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加全  杨明强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00-1401,1407
目的 分析保山市疟疾发病上升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保山市2005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山市2005年疟疾发病3887例,其中间日疟2792例,恶性疟1063例,未分型32例;死亡14例。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37%。结论2005年保山市的疟疾疫情上升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增多,其次是预防服药率降低和流动地点改变,再次是疫情报告加强和其它防治力度比2004年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2.
保山市2003-2008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保山市2003-2008年共有确诊的疟疾病例15 762例,发病率为108.63/10万,占总报告传染病的36.95%,位居报告传染病之首;死亡31例,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97%.其中间日疟11 128例,占总发病数的70.60%;恶性疟3 675例,占23.32%;混合感染93例,占0.59%;未分型866例,占5.49%.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4.87%.发病最高的是腾冲县,共发9 021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7.23%,发病最低的是昌宁县,共发37例,占0.23%. 2005年发病最高,共发3 940例,占各年份发病总数的44.58%.通过认真完成"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和常规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内容,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从2003年的2 585例下降到2008年的1116例,下降率为56.83%.结论 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自2005年回升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继续按照目前这种主要围绕血检、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根治、流动人口管理、主动病例侦察、内源性疫点处理、重点人群发放预防药和进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以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疫情信息系统,对2005-2012年云南省保山市乙肝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2年云南省保山市乙肝病例累计报告10 311例,发病率在41.26/10万~66.0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1.92/10万,发病例数和发病率整体成上升趋势;0~岁组发病率最低,20~50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隆阳区发病率最高,腾冲县最低;农民发病最多,占所有发病的68.76%,其次是学生。结论 2005-2012年保山市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应加大对该类人群乙肝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掌握保山市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保山市2005-2013年疫情报告的斑疹伤寒病例资料用Excel和SPSS 11.5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发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保山市2005-2013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787例,发病率为3.52/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28/10万、2.39/10万、6.92/10万、5.64/10万、4.59/10万、2.72/10万、2.70/10万、2.29/10万、1.33/10万,呈高度散发状态。6~9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50.83%。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2.49%。发病与气温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保山市报告的均是地方性斑疹伤寒,应采取灭鼠灭蚤、环境卫生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发病,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保山市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流行态势.方法 收集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隆阳区2005~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580例,占总报告传染病的9.83%,无死亡病例;间日疟1 093例,占69.17%,恶性疟465例,占29.43%;未分型22例,占1.40%.2005 ~ 2011年发病以输入病例为主,共1 562例,占总发病数的98.86%.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水寨乡、辛街乡和瓦房乡,年均发病率较低的是杨柳乡、永昌办事处和兰城办事处.疟疾季节流行分布呈现“单峰”型.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 452例,以农民为主,共1 506例,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共915例.结论 隆阳区疟疾发病率自2005年以来逐年下降,发病以输入性为主,本地病例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流动人员管理力度,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6.
何忠军  朴月玉 《吉林医学》2010,31(32):5770-5771
目的:分析珲春市2005年~2009年肺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珲春市2005年~2009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9年累计发现13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2.25/10万。35~44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共发病320例,占总发病数的23.86%,男性发病数为938例,占总发病数的69.95%,女性发病数为403例,占总发病数的30.05%;职业以农民为多,共发病462例,占总发病数的34.45%;其次工人为多,共发病410例(其中珲春市矿务局井下工人105例),占总发病数的30.57%。结论:病例主要职业分布在农民和工人。因此,以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乡镇和厂矿企业为重点,加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建立健全结核防治和队伍,提高结核防治队伍素质是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蒙自市2012-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数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发病人群的发病特征,进一步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查阅2012-2014年蒙自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综合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蒙自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864例,其中4例为重症病例,重症病例死亡1例,总病死率0.025%,重症病例病死率为25.0%;发病以0~3岁组儿童较多,占总发病数的86.2%;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总发病数的76.0%;城区乡镇发病数较多,占总发病数的68.0%;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0~3岁组散居儿童为主,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讲究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保山市2016年疟疾流行情况,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保山市网络直报疟疾疫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年保山市疟疾发病108例,发病率为0.42/万,死亡0例,与2015年相比下降57.81%.其中间日疟101例,恶性疟7例,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缅甸(90.74%).腾冲市发病最多,64例,占59.26%;发病高峰月5月29例,占26.85%;病例以20~54岁青壮年男性为主,占77.78%;农民为主要风险人群,99例,占91.67%.结论 保山市2016年疟疾发病较2015年下降明显,均为输入性病例,2017年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降低全市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市近4年疟疾流行的特点,为科学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7~2010年疟疾发病数为13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37/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8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49、33和28例,南山、福田和盐田区分别为15、7和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59.7%(80/134);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为高危人群。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的增加对深圳市的疟疾发病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黄河秋  胡骏  张继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139-140,143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5~2010年的疟疾疫情,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信阳市2005~2010年的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信阳市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43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36/万。病例集中在淮滨、浉河、平桥3县(区),共发生疟疾1 285例,占全市发病数的89.61%。青壮年发病为主,30~60岁发病907例,占发病总数的63.25%。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99:1。农民和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9.25%和9.62%。夏秋季节发病为著,6~10月发病占总数的81.17%,其中8月发病366例,占25.52%。结论信阳市近6年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疟疾防控措施有效,为信阳市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的直报数据及全省疟疾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东检出疟疾患者分别为83、95、96、87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08/10万、0.09/10万、0.09/10万、0.08/10万。死亡数分别是2009年1例、2010年0例、2011年2例、2012年1例。四年中全省21个地市中有17个地市42个县(市、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3市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总数为228例,占病例总数的63.16%。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数中,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输入12例,占3.32%;来自国外输入349例,占96.68%。四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疟疾高发职业以工人、商业服务及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4.88%。疟疾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91.41%,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56倍。四年输入性疟疾未在当地引起二代病例出现。结论广东省2009~2012年疟疾疫情平稳,病例全为输入性,输入地主要以非洲为主,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加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报告疟疾病例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报告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对病例的感染来源、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病例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共报告疟疾32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例,国内输入病例5例,境外输入病例301例,主要感染来源为赤道几内亚(65例)和安哥拉(6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12例,其中恶性疟占75.96%,间日疟占15.71%。321例本省病例分布在全省13个地市,主要为济宁(147例)、泰安(100例)和菏泽(30例),占全部病例的84.19%。12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境外输入病例未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中男性占96.05%;平均年龄为38岁,30~49岁年龄组占68.6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67%。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5 d,其中40.43%的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超过7 d。结论 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疟疾疫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济宁市任城区疟疾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今后应重点加强能力建设、宣传教育和地区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李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荆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栓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l%。抗体阳性率1.79%(24/13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534)。结论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淮安市25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监测响应水平,防止输入性疟疾的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疫点基本情况表、疫点调查与处置报告、医院有关疟疾诊治的病历资料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淮安市2012—2019年输入性疟疾258例,其中恶性疟203例,间日疟4例,卵形疟39例,三日疟8例,混合感染4例。输入地广泛,涉及22个国家,其中非洲255例、大洋洲2例和东南亚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98.83%、0.78%和0.39%。国外居住15~2 990 d,期间发病次数0~30次;回国多集中在春节前、麦收前和秋收前三个高峰,占总回国人数72.48%(187/258)。清江浦区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9例,占42.25%;20~<49岁青壮年215例,占总病例数的83.33%;民工131例,占总病例数的50.78%;回国至发病时间间隔平均为9.5 d,最长为634 d,其中93.10%(189/203)的恶性疟患者在回国后30 d内发病。患者自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 d,30 d内确诊254例,占总数的98.45%。结论 淮安市自2012年以来全市报告的均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应加强对往返于高疟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归国人员的疟疾筛查,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和疾控部门复核血片的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防止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997~2012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南宁市1997~2012年疟疾监测和疫情报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2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常驻人口血检270 580人,阳性2人,阳性率为0.07/万;流动人口血检18 163人,阳性230人,阳性率为1.27%;共报告疟疾病例256例,无本地感染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工发病最多,年平均发病率为0.08/万.结论 输入性疟疾对巩固防治成果构成了潜在威胁,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仍是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7年来,共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数2.89人,全年均可发病,5~10月份发病较高,占84.62%;男/女比例为5.5/1,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别;18-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93.59%;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共67例,占发病总数85.90%.结论 濠江区疟疾发病率虽处于相对低水平,但仍存在外来输入性病例的危险,需继续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