最主要为胎盘功能不全 ,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其次为多胎、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结论 早期干预措施 :重视优生、预防早产的健康宣都和科学指导。加强围产保健 ,定期产检 ,防治生殖道感染 ,积极处理妊娠并发症 ,宫颈机能不全的纠治 ,预测和阻止早产及早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李霖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3):123-123,126
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 200多万早产儿(胎龄<37周),占新生儿总数的9.6%〔1〕。其中有2%的早产儿是极早出生儿(胎龄<32周),而且大约10%~15%会发展为脑瘫,脑瘫的早产儿中30%~60%有认知障碍〔2〕。近年来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早产儿特别是极早出生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也随之带来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神经心理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系统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干预组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并实施早期干预;于矫正6月龄时对随访≥3次的干预组早产儿、常规随访的未干预组早产儿进行贝莉婴儿发育量表-II(BSID-II)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测试。【结果】两组早产儿BSID-II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组的MDI值、PDI值比未干预组早产儿分别高出9.12分和6.35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FVEP测试显示:干预组FVEP的P1波潜伏期较未干预组早产儿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N2波潜伏期和N1P1振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早期认知功能和视觉系统的发育;将BSID-II和FVEP相结合的评价,能从认知行为表达和脑电生理两方面更客观而全面地评价早产儿的发育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早期干预实施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出生或就医于29个协作单位存活的早产儿2684例,胎龄小于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常规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婴儿数目相近.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两组孕母并发症、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比例、单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阿氏评分、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轻重比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13/1 390),常规组为35.5‰(46/129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指导父母对早产儿出院后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及运动发育早期发现偏离并及时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设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进行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检查与评估,并动态进行追踪干预与评价。在出生后1年内,干预组接受1年的专案系统管理,定期返院进行随访,对照组仅于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两组均进行发育评价。结果 纠正年龄l岁时,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智力发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评价,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建立专案,让家长一起参与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经济方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早产常易伴发脑性瘫痪、运动和认知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发育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生命早期大脑发育迅速,可塑性强,是进行早期运动干预的良好时机。本文就早产儿早期神经运动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适宜有效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晚期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跟踪的晚期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除一般常规保健养育指导外,采用个体化干预模式,按照评估一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方案一实施干预一评价干预效果一调整干预方案的循环式及家长教育干预模式。在婴儿纠正胎龄1、3、6个月使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婴儿纠正胎龄3月龄时大动作及适应行为发育商明显高于常规组,6月龄时各能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晚期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其智力、神经运动系统发育,降低伤残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国内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在我国的发生率为 5 .0 %~ 6 .4 % [1 ]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 ,有报道 ,早产儿存活者中的 10 .0 %~ 2 0 .0 %仍有不同程度的伤残 [2 ]。出生体重小于 15 0 0 g的早产儿中有 5 .0 %~ 15 .0 %长大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 ,2 5 .0 %~ 5 0 .0 %遗留有严重的认知和行为缺陷 ,如智能低下、发育迟缓和学习困难等 [3]。这些患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早产儿早期干预促进智能发育 ,防治脑瘫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国内外对早产儿早期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大量的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伴随早产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增高,故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使其顺利生长发育赶上正常儿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方法:对该医院病房的早产儿病例12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常规随访组(对照组)60例和早期干预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视觉、听觉刺激,进行爱抚,出院后指导家长进行。结果:在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有效防止高危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结论:早产儿干预(触觉、听觉、穴位按摩)操作简单、易学、实用、效果好,花费较少,适合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低血糖症所致脑损伤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持续反复的低血糖可以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甚至死亡,早发年龄越小,脑损伤越重.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对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极大,对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早期干预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专案管理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运动及智能发育的综合影响。方法: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干预组接受1年的专案系统管理,定期返院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发育监测、智能发育及神经运动检查,并参照鲍秀兰教授等编著的《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制定出干预方案进行指导训练。对智力、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及确诊或疑似脑瘫的患儿及时收住康复科做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于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纠正年龄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智能发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早产儿专案管理、加强指导、早期干预,对其体格发育、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降低早产儿伤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经临床及颅脑超声检查确诊的120例脑损伤早产儿实施综合性早期护理干预,通过临床观察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患儿脑损伤改善情况。结果:120例患儿中,除自动出院15例,失访11例,其余94例患儿临床症状和颅脑超声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由于早产儿脑损伤与脑发育密切相关,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尽早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有效控制患儿病情、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脑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贤芝  张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26-212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262例早产儿进行不同月龄阶段监测评估(3、6、9、12月),并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和对照组(156例健康足月儿)。干预组接受常规体检,建立系统监测档案,每月随访,并早期干预,未干预组常规体检,健康指导。监测内容为:体格生长发育、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在3月、6月、9月、12月时给予综合评价,用CDCC婴幼儿发育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3月时,体格发育、MDI、PDI明显低于足月儿组,6、9和12月时,干预组小儿体格生长指数、MDI及PDI均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早产儿干预组体格发育、MDI及PDI,接近足月儿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其智力、神经运动及体格发育,降低伤残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倪锡莲  王巍  赵凤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25-252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体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出生和外院转诊至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按早期干预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预约回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