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口服药治疗的患者137例,其中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65例(调查3次共195例次)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患者72例(调查3次共216例次)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品管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得分均明显提高( 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的规范服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高的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未佩戴手腕带、护士发药时被询问打断、护士未执行双人查对制度、对新进人员培训不到位。对策实施后,错误率由改善前的71%下降至20%。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管理方法,降低了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结果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5.13%降至5.17%,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例数低于对照组,除第4项(床头卡未填写)以外,前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合格率,使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得以落实,有利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颌面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颌面外科护士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自主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周期为12个月,包括40次理论授课和40次课堂互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以及医生、患者对颌面外科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中自我动机信念、自我评价2个维度得分较开展前提高,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颌面外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护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护士静脉输液核对环节缺陷问题进行管理,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护士静脉输液核对差错率由6.89%降低至2.31%(P〈0.05)。圈员的责任心、积极性、成就感、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品管手法等各方面均有提高(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静脉输液核对环节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错误率由21.28%降低至6.15%,降幅为71.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桂霞 《大家健康》2016,(11):87-88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开展名为“手护圈”的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开展“手护圈”3个月后,我院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由(77.41±5.28)分,提升至(89.36±5.68)分;手卫生依从性由30.43%,提升至69.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痔疮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痔疮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中的作用”为活动主题,根据入院顺序将144例在腰腧穴麻醉下行痔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调查所有患者,分析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制定出相适宜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痔疮术后尿滁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痔疮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3.8%,患者满意度97.2%,医护人员对开展品管圈活动满意度为96.4%,对照组分别为31.9%、86.1%和71.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痔疮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服务品质和团队精神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留置胃管患者76例(品管圈前组)按常规方法管理胃管,品管圈后组患者80例按品管圈法管理留置胃管。对比两组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前组发生意外脱管8例,脱管率为10.53%,品管圈后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脱管率为2.50%,品管圈后组胃管脱管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组(P<0.05)。品管圈后圈员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分值除外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余均明显高于品管圈前(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提高品管圈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脊柱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3-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品管圈组患者按照功能锻炼的路径,使用健康教育工具对患者进行宣教。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的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结果品管圈组护士利用图册、展板及多媒体健康教育工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百分率(69.88%)明显高于对照组(20.73%),示范讲解的百分率(27.71%)明显低于对照组(51.21%),需借助翻译进行健康教育的百分率(2.41%)低于对照组(13.42%);品管圈组患者对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为93%,对照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8%和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高资历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护理组长,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整体护理的各项工作得以切实地落实。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P0.05)。结论: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29-132,13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胰岛素泵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胰岛素泵精细化管理"为主题,品管圈应用前,对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泵使用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立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运用QCC管理工具,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泵的使用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制度执行力有了提升,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护士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积极性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护士管理胰岛素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邓晓兰 《中外医疗》2014,(26):163-164
目的探讨护理软技能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作用。方法该组研究选择时间为2011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全体护士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学习,提高护士软技能培训,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观察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活动开展前,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1±11.2)分,活动开展后为(95.2±13.2)分,与活动开展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前五项维度,工作热情度、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礼仪评分分别为(11.5±5.5)、(9.6±4.7)、(7.8±4.8)、(12.3±4.5)、(12.5±4.8),活动开展后,五项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提升(P〈0.05),分别为(16.8±5.7)、(16.7±5.1)、(16.5±4.7)、(19.6±5.1)、(17.2±5.1)。活动开展期间,未发生严重护患冲突,整体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将护理软技能提升纳入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在提高护士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分析神经内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高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成立暖霞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留置针留置现状及影响因素,用SPSS 10.0统计出拔管比例,借助鱼骨图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统计活动前后留置时间,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2012年7—12月比2012年1—6月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应延长,平均留置时间由(34.21±0.31)h提高至(66.26±0.23)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推进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及穿刺痛苦减少,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胸外病房中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导致中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中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1.5%下降至3.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中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合理的圈内讨论研究中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安全,改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绩效管理的效果,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作者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制度,对比分析制度实施前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制度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生活照料、护理技术、热情服务、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医生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医护配合、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在危重护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病房管理、文件管理等护理方面的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制度实施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能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构建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控前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季度检查各质控小组评分情况。结果(1)质控后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率分别为1.67%、2.50%,均显著低于质控前(6.6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质控后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15.38)分、(95.25±14.09)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82.79±12.11)分、(79.96±1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控后各小组总体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有效提高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品管圈活动与常规护理在促进产妇亲子性以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5月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品管圈活动组,每组各60例。产后10 d对两组产妇进行出院电话回访,记录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干预后,品管圈活动组产妇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9.0±2.8)、(27.1±2.6)、(27.8±2.5)、(90.3±4.5)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25.7±2.8)、(22.4±2.3)、(24.7±2.7)、(78.3±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较佳者占91.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组HAMD评分≤7分与HAMA评分≤7分者分别占91.7%、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1.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促进产妇亲子性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