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3-374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在宫腔粘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8 mg/d,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后10 d均配合孕激素黄体酮进行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腔形态、子宫及月经恢复情况、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同时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成功受孕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术后使用大剂量雌激素更利于患者宫腔形态、子宫及月经的恢复,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减少宫腔粘连复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宫腔粘连已成为妇科门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并对已婚妇女的不孕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正常的子宫腔是一倒置的三角形宫腔,其表面有子宫内膜履盖。子宫内膜可分为二层;表层称功能层,内层称基底层。育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并对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不良预后47例,不良预后率为22.4%;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宫腔粘连、病程12个月、能源性分离、致密性宫腔粘连、术前闭经、人工流产3次、宫腔粘连范围2/3、宫腔粘连部位为双侧宫角封闭、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实施人工周期和内置节育器治疗等因素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致密性宫腔粘连、病程12个月、人工流产次数3次、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宫腔粘连部位为双侧宫角封闭等因素为不良预后的强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病程、术前操作及人工流产次数、宫腔粘连性质和粘连部位等均是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和预防,给予宫腔粘连患者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A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E2V)和安宫黄体酮片(MPA)治疗;对照B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同时服用E2V和MPA治疗,但用药方法和对照A组不同;研究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并在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治疗。将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增长、月经量变化、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再粘连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服用E2V前,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MPA前相比3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服用E2V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卫生巾使用片数、月经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E2V前、服用E2V后第3、6个月,患者的FIB、TT、APTT、P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再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B组(P0.05)。结论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预防宫腔术后发生再粘连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所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4例,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并放置一个3~5ml球囊支撑宫腔,于术后1周和2周分别行球囊扩张术(60例,观察组),术后仅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64例,对照组),术后均予大剂量雌激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宫腔恢复以及月经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宫腔再粘连率观察组(18.3%)低于对照组(40.6%),月经情况好转率观察组(83.3%)高于对照组(59.4%)(均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配合术后球囊扩张术预防宫腔再粘连,能有效预防再粘连,促进月经恢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致使青年女性中宫腔粘连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当今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很多年轻的女性朋友对此却比较轻视,往往到病情很严重的时候才去就医.虽然经过治疗最终能得到治愈,但却耗时费力,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粘连以往在诊治上有一定的难度,宫腔镜作为一种妇科领域中的微创手术,为子宫粘连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现将我院76例子宫粘连导致继发不孕病人宫腔镜诊治情况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对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宫腔粘连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8,(1):123-124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160例患者,对术后可能影响患者妊娠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其月经总体改善率、总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80.00%(128例)、58.13%(93例)和62.37%(58例)。Logistic分析显示,患病时间、粘连程度、术后内膜厚度是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病时间、粘连程度和术后内膜厚度会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宫腔内活性内膜的分布有助于早期评估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nsions,IUA)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nsions,TCRA)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粘连程度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A组54例,术后宫腔置入"O"型金属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2ml;B组69例,术后宫腔置入"O"型金属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2ml且联合明胶海绵填塞宫颈管。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人工周期治疗3月;术后1、3、9个月均门诊宫腔镜复查,观察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宫腔再粘连率B组低于A组(P<0.05),月经改善率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宫腔内放置IUD并注入透明质酸钠且联合填塞明胶海绵条可有效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再粘连,提高月经正常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行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的76例IU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不同程度IUA患者根据术后应用雌激素剂量不同分为两组,A组戊酸雌二醇8 mg/d,B组4 mg/d,每月用雌激素22 d,后5 d加用黄体酮软胶囊0.2 g/d,连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周期后月经及宫腔恢复情况并追踪妊娠情况。结果宫腔恢复良好81.58%(62/76),月经改善73.68%(56/76);随访4~40个月,妊娠36.84%(28/76),活产35.71%(10/28)。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在Ⅰ度与Ⅱ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Ⅰ度、Ⅱ度与Ⅲ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度IUA中A、B两组间比较,宫腔恢复率、月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RA联合雌激素治疗IUA效果良好;Ⅰ度、Ⅱ度预后明显好于Ⅲ度;适当增减雌激素剂量对IUA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出现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病理症状,多与宫腔操作引起的内膜基底层损伤和感染相关,也称Asherman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刮宫率的升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腹痛、闭经、月经过少或流产、不孕及胚胎异常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于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因重度IUA行分离术的96例患者,按术前是否用药分为预处理组46例:于手术前3个月连续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 mg,1次/d,最后10 d加用黄体酮0.1 g,2次/d,出血撤退后手术;术后连续口服21 d戊酸雌二醇1 mg,3次/d,最后5 d加用黄体酮胶丸0.1 g,2次/d口服,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50例:术前不予处理,术后治疗与预处理组一致。随访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再粘连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宫腔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IUA患者TCRA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对预防宫腔再粘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综合护理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康复进程、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9-10-01-2022-04-30收治的91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宫腔镜下TCRA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KAP组(n=46)、常规组(n=45)。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IKAP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IKAP模式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74)]、术后并发症。结果 IKAP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02±1.09)、(4.13±0.85)、(33.52±5.84) d,均短于常规组的(6.75±1.22)、(4.67±0.88)、(37.38±6.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2.978和3.079,P值分别为0.003、0.004和0.003。IKAP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1.30%,高于常规组的75.56%,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宫腔镜引导下分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术后3种防粘连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8月就诊于该院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各级IUA并成功分离粘连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Foley球囊导尿管+欣可聆防粘连冲洗液,B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Foley球囊导尿管,C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观察3组预防粘连处理后月经量、宫腔及周期性下腹痛恢复情况。结果:A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B组又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宫内置环+Foley球囊导尿管+欣可聆预防再次粘连效果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对52例宫腔粘连患者予宫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及给予补佳乐联合安宫黄体酮片口服治疗.结论:上述预防术后再粘连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应用三角子宫球囊对宫腔粘连患者月经周期及再粘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两组术后均常规抗生素及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术后放置三角子宫球囊。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后临床疗效、月经周期及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65.0%),月经量(63.9±8.5ml)多于对照组(48.3±6.8ml),月经期(5.9±1.3d)长于对照组(4.9±0.9d),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6.7%)(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0.0%、18.3%)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放置三角子宫球囊能够提高宫腔粘连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月经周期,降低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赵文芳  杨倩  郑锦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76-347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镜下电切分离宫内粘连,术后予以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34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经量仍较少;20例痛经者术后缓解17例。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充盈联合B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成都市妇幼中心东城根街院区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中度宫腔粘连患者121例,给予膀胱充盈联合B超监测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58例为A组,直接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63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宫腔粘连一次性分离彻底的情况。结果 A组58例患者一次性手术彻底分离52例(89.66%),B组63例患者一次性彻底分离47例(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充盈联合B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能起到较好的监测作用并增加一次性手术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