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2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实施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内清扫173例,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21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浸润肠壁深度及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7.8%(39/219),侧方盆壁非连续性癌灶转移率为5,9%(13/219)。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7例(4.0%),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3例(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障碍:腹腔内清扫组93例男性患者中有12例(12.9%),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119例男性患者中有62例(5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腹腔内清扫组为16.2%(28/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9.6%(21/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腹腔内清扫组为49.1%(85/173),腹腔内加腹膜外侧方清扫组为59.4%(130/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留神经的腹膜外侧方扩大清扫,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也会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和男性性机能。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急性肠梗阻15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分析成年人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0年 1月至 1998年 3月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 15 0例 ,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 6 5岁为老年组 78例 (男 43例 ,女 35例 ,男∶女 1 2 3∶1) ,中位年龄 72 2岁 (6 5~ 91岁 ) ;年龄小于 6 5岁为中青年组 72例(男 48例 ,女 2 4例 ,男∶女 2∶1) ,中位年龄 45岁 (19~ 6 4岁 )。结果 老年组中肿瘤患者占 5 9 0 %(46 / 78) ,中青年组占 6 2 5 % (45 / 72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老年组腹外疝占 2 3 1% (18/ 78) ,中青年组占 4 2 % (3/ 7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 ;老年组肠粘连占 7 7% (6 / 78) ,中青年组占2 2 2 % (16 / 72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手术病死率老年组为 15 4% (12 / 78) ,中青年组为 8 3%(6 / 72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并发症老年组为 5 3 8% (42 / 78) ,中青年组为 2 6 4% (19/ 72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1)无论老年组还是中青年组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均为肿瘤 ;(2 )老年组腹外疝占第 2位 ,中青年组的次要病因为肠粘连 ;(3)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4)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中青年人明显多  相似文献   

3.
后盆腔次全切除术治疗女性低位直肠癌27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中行后盆腔清除术时兼行保肛手术的可能性。方法自 195 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女性直肠癌 10 2 7例 ,其中 718例为低位直肠癌 ,能行根治性切除者 5 70例 ,占 79 4% ,行后盆腔清除术者 2 73例占 47 9%。按不同时期分二组 ,Ⅰ组 195 4~ 1989年 ,低位直肠癌 36 6例 ,行后盆腔清除术者 2 0 6例 ,占 5 6 3% ,其中 2 2例行后盆腔清除低位前切除 (后盆腔次全切除 ,简称次全切除组 ) ,占 10 7%。Ⅱ组 1990~ 1999年 ,低位直肠癌 2 0 4例 ,行后盆腔清除术 6 7例 ,占 32 8% ,其中 2 6例行次全切除 ,占 38 8%。二组病例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类和病理分期上均无差异。结果总手术死亡率 3 3% ,二组之间无差异 ,分别为 3 4%和 3 0 %。 48例行清扫保肛手术者发生吻合口漏 4例 (8 3% ) ,均发生于Ⅰ组 ,故Ⅰ组吻合口漏发生率高达 18 2 %。全组术后局部复发 13例 ,占 4 8% ,其中Ⅰ组复发 9例 (4 4% ) ,Ⅱ组 4例 (6 0 % ) ,P >0 0 5。 13例均复发于盆腔 ,无吻合口复发。Ⅰ组 5年生存率 (5 3 2± 1 9) % ,Ⅱ组 (6 7 3± 1 6 ) % ,P <0 0 5。结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后盆腔清除时 ,对合适的病例兼行保肛手术不但可行 ,而且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率。Ⅱ组 5年生存率的提高则是我们  相似文献   

4.
经腹膜外与经腹腔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腹膜外和经腹腔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优缺点 ,探讨最佳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4 6例 ,其中经腹腔途径 (transabdominalapproach ,TAA)手术 2 6例 ,为TAA组 ,经腹膜外途径 (extraperitonealapproach ,EPA)手术 2 0例 ,为EPA组。 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PA组 (2 / 2 0 )比TAA组 (11/ 2 6 )低 (P <0 0 5 ) ,EPA组输血量 4 0 0 (QR∶70 0 )ml少于TAA组 80 0 (QR∶180 0 )ml(u =2 136 85 ,P <0 0 5 ) ,手术时间EPA组 (2 0 5± 6 0 )min短于TAA组(2 5 9± 110 )min(t=2 12 74 ,P <0 0 5 ) ,术后住院天数EPA组 (13± 4 )d少于TAA组 (18± 8)d(t =2 95 33,P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EPA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简便安全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8例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按前瞻、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 (腹腔化疗 ) 3 3例及对照组 (静脉化疗 ) 3 5例 ,比较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胃肠反应率、骨髓抑制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 12 .1%、9.0 %、18.1%、12 .1%、2 3 .6%、5 4.5 %。对照组胃肠反应率、骨髓抑制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3 %、85 .7%、60 .0 %、3 7.1%、12 .8%、3 4.3 %。结论 与静脉化疗比较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生存率率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 1 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I,II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随访5~1 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 0 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 0 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 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 0 6);TAL组1 2例,占1 1.7%(1 2/1 0 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 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II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前切除吻合器吻合652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时使用吻合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至 2 0 0 0年间直肠癌前切除的 1 0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使用吻合器 (A组 )患者和未使用吻合器 (B组 )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每年的手术例数从 1 983至 1 987年间的 5例 年上升至 1 998至 2 0 0 0年的 1 4 7例 年。两组间有关临床指标比较如下 :(1 )TNM分期中 0、Ⅰ、Ⅱ期患者在A组中占 5 3%,B组中占 6 2 %(P =0 . 0 0 4 ) ;(2 )肿瘤距肛缘不足 8cm的患者比例A组显著高于B组 (A组∶B组 =6 6 %∶39%) (P <0 .0 1 ) ;(3)下切缘长度超过 3cm患者的比例 (A组∶B组 =86 %∶88%) (P >0 . 0 5 ) ;(4)吻合口瘘发生率 (A组∶B组 =1. 7%∶1 . 8%) ;(5 )术后局部复发 (A组∶B组 =5 .5 %∶6 .3%)和远处转移 (A组∶B组 =1 6 %∶1 7%) ,(6 )术后 5年生存率 (62 %∶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性好、可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对远期生存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学斌 《腹部外科》2001,14(3):170-171
目的 评价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方法  1987~ 1995年收治 35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患者 ,分两组治疗 :综合组 12例 ,行再次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 ,单放组 2 3例 ,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综合组 3年生存率 33.3% ,中位生存期 2 5个月 ;单放组 3年生存率 4.3% ,中位生存期 9个月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再次手术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9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TME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95例,在TME术后行全身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0%(0/98),2.5%(2/81),3.8%(3/79);对照组分别为1.1%(1/95),11.4%(9/79),16.2%(11/68)。术后1,3,5年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1.1%(1/98),6.2%(5/81),12.7%(10/79);对照组分别为2.1%(2/95),24.1%(19/79),30.9%(21/68)。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9.0%(64/81),对照组为57.0%(45/79);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3.4%(58/79),对照组为52.9%(36/68)。除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外,两组3,5年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5年远处转移率和术后3,5年生存率各相应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E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腹腔免疫化疗预防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腹腔免疫化疗对侵及浆膜的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预防腹腔复发的疗效。方法 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对199例可切除的进行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4例应用卡铂200mg+白介素Ⅱ橙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0-300ml进行多点腹腔穿刺注射,连用5周,4个月后重复,对照组95例则常规给予优福定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45.3%。腹腔复发率分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在Ⅳb期胃癌(伴有单一不可切除因素的远处转移晚期胃癌)患者腹腔转移精准分期及临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连续收治的61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影像学分期为Ⅳb期且随访资料完整,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直接化疗组(直接行全身性化疗)和腹腔镜探查组(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直接化疗组285例,2年总生存率为46.67%。腹腔镜探查组333例,2年总生存率为59.46%,其中P0CY0185例(55.56%),P0CY185例(25.53%),P1CY163例(18.92%),2年生存率分别68.65%、57.65%、3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腹腔镜探查组发生肝转移、肺转移、卵巢转移、16a2/b1组淋巴结转移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直接化疗组中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有助于发现腹腔内隐蔽性转移,同时还能为合并腹腔转移的Ⅳb期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模式即腹腔镜探查确诊-腹腔热灌注化疗,显著提高临床决策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2例,术中予以腹腔温热灌洗化疗(丝裂霉素30mg、顺铂100mg溶于蒸馏水2000ml中,加温至43℃~45℃,灌入腹腔保留30min后吸尽)和术后氟尿嘧啶(5-FU)10~15mg/kg、丝裂霉素(MMC)0.1~0.15mg/kg、阿霉素(ADM)0.5~1mg/kg静脉化疗,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对照组120例,术中用蒸馏水2000ml常规冲洗,术后按上述方法单纯静脉化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率及1、3、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内腹腔种植转移率分别为14.1%和37.5%(P<0.01)。观察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68.5%和52.2%;对照组为95.0%、56.7%和37.5%,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温热灌注化疗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复发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治疗直肠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70例(A组)和传统Miles术71例(B组)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腹部切口至造口平均距离、切口感染率、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结果 A、B两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为(5.5±0.5)cm和(15.0±2.0)cm,P<0....  相似文献   

15.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遗传上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PBSCT)对首次复发后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89例成人AML患者接受常规柔红霉素-高剂量阿糖胞苷(DA/Hi-Ara-C)化疗缓解后出现首次复发,其中复发后接受Haplo-PBSCT治疗者53例,平均年龄38.6岁(18~51岁),复发时间为首次缓解后7.7个月(1~24个月);接受去甲氧柔红霉素-中剂量阿糖胞苷(iDA/Mid-Ara-C)或米托蒽醌-中剂量阿糖胞苷(MA/Mid-Ara-C)方案继续化疗者26例,平均年龄47.6岁(18~61岁),复发时间为首次缓解后8.9个月(1~30个月).结果 接受Haplo-PBSCT治疗者和接受化疗者再次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6.7%(46/53)和38.1%(9/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Haplo-PBSCT治疗者和接受化疗者36个月的疾病进展后存活(SPP)率分别为43.4%(23/53)和11.5%(3/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接受iDA/Mid-Ara-C或MA/Mid-Ara-C方案继续化疗者,Haplo-PBSCT能明显提高首次复发后AML患者的再次缓解率以及延长SPP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PBSCT)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first relaps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by standard induct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Eighty-nine cases of AML in first relaps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by standard DA/Hi-Ara-C regimens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Fiftythree cases were grafted by haplo-PBSCT and 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iDA/Mid-Ara-C or MA/ Mid- Ara-C agents. Results The second remission rate in haplo-PBSCT group and continuous chemotherapy group was 86. 7 % (46/53 cases) and 38. 1% (9/23 cases) respectively (P<0. 01). Survival postprogression (SPP) at 36th month was 43. 4 % (23/53 cases) in haplo-PBSCT group and 11.5 % (3/26 cases) in continuous chemotherapy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 Haplo-PBSC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econd remission rate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rnia in first relaps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by standard induction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预后判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预后判断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0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腹主动脉瘤破裂28例,其中手术15例,有8例存活,7例术后死亡。结果 死亡组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平均值低于存活组(P〈0.05),而血尿素氮为和血肌酐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存活组(P〈0.01),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存活组(P〈0.01)。术后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意识丧失和心功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5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善  徐琳  燕锦  刘超  郑阳春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712-1715
目的 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的方法 及术后效果.方法 将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508例能实施保存肛门功能治疗的腹膜返折附近及其以下进展期直肠癌分为两组,其中365例行超低位前切除的器械吻合术;143例行全直肠切除的结肠-肛管吻合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超低位前切除组只在腹腔内操作,但撕裂远侧闭合端3例(0.9%),未完成闭合2例(0.6%),吻合器切下组织未形成2个圆圈18例(5.6%).全直肠切除组除在腹腔内分离外,还需在肛门外进行吻合.术后排便功能(排便次数、内衣污染、便意急迫)超低位前切除组明显优于全直肠切除组(P<0.01);排便困难(残便感、排便时间延长、常用泻剂)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位前切除组12例(3.5%)和全直肠切除组8例(5.6%)发生吻合口瘘(P>0.05).超低位前切除组77例(22.5%)和全直肠切除组40例(27.9%)发生吻合口狭窄(P>0.05).超低位前切除组局部复发率为11.8%,全直肠切除组为10.1%(P>0.05).超低位前切除组5年生存率为68.8%,全直肠切除组为66.8%(P>0.05).结论 两组距肿瘤下缘的切断距离不同,虽然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别,但排便功能与排便困难超低位前切除组则明显优于全直肠切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13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69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63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0.9%、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4.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3.8%、肝脏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49.5%。结论 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发生对胃癌的发展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发生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8例胃癌标本的微血管计数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的微血管数为12~1148支,平均317支;女405支,男527支(P<001)。年龄从少到老,由425支增至606支(P<005);胃癌从小长大,其微血管数由343增至514支(P<001)。浅表型376支,最少;隆起型655支,最多(P<001)。胃癌从粘膜侵入浆膜下,由258支增至578支(P<001);侵入淋巴管,363支增至575支(P<001);胃癌转移到淋巴结,其微血管数由440支增至559支(P<001);转移到肝肺,484支增至746支(P=007)。本组全部胃癌患者中,从20支以下增到60支以上,其5年生存率由69%(24/35)降到36%(5/14)(P<005),根治性切除患者中5年生存率从73%(24/33)减至29%(5/17)(P<001)。结论血管发生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