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脉注射液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球 《当代医师》1997,2(6):50-50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ICU住院感染性休克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按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原则进行;治疗组:26例,按EGDT原则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分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达标率84.62%,高于对照组达标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病死率33.33%,低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远期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生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感染休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感染性休克的气滞血瘀、正虚欲脱的病理特点,采用行气活血、扶正固脱法,以生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30例,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85.00%。同时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生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迅速升高血压、增加心肾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稳定生物膜、保护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将68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接受基础治疗(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与低剂量氢化可的松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降钙素原(PCT)浓度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情况。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PCT 浓度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d 时 PCT 浓度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3d 和7d 时 PCT 浓度水平降低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d 时对照组好转17例,迁延9例、死亡8例;观察组好转25例,迁延7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3,P<0.05)。④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可促进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转归,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休克复苏中对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休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均采取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多巴胺维持量、维持时间、总用量及抢救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2 h的收缩压、3 h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3 h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休克病人具有升压稳压作用,可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缩短休克抢救时间,对抢救休克有明显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赵某,女,67岁,因胸前区压榨样疼痛9小时就诊。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交界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门诊以冠心病,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待除外前壁心肌梗塞收入院。查体:T36.5℃,p120次/分,BP16.0/9.3kPa,神清语明,大汗淋漓,双肺满布干鸣音,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3~5次/分,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浮  相似文献   

7.
李公一 《广西医学》2007,29(11):1812-1813
心源性休克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治疗较为困难,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进行抢救.笔者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道永  陈矛  林凯旋 《吉林医学》2011,(17):3436-343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生脉组)16例,采用生脉注射液加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对照组14例,给予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来纠正休克。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氧合指数、尿量、血乳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评价72 h后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上升,心率下降,呼吸平稳,氧合指数升高,尿量增多,血乳酸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用于治疗脓毒性休克能有效的升高血压,改善循环与灌注,降低MODS的发生率,提高脓毒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强  柴智 《吉林医学》1995,16(4):227-228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分析王志强,柴智,陈桂芬,曾力,聂晓红,王明新(长春铁路医院内一科130051)生脉注射液是由传统中医古方"生脉散"研制而成的新剂型。具有益气、养阴、固脱等作用。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始应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0.
生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心电图、心率等的作用。方法大鼠用20%乌拉坦(5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动脉,一侧颈动脉迅速放血使血压降至40.8mmHg左右,并维持血压稳定10min,完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另一侧做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用来观察血压的变化,同时记录心电图。之后,静脉注射给药。结果生脉注射液能够明显提升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血压,改善休克状态,提高存活率。结论生脉注射液具有抗失血性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为揭示生脉注射液调理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B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组(C组),每组各10只。3组大鼠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3天处死。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检测大鼠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含量。结果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低下状态,B组与A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显著升高[(8.890±0.387)×10^9/L vs(4.230±0.856)×10^9/L,P=0],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6.15±2.97)%vs(16.00±4.53)%,P=0],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68.57±5.23)%vs(76.617±4.9)%,P=0.001]。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后,C组与B组比较,白细胞明显下降[(6.29±0.758)×10^9/L vs(8.89±0.387)×109/L,P=0],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0.29±3.09)%vs(26.15±2.97)%,P=0.001],同时,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74.85±4.12)%vs(68.57±5.23)%,P=0.007]。创伤失血性休克后,B组与A组相比,大鼠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3+:(31.17±4.00)vs(41.97±2.50),P=0;CD4^+:(10.49±1.42)vs(15.51±3.48),P=0.003],CD4^+/CD8^+比值降低[(0.97±0.09)vs(1.19±0.07),P=0],CD8+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5±5.94)vs(17.34±3.77),P=0.997]。大鼠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在生脉注射液治疗后,C组与B组比较,CD3^+、CD4^+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CD3^+:(36.64±5.73)vs(31.17±4.00),P=0.001;CD4^+:(10.49±1.42)vs(13.94±2.02),P=0.008],CD4^+/CD8^+比值有所升高[(1.12±0.03)vs(0.97±0.09),P=0.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出现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1次碎石排净者44例,占44.90%;2次碎石排净者30例,占30.61%;3次碎石排净者21例,占22.45%;3例经3次碎石术治疗后无效改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疗效显示,治愈54例,好转4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4%。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1~2d内自行消失;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5例,自行缓解;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输尿管绞痛,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形成输尿管“石街”,经复碎治疗后消失;1例患者合并输尿管轻度狭窄;2例患者出现发热,经退热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并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作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休克纠正后停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每2 h评价1次,比较休克纠正时间、不同时间SB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轻度、中重度、全部休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对于轻度或中重度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用HPLC法测定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甙Re的含量,以C18柱,乙腈-0.05%磷酸(19: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um。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8%,RSD为1.83%。可作为生脉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25例,随机分为滤过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滤过组患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监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pH、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BUN、SCr、C反应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HVHF组治后HR、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CRP下降明显,血pH、氧合指数指标好转,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缩短,28 d病死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可减轻严重脓毒症的病情及改善预后,是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生脉注射液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应用。方法将选择的46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以及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及ET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NSTEACS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并抑制炎症,疗效优于单用曲美他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血透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处理加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6.7%(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血透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我院自制的以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表格式的临床路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为前瞻性观察期,由急诊科收治ICU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分路径制定、宣传教育和方案实施3个阶段,实施6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治疗.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由急诊科收治ICU的4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 ①6h内复苏集束化治疗中:与历史对照组比较,临床路径组在入急诊科后初步确诊时间、血清乳酸测定率、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1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h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hEGDT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24 h内管理集束化治疗中:临床路径组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血糖控制、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上与历史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历史对照组比较,路径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绝对值下降了22% (44%:22%,p=-0.030).结论 实施以6h和24h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路径,一方面可以提高急诊科和ICU医师对SSC指南的依从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快速心律失常是脓毒性休克重要的临床特点,控制不良的持续性心动过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脓毒性休克相关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药物治疗仍然是当今控制脓毒性相关的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药物选择存在多样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