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2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组,DN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病死率,并与作腹膜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非DN组)相比较.结果:DN组与非DN组相比,白蛋白明显偏低[(30.70±4.92)g/L比(37.62±4.34)g/L],而血糖值明显偏高[(10.21±2.3)mmol/L比(5.8±1.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N组3年存活率较非DN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的并发症比非DN组多,主要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脑血管意外、营养不良.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建辉 《当代医学》2016,(36):166-167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记录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甘油三酯(1.32±0.35)mmol/L,总胆固醇(3.34±0.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1.85±0.79)mmol/L,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全血高切(4.61±0.21)mpa·s,全血中切(5.64±0.26)mpa·s,全血低切(10.51±0.45)mpa·s,血浆黏度(1.51±0.13)mpa·s,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丹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繁 《海南医学》2014,(16):2439-244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23例患者至今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生活质量满意。腹膜透析治疗前患者的尿素氮(23.7±4.5)mmol/L、血肌酐(1 078.3±267.1)μmol/L、血红蛋白(57.4±10.2)g/L、血浆白蛋白(24.9±5)g/L分别与治疗后的尿素氮(9.7±3.2)mmol/L、血肌酐(601.7±202.4)μmol/L、血红蛋白(78.9±9.2)g/L、血浆白蛋白(27.8±3)g/L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具有居家治疗、方便有效,安全简便、临床疗效好等优势,更适宜在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探讨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8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于置管术后根据透析前血糖值,透析液中直接加入相应剂量胰岛素进行腹膜透析,比较透析前后的血压、生化指标及尿量。结果透析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但尿量无明显减少(P〈0.05),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变(P〈0.05),体重减轻(P〈0.01),血压有所下降(P〈0.01)。结论根据患者血糖值,于透析液中加入胰岛素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栗婷 《中外医疗》2011,30(8):57-57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164例,依据透析方法分为腹膜透析组80例,血液透析组84例,观察2组病例透析前与透析后检测血钾、血钙、血磷、BUN、Cr、Hb、ALB、TG、TC、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和超滤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后检查项目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2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腹膜透析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应用具有可靠的透析效果,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对残余肾功能起到保护,对血管要求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早期透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多巴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性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22例行规律透析连续1个月且每次透析均出现低血压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所有患者继续给予规律性透析治疗3个月,第4个月开始对照组在透析开始时给予多巴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3 h以及透析结束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平均值、舒张压平均值和动脉压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前3个月和本次透析3个月发生透析性低血压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用药3个月内发生透析性低血压比例为28.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收缩压分别为(103.92±3.81)mm Hg(1 mm Hg=0.133 kPa)、(115.38±3.77)mm Hg,均高于对照组(91.69±3.74)mm Hg、(85.45±3.1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舒张压分别为(81.94±3.35、85.87±2.62)mm Hg,与对照组(75.12±3.24、70.16±2.59)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后动脉压分别为(89.26±3.30)mm Hg、(95.86±3.41)mm Hg,均高于对照组(80.12±3.11)mm Hg、(75.09±2.24)mm H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多巴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有预防低血压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小鼠大脑记忆功能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糖尿病小鼠记忆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用四氧嘧啶(ALX)和链佐霉素(STZ)溶液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测定造模后小鼠血糖含量。另设正常对照组。待造模小鼠血糖明显稳定升高后,用y型水迷宫测定小鼠的记忆功能。记录每天小鼠的饮水量。实验结束,从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含量。结果用四氧嘧啶造模2周小鼠正常组和造模组血糖含量分别是(6.84±1.01)、(16.88±5.97)mmol/L(比较P〈0.01);水迷宫时间分别为(4.09±1.42)、(19.62±11.15)s(P〈0.05);饮水量分别为(3.00±0.34)、(32.50±2.68)ml/d/只(P〈0.01);甘油三酯(TG)分别为(1.64±0.63)、(2.75±0.38)mmol/L(P〈0.05);总胆固醇(TC)分别为(1.57±0.18)、(2.37±0.39)mmol/L(P〈0.05);尿素分别为(8.64±0.93)、(14.76±2.76)mmol/L(P〈0.05);链佐霉素造模小鼠正常组和造模组血糖分别为(6.66±0.44)、(11.65±3.36)mmol/L(比较P〈0.01);水迷宫时间分别为(5.20±0.72)、(8.87±3.53)s(P〉0.05);血清总胆固醇分别为(1.23±0.25)、(1.89±0.43)mmol/L(P〈0.05)。结论造模小鼠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记忆功能下降,饮水量增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造模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 mmol/L、(3.05±1.19) pg/L、(368.61±235.32) pg/L,较治疗前((1.78±0.55) mmol/L、(3.94±1.31) 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 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 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张治平 《中外医疗》2014,(29):112-113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肾病患者68例,根据治疗时间(单号入院,双号入院)不同进行随机分组。4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27例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年前后的血压、尿量、血磷、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透析1年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液透析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以(19.0±6.5)、(630.6±237.1)mmol/L明显优于腹膜透析组的(22.2±4.4)、(733.8±20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磷下降、白蛋白、血浆总蛋白下降较为明显,两组患者在血磷下降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方法优、缺点并存,要充分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过渡期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和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观察组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过渡期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对照组分别为696.03±106.40 μmol/L,16.85±4.20 mmol/L和389.06±83.20 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33.09±118.97 μmol/L,12.68±4.15 mmol/L和366.20±77.93 μmol/L,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29.14±4.25 g/L)、前白蛋白(243.62±71.09 mg/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5例(10.2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过渡期行自动化腹膜透析比渐进式非卧床腹膜透析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越平  杨亚利  张辉 《西部医学》2010,22(10):1861-186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粘滞血症及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高粘滞带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早期组51例,晚期组42例;另选择105例正常人为对照,分别测定其血流变指标,并比较早期组空气波压力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同时并随访观察肿瘤患者第1年肿瘤总缓解率。结果恶性肿瘤早期组全血粘度为(22.18±2.58)mpa.s,恶性肿瘤晚期组全血粘度为(26.53±3.43)mpa.s。早期组肿瘤患者经空气波压力治疗后全血粘度为(16.51±2.45)mpa.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空气波压力治疗的肿瘤患者第1年缓解率为62.0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经空气波压力治疗后高粘滞血症得以改善,且提高其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例共707次透析,其中69例次行高钾透析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每例患者行高钾透析治疗前5次透析共75例次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含钾浓度为3.0~4.0 mmol/L、2.0~2.5 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测定透析前后两组患者K+、Na+、CL-的浓度,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对照组K+浓度明显降低,为(3.03±0.05)mmol/L,且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74±0.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CL-浓度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1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和46.67%(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心率正常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及气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若采用3.0~4.0 mmol/L钾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心血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暨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情况,并分析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012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的残余尿量,并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定义尿量〈100ml·(24h)^-1为无尿,100~400ml·(24h)^-1为少尿,〉400ml·(24h)。为尿量正常。结果:共3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为194:190。其中无尿者179例,少尿患者98例,尿量正常者107例。有尿患者的年龄、干体重、血压、尿素氮下降率、Kt/V、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无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尿患者透析龄较短[(27.49±23.54)个月佛(58.38±44.37)个月,P〈0.001)],血清钾[(5.01±0.86)mmol·L^-1 vs (5.21±1.01)mmol·L^-1],P=0.037]、钙[(2.16±0.25)mmol·L^-1 vs (2.26±0.31)mmol·L^-1,P=0.001]、磷[(1.97±0.66)mmol·L^-1 vs (2.12±0.64)mmol·L^-1,P=0.018]、甲状旁腺素[(283.65±382.81)Pg·L^-1 vs (459.98±610.91)Pg·L^-1,P=0.001]、碱性磷酸酶[(75.71±66.51)U·L^-1 vs (121.60±219.75)U·L^-1,P=0.01]、肌酐[(884.66±263.81)mol·L^-1 vs (1027.90±277.51)mol·L^-1,P〈0.001]β2微球蛋白[(35.02±11.81)mg·L^-1 vs (44.52±13.23)mg·L^-1,P〈0.001]水平明显较低。尿量正常的患者与少尿者比较,透析龄更短[(34.42±27.29)个月粥(20.98±17.12)个月,P〈0.01],血肌酐[(925.90±232.63)μmol·L^-1 vs (847.66±284.95)μmol·L^-1,P〈0.01]、β2微球蛋白[(39.77±11.33)mg·L^-1(30.76±10.57)mg·L^-1,P〈0.01)水平明显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透前血钾及甲状旁  相似文献   

14.
孙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94-96,10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合计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SBP)[(135.34±8.79)mmHgl、对照组的SBP[(145.65±8.58)mmHg]与实验组舒张压(DBP)[(75.43±5.79)mmHg]、对照组DBP[(86.54±6.87)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与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BUN[(5.83±0.97)mmol/L]、Cr[(102.34±18.67)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6.68±1.04)mmol/L]和Cr[(115.79±21.35)±mol/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UN和C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ey浓度[(11.26±2.87)±mol/L]低于对照组[(14.19±2.53)μmol/L1,实验组治疗后叶酸[(13.87±1.43)nmol/L]、维生素B12[(685.43±143.21)nmol/L]高于对照组叶酸[(7.43±0.97)mmol/L]、维生素B,2[(396.58±98.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UAE[(109.43±34.12)±gmin]、血清Cysc[(1.73±0.45)mgL]低于对照组的UAE[(226.49±78.95)μg/min]、血清CysC[(3.58±1.09)mgL],eGFn[(76.49±38.67)mL/min]高于对照组eGFR[(63.58±24.6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的损伤,更有效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5.
马宇 《医学综述》2014,(23):4410-441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法,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参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活动量(ADL)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的血清中NSE、ODS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3.96±1.18)μg/L vs(25.16±0.45)μg/L,(8.39±0.63)μmol/L vs(14.71±0.66)μmol/L,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68±1.05)m Pa·s vs(5.67±1.34)m Pa·s,(6.95±0.72)m Pa·s vs(9.73±0.86)m Pa·s,P<0.05],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6.2±1.1)mm/h vs(17.9±1.2)mm/h,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分vs(23.5±1.8)分,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2)分vs(57.4±1.4)分,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能够改善病变的血管,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合并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75mmol/L),M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0mmol/L)及L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25mmol/L),透析液其他成分均相同。监测患者每次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记录透析前与透析过程中的最高血压,计算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比较3组间差异,同时监测透析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分析。【结果】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大于M组及L组(P〈0.05),M组与L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头痛发生率高于M组与L组(P〈0.05),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高于H组与M组(P〈0.05)。【结论】用钙离子浓度为1.25、1.50mmol/L的透析液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程度,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透析液可较怏控制透析相关高血压,但采用钙离子浓度为1.50mmol/L透析液其透析副反应发生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7.
黄婧  方向明 《医学综述》2014,(12):2244-2245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脂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促甲状腺激素[(4.68±1.37)mol/L vs(12.64±4.79)mol/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75±0.45)pmol/L vs(1.53±0.57)pmol/L]、游离甲状腺素[(1.23±0.18)pmol/L vs(0.57±0.04)pmol/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3.46±0.65)mmol/L vs(6.85±0.48)mmol/L]、胆固醇[(1.86±0.43)mmol/L vs(4.54±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6±0.54)mmol/L vs(3.54±0.57)mmol/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1.54±0.16)mmol/L vs(0.76±0.07)mmol/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E/A值[1.357±0.143 vs 0.754±0.076]、左心室射血分数[(65.45±7.54)%vs(58.75±5.7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4.34±5.57)mm vs(43.54±4.46)m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2例本院患者,经8周氟伐他汀40mg/d洗脱期后,随机分为A组(氟伐他汀40mg/d,n=48)及B组(氟伐他汀80mg/d,n=44),共治疗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经氟伐他汀治疗48周后,A、B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别由干预前的(0.20±0.18)cm^2,(0.20±0.19)cm^2。显著缩小为(0.12±0.15)cm^2,(0.114-0.12)cm^2(均P〈0.05);B组较A组能进一步缩小斑块面积,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TC(3.82±O.89)mmol/L、LDL—C(2.27±0.66)mmol/L浓度较治疗前的(4.25±1.03)mmoL/L,(2.68±0.71)mmol/L有显著性下降(均P〈0.05);B组血TC(2.57±0.89)mmol/L、LDL—C(1.28±0.5)mmol/L的浓度均较治疗前的[(4.24±1.11)mmol/L,(2.63±0.88)mmoL/L]有显著性下降(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有消退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在缩小斑块面积方面较小剂量组更具优越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行积极的血脂干预,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并分析西安市出租车司机与公务员血脂水平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2例男性出租车司机作为出租车司机组,另选健康体检的360例男性公务员作为公务员组。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酶法测定,并将两组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租车司机组血中TC、TG和LDL-C显著高于公务员组[(5.23±1.34)mmol/L vs(4.12±1.41)mmol/L]、[(1.79±0.71)mmol/L vs(1.29±0.62)mmol/L]、[(4.26±1.08)mmol/L vs(2.89±0.90)mmol/L](均P<0.05);出租车司机组HDL-C/TC比值显著低于公务员组[(0.34±0.43)mmol/L vs(0.44±0.52)mmol/L](P<0.05)。4155岁出租车司机TC、TG高于2555岁出租车司机TC、TG高于2540岁出租车司机[(6.13±1.83)mmol/L vs(5.02±1.69)mmol/L]、[(2.26±0.83)mmol/L vs(1.62±0.59)mmol/L](P<0.05);LDL-C、HDL-C、HDL-C/T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租车司机组血脂边缘升高84例(8.38%),公务员组24例(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租车司机血脂高于公务员,且随着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