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鉴定并分析一例黄疸送检新生儿的血清学特点,考查是否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简称HDN).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进行ABO正定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总胆红素检测,游离试验,释放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试验等综合鉴定.结果 新生儿血型为A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均阳性均检出不规则抗D抗体.结论 为Rh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合并ABO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维吾尔族,出生25h因皮肤发黄13h入院。患儿为第3胎第3产,孕37^ 5周,剖宫产儿,生后无窒息,全身无苍白及水肿,Apgar评分1~5min均为10分,出生体重2800g.患儿家庭第1胎出生时无皮肤黄染,现体健;第2胎出生1d出现皮肤黄染,在县医院退黄治疗10d,黄疽未消退而加深,并出现痉挛性抽搐,于出生15d死亡.查体:患儿发育营养正常,精神反应尚可,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4.
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的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被发现的,开始只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A、B、O 3型。1902年又发现了A、B、O之外的第4型,即AB型。1940年Rh血型系统被发现,因为胎儿从父亲和母亲各接受一半基因成分,所以可能与其母亲有不同的血型而发生母儿血型不合。如果缺乏某一种胎儿血型抗原的母体被该抗原致敏后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母亲的一些血型特异性抗体有透过胎盘的能力,透过胎盘以后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emolytic d isease of fetus andnewborn,HDFN)。  相似文献   

5.
唐军  熊英 《四川医学》2007,28(9):1058-1059
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病在新生儿早期十分常见,多以ABO系统不合及Rh系统不合为主要病因,而在MNSs血型系统中,MN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较为少见,但与其他低频率弱抗原相比,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仅次于ABO及Rh血型系统。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仅有2例确诊为MN血型不合溶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伟  田洪燕 《新疆医学》2011,41(12):107-109
Rh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Rh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ABO血型系统引起的HDN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早,症状突出,病情重,常危及到胎儿或新生儿生命。Rh血型不合并主要由Rh(D)不合引起(母为Rh(D)阴性,胎儿为Rh(D)阳性)。本就Rb(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母子ABO与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雁  熊进英 《北京医学》1996,18(4):217-220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ABO溶血病102例及Rh溶血病59例进行了比较。Rh溶血病与ABO溶血病之比为1:25.5。ABO及Rh溶血病出现黄疸的时间均较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ABO33例,Rh39例。Rh的黄疸程度较ABO重,且上升速度快。两组病例中直胆出现早,合并总直胆血症者ABO25例,Rh4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型孕产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关系。方法对我院547对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出生后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362例新生儿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结果 547例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316例,1∶64有75例,1∶128有83例,1∶256有51例,1∶512有14例,效价>1∶512有8例。母婴ABO血型不合362例,发生ABO-HDN有73例(20.2%)。IgG抗体效价的升高与HDN的发病率相关(r=0.9169,P<0.05)。结论产前检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对预测HDN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母婴Rh(D)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在所有血型不合HDN中最为严重,在孕期如果不能及早做出诊断,并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易导致宫内死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ABO、Rh新生儿溶血病 (HDN)发病率调查虽有报道[1 ] ,但少见。为了解黄疸新生儿中ABO、Rh溶血病情况 ,我们对1 998年至 2 0 0 2年 6月间嵊州市中心血库和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 1 1 0例 ,进行了ABO、Rh HDN的血清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出生 1~ 7d的 1 1 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其中男79例 ,女 31例。1 .2 试剂与方法 采用试管法鉴定血型 ,抗A和抗B标准血清由安徽医科大学提供 ,反定型标准血球自制而成 ,抗人球蛋白血清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  相似文献   

12.
居敏  颜芝 《新疆医学》2012,42(9):27-30
目的:对465例(汉族和维吾尔族)临床怀疑可能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本院新生儿科和爱婴病房送检的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或母亲血型为Rh阴性的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465例新生儿中有111例确认为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23.87%,其中ABO新生儿溶血病72例,Rh新生儿溶血病39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汉族57例,维吾尔族15例,Rh新生儿溶血病汉族2例,维吾尔族37例。结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孕产妇,胎儿A或B型血,产前抗体效价水平上升且≥64者提示HDN的可能性较大;任何Rh系统IgG抗体都能够引起HDN,但以抗D为最多,Rh抗体效价不论效价高低只要母亲体内产生此类IgG抗体,临床上均应高度重视,产后婴儿应立即做HDN血清学检测;ABO-HDN确诊率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区别不大,但Rh-HDN因为汉族与维吾尔族RhD基因遗传背景不同而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甘林先 《新疆医学》1999,29(3):176-177
新生儿Rh溶血病是由母子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疾病。现将本院近10年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Rh溶血病3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例,女2例,均为足月顺产儿,汉族。母亲均有人工流产史,在2~3胎发病,其中1例有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换血治疗ABO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4例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后血液胆红素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换血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并治愈患儿。结论对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应做到及时诊断,进行换血治疗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学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型为“O”型且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孕妇318例,对孕妇血清进行红细胞抗A及抗B的IgG抗体测定,效价≥1:64者为阳性。孕期定期复查,并在分娩时取脐静脉血做红细胞四项试验: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测、释放试验。结果:1次妊娠与2次妊娠以上者孕妇抗A和抗B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较大组的抗A和抗B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年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母亲血型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次数较多、年龄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孕妇在孕早期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并且整个孕期观察抗A和抗B抗体的动态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单纯以孕妇产前血清学抗体效价高低作为判断胎儿溶血及预后是否严重的唯一的诊断依据。有条件者可进一步行脐血或羊水血型物质、确诊试验及胆红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以ABO血型系统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妊娠期孕妇应做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对由Rh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应及时诊断并及早实施换血治疗.方法 采用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确定抗体类型.结果 10例孕妇血清中均检出抗D抗体且效价高于1∶8(抗D效价>1∶2就有可能发病),经换血疗法后,随访婴儿均健康存活.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和恶化有显著作用,同时可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追踪本院的1例IgG1型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并分析原因。方法:对于患儿及其母亲进行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寻找相合的血液进行换血治疗。结果:经过新生儿换血和输血,患儿溶血病的症状逐步减轻,胆红素逐步下降,最终治愈出院。结论:应当重视对孕妇的抗体进行筛选和Rh分型及家系调查,以减少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季钢  刘其胜 《安徽医学》1997,18(1):33-33
<正>新生儿Rh溶血病大多病情严重,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换血疗法可迅速移去抗体并降低血清胆红素,在治疗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近年来为3例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男,日龄35小时,系G_5P_4,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500g。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剧。前3胎生后不久均因“黄疸”死亡。母血型A,CcDee,血清抗E效  相似文献   

20.
<正>Rh和ABO血型同时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汉族,2+d,江西省横竖峰县国道边人,患儿系G2P2,孕40+2周,因"头盆不称"于2012年11月15日12:55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剖宫产出生,BW 3 700 g,否认窒息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